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 六气 推演壬寅 年运气 养生 想學習五運六氣時必须要知道幹支---在换算五运六气时,查一下万年历日期的天干地支就知道了, 五运六气的推演方法基础知识:
天干阴阳: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间土,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天干配四季 甲乙属木故旺于春,丙丁属火故旺于夏,庚辛属金故旺于秋,壬癸属水故旺于冬,戊己属土故旺于长夏 十天干分别配属五行: 木(甲乙)、火(丙丁)、土(戊己)、金(庚辛)、水(壬癸)。 还有基本的常识要记住: 五行诀 五行生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水: 水能生木, 水能克火, 水赖金生, 木: 木能生火, 木能克土, 木赖水生, 火: 火能生土, 火能克金, 火赖木生, 土: 土能生金, 土能克水, 土赖火生, 金: 金能生水, 金能克木, 金赖土生,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六合 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 三合卦局 寅午戌三和火局,亥卯未三和木局,申子辰三和水局,巳酉丑三和金局 三会方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巳午未会南方火局,申酉戌会西方金局,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六冲 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 地支的方位、五行、四季: 五虎元遁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纪寻庚上,丁寅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寻,甲寅之上好追求。 想知道时辰的干支要自己推算一下,如果记住这个口诀就能快速推出。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比如算甲日、己日,子时(11--1点)的天干---日干是甲,按口诀在子时顺起--甲(子)、乙(丑)--合起来就是甲子时,以此类推。 五运六气歌诀: 六气 还可以这样记: 子午少阴君心火,丑未太阴湿土临。 有了这些,配合便携的万年历,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马上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的五运六气了,给病人分析时可以参考天时、地理、人因,找出发病的机理性,针对施治,往往收效迅速! 五行八卦口诀 八卦符号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河图生成数: 洛书先天图卦数: 洛书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先天八卦数出河图固有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横图)。 每年节气化分所主六气: 六气: 1.主气 主气分六步,每步四个节气(60.875天),分别为一气所主: 初之气:厥阴风木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二之气:少阴君火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三之气:少阳相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四之气:太阴湿土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旱路、霜降、立冬 终之气:太阳寒水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2.客气 客气指在天之六气随干支年运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盛衰变化。同样分六步,但年年不同,以三阴三阳表述,又分司天、在泉及其左右间气(如图)。 司天:轮值主司天气上位,又称“天气”。 在泉:在司天之气的正下方,又称地气。 司天、在泉同主一年之气,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 司天、在泉总是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阴三阳固定相对. 左右间气:分别位于司天和在泉左右两侧的六气 3.客主加临 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临于年年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 加临方法:将司天之气加临于主气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临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四个间气依次相加。 4.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又是岁会。 乙酉、戊午、己丑、己未四年。天符、岁会的主病情况:“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岁会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看明年壬寅 年:丁壬合化木---丁年木不及,壬年木太过。 壬寅 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见太角木运。岁木太过。气化运行先天。太角下加厥阴。太过而加同天符。为执法。平木之化也。命曰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类草木。其物中坚。其令风。其应春。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味酸。其音角。其数八。其在人也。其藏肝。其主目。其养筋。其病里急肢满。此岁运所主也。 壬寅 岁,天地之气。火化在上。左清化。右柔化。故天气布而其政严。酸化在下。左灼化。右藏化。故地气扰而其令挠。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壬寅 岁半之前。天气少阳主之。少阳所至为炎暑。其化从本。当其时火化盛行。风气应之。候乃和。 壬寅 岁半之後。地气厥阴主之。厥阴所至为风府。其化不从标本。而以中气为化。当其时风从火化者。厥阴之中也。是岁运化既平。不取化源。惟赞所不胜。则暴过不生。苛疾不起。岁宜以咸寒调上。以辛凉调下。以酸和调中。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运同风热。宜多寒化。司气以温。用温远温。治之常也。 初气:大寒到春分,天气为湿,属厥阴风木为主气。 壬寅 岁初之气。自辛丑年大寒日申初。至是岁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木火相得。运当其位。以奉少阳之政。而行春令。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伤胁满。肤腠中疮。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则热不为邪。 二气:春分到小满,天气为湿,属少阴君火为主气。 壬寅 岁二之气。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满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之气。奉畏火之政。以行舒荣之化。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於上。咳逆呕吐。疮发於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麻。则湿不为邪。 三气:小满到大暑,天气为燥,属少阳相火为主气。 壬寅 岁三之气。自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火当其位。与木运之气相得。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则火不为邪。是岁木气适平。民自无暴死。 四气:大暑到秋分,天气为湿,属太阴湿土为主气。 壬寅 岁四之气。自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风燥之气。下应在泉厥阴之令。而为天地交司。秋气早行。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苍。间谷宜黍。则燥不为邪。 五气:秋分到小雪,天气为燥,属阳明燥金为主气。 壬寅 岁五之气。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水木相和。与金相得。当此一气。寒化早至。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用密。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稷。则寒不为邪。 终气:小雪到大寒,天气为燥,属太阳寒水为主气。 壬寅 岁终之气。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太角下加厥阴之时。运与气符。其化和平。又居水位。水木相得。其化乃顺。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气平之时。不应有疾。或有疾者。气有所承。不能无侮。所谓邪中执法也。经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稻。则风不为邪。此一气。司气以温。用温无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