分享

师恩难忘——李健民感怀于第37个教师节

 福安百姓网 2021-09-11

作者:李健民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如期而至。往年我们都会给中学时代的班主任老师李毓铭先生致电问安,可是今年4月,李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这个人世上我们又失去了一份深藏于内心的温暖。

2021年的9月10日,我们只能在网络上发文怀念我们敬爱的老师。

本文写于2018年秋,是为福安一中1968届高中暨1965届初中的集体回忆录《华年如水》而作,李老师还为回忆录题写书名。

1962年秋季,我考进福安一中读初一。刚刚结束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一次来到闽东“最顶标”的学校念书,一切都觉得新鲜。父母长辈和金鸡垅小学的老师说,考上一中,好好念书,将来会有出息。

从初一到高一的四年中,我有幸遇到许多好老师,有的直接教过我功课,有的虽然没有直接授课,但对我的成长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在众多恩师当中,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李毓铭老师。

李老师是我们读初二时调进福安一中的,此后一直教我们的语文。据说此前他是省城某中专学校的老师。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高高个,白净脸,慈眉善目,举止端庄,玉树临风,仪表堂堂。

此后的几年,除了节假日和寒暑假,我们几乎每天见面;特别是高一年,老师任我们的班主任,更是朝夕相处。夏日,老师一袭白衫,给我们带来清凉;冬季,老师穿着一身得体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我们也觉得温暖。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责骂过谁,他总是那样的温良恭俭,是我心目中温润如玉的夫子。

老师上课时,音量不大,但抑扬顿挫,字字清晰;他常常手握教本,踱到同学中间,微微举头,忘情地传道、授业、解惑,带领同学们“渐入佳境”;他的课生动、有趣,不管你语文基础如何、成绩怎样,都会听得入神。

老师很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和进步,善于精准地表扬同学,而且及时“扩大战果”,让全体受益。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语文基础并不很好,有一次老师居然当众对他的作文大加赞赏,原来他用“好像地瓜米撒到大锅里一样”形容潭鱼之多。这位仁兄有了这次体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倍增,成绩提高很快;同学们也明白了写好作文要多观察、善联想、精表达的道理。

我平时爱摘录,有一阵子我抄录一到十打头的成语,后来又扩展到百、千、万打头的。老师看了我的抄录本,在班上表扬,还说有规律就容易记住,多记些成语才能扩大词汇量。在老师的鼓励下,“抄录”成为我的经常性副业。我家贫寒,没钱买“闲书”,我就借书读,还把喜欢的章句、段落抄录下来,成为一本自编的“诗文集”,普希金、海涅、泰戈尔、雪莱,还有冰心等等,就是这样喜欢上的;而这些名家的作品当时的语文课本是很少选录的。那时年轻,记性也比较好,加上兴趣和爱好,虽然从数量上“抄”的虽远不及“看”的多,但容易记住,而且记忆较深刻,有一些诗文的精彩片段受用终生,至今依然记得。这或许就是人们说的“童子功”吧。

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我特别喜欢他的板书。他的“横折”“撇”“捺”和“走字底”,飘逸、俊朗,颇有魏碑的美感。我常常在课堂上学着写,久了以后,有人说我的字和老师的有点像,我听了沾沾自喜。我对书法的爱好,也许就是从这里来的。从初中到高中,每学期布置教室都有我的“大作”,看着自己的书画作品张贴在墙上(我对美术的爱好始于初中,初二时我和干豪、曹隆是赵卿云老师的美术兴趣小组成员),心里美美的,挺有“成就感”。

老师是多面手,对文艺也很有一套。1965年的岁末,学校举办新年联欢晚会,高一年级的节目是集体诗朗诵,朗诵诗是老师创作的。我记得开头是“各国”青少年分别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向大家说一句“新年好”,朗诵诗的最后是“节日的焰火在燃烧,让我们牵起手来,再说一句'新年好’(用各国的语言)!”我还记得是3班的赖方同学饰演“美国朋友”。诗作由我刻蜡版,拿到学校油印室印了发给大家。有人说我刻错字了,把“火焰”错为“焰火”了。

后来老师说,没刻错,还给大家讲了这两个词的区别。演出很成功,一下子就把新年晚会的气氛带进高潮。还有一个节目是高一4班的活报剧《美国佬站在炸弹上》,叶锡泉同学饰演美军飞行员斯诺蒂,阮玉忠同学饰演南越军官阮不基,史淑文同学饰演女秘书玛丽小姐,老师亲自执导,三位同学的演出惟妙惟肖,赚足了台下同学的掌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切仿佛如昨。

……

离开一中校园后,我第一次再见老师是1972年的春天。那日,我正行走在从溪柄返回坂边的路上,经过地区农科所时与老师邂逅。久别重逢,两人又惊又喜。老师说,他爱人陈秀莺医师从地区医院下放到农科所,他就来溪柄了。当他知道我插队的坂边村离农科所不远,就和我一同去村里看看。

一路上我们谈了很多。我说,看来我可能只好在这里“扎根”了,我已经做最坏的打算,现在正自学中医,也许将来多一条活路。老师宽慰我,鼓励我说,情况不可能一成不变,以后肯定不会一直这样,年轻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就业。这句话在那个时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远见啊,尤其对劫后余生的老师来说。我听后很受感动,也很受鼓励,老师的话为我增添了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我终于等到了1977年12月,参加了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我师专毕业从教以后,和老师的几次见面都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老师是闽东语文界受人敬仰的老前辈,每次开会我都受到许多新的教益。我退休后,我们保持电话联系。当老师得知我在写作上有了一点成绩,他就高兴地打电话祝贺。

去年10月21日,我专程到宁德拜望老师和师母。两位80多高龄的老人见到已经快70的学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师母为我们拍照留念。照片上,岁月的流水已将学生的黑发洗成花白,老师的关爱依然如初。老师还是和数十年前一样,眼神里透着关爱、期待和赞许。这个眼神我受用了几十年、大半辈子,终生难忘。

                            李健民  写于2018年初秋

有空闲,继续看

请您点击以下名称进入福安各地人文景观

福安
甘棠
下白石
湾坞
溪尾
松罗
溪柄
赛岐
罗江
溪潭
康厝
穆阳
穆云
晓阳
社口
范坑
上白石
潭头
坂中
城阳
请您点击以下本公众号周边其他人文景观
蕉城
福鼎
霞浦
古田
屏南
周宁
寿宁
柘荣
市外
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