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
2021-09-11 | 阅:  转:  |  分享 
  
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讲解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有标志判
断句和无标志判断句等。一、有标志判断句(1)用助词“者”“也”表判断。一般有“……者,……也”“……者,……”“……,…
…也”“……,……者也”等几种情况。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偃武》)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宋书·谢弘微传》)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知识讲解(2)用“乃”“则”“即
”“诚”“皆”“为”等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是皆秦之罪也。(《苏秦以连横说秦》)如今人方
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知识讲解(3)用“是”“非”等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
为人所并。(《赤壁之战》)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后汉书·赵憙传》)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注意
:有“是”字未必是判断句。如: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宋史·黄廉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知识讲解二、无标志判断句,即语意上直接判断。如: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宋史·黄廉传》)刘备天下枭雄。(《赤
壁之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判断标准:①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②翻译时可以在主谓之间加进判断词“
是”。翻译原则:在主谓之间加“是”。学而时习2.翻译划线句。①陶节夫字子礼,饶州鄱阳人,晋大司马侃之裔也。杨元寇暴山谷间,捕系
狱,屡越以逸,且不承为盗,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②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答案】①陶节夫字子礼,
他是饶州鄱阳人,是晋大司马侃之裔也。②陶公是德行高尚之人,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
梁,吾仇也(《伶官传序》)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魏其武安侯列传》)D.昔
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鲁仲连义不帝秦》)答案:C(汲黯认为魏其做得对;“是”,认为……正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知识讲解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实施者。文言被动句包括两种情况,即有标志被动句和无标志被动句。一、有标志被动句(1)用介词“于”“见”“受”引进动作行为的施
动者,表被动。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所……”
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知识讲解(3)
用“被”表示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注意:有“
被”字未必是被动句。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宋史·黄廉传》)允恭克让,光被四
表(四海之外)。(《书·尧典》)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二、无标志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如: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
《后汉书·赵憙传》)判断标准:①主语是受动者,而不是施动者。②表被动的介词介出施事的对象。③表被动的介词后一定有动词。翻译原
则:加上“被”等标志词语,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学而时习1.翻译下面句子。(1)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盐铁论
?险固》)译文:所以有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无准备就被人控制。(2)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译文:若有人在夏代构木为巢、钻燧取火,一定被鲧、禹耻笑。(3)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后汉书
·赵憙传》)译文:光武打败了王寻、王邑,赵憙受了伤,有战功,回来后被任命为中郎将,(被)封为勇功侯。(4)被酒莫惊春睡重,赌
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译文:春日醉酒,好景酣睡,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
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学而时习2.翻译划线句。①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②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③父为郭泛
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转天水
太守。④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答案:①鲁芝,字世英,是扶风郿人
。(判断句)②家族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大家族。(判断句)③鲁芝的父被郭泛杀害。(被动句)④郡与蜀郡相邻,多次被蜀人侵犯掠夺
。(被动句)知识讲解省略句省略句:按照语法的分析,句子应该具备的成分,在句中并不出现,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文言省略句主要有
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等成分的省略。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或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不简洁
,可将前一个主语或后一个主语省略。如: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
门宴》)(2)对话省: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为了行文简练,可以将对话双方或对话内容的主语省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
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3)暗换省:暗换主语在现代汉语中被称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如:琦是其
对。(范纯礼)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宋史·范纯礼传》学而时习补出句中省略的主语刘观,雄县人。……四年,观奉命采木浙江,未
几(1)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2)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3)擢礼部尚书。十二月(4)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
答案:刘观是雄县人……永乐四年,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可不补)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
(刘观)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刘观)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他)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
职。知识讲解二、省略谓语(1)承前省或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不简洁,可将前一个谓语
或后一个谓语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
竖追之。(《列子》)(2)对话省略: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为了行文简练,可以将对话内容的谓语省略。如:陈相见孟子……孟子
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种粟而后食)”“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3)为了整齐或
修辞需要而省略。如:中古之世,天下(发)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五蠹》)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
(穿)青衣(戴)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全祖望《梅花岭记》)学而时习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近岁风俗尤多侈靡
,走卒类士服。(司马光《训俭示康》)译文:近年风俗尤其奢侈靡费,走动的小兵都(穿)类似士人的服装。(2)上医医国,其次疾
人。(《国语·晋语》)译文:上等的医生治疗国家的“疾病”,次一等的医生才(治疗)生病的人。知识讲解三、省
略宾语(1)动词宾语省略: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本来应该带宾语,但有时为了句子简练而把宾语省略掉了。如:人
皆有兄弟,我独亡(兄弟)。(《论语》)(2)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就是放在介词后面的名词、名词短语或一些代词等,行文中有
时为了句子简练而把介词后的宾语省略掉了。如: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吾)俱。(《荆轲刺秦王》)四、省
略介词介宾短语(介词结构)经常置于动词的前面或后面,充当句子的状语或补语,这种介宾短语的介词经常省略。如:将军战(于)河北
,臣战(于)河南。(《鸿门宴》)捉虾蟆,鞭数十,驱之(于)别院。(沈复《浮生六记》)知识讲解五、省略兼语一个名词性的
词语既做动词谓语的宾语又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兼语一般出现在带有祈使语气的“使、叫、命、令”的句子中。现代
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充当兼语的"之""其"等词语却往往被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之)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学而时习
翻译下面句子。1.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柳宗元《三戒》)译文: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
,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2.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蒲松龄《促织》)译文:又试着(让)它(与)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3.自
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诚意伯文集·郁离子》译文:自己认为(这把琴)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4.时陶侃
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晋书周访传》)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
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知识讲解倒装句【?句子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文言
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知识讲解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为了某种目
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即主谓倒装句。古代汉语的主谓倒装句只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才出现。正
常:主语谓语倒装:谓语主语【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翻译:你不聪明到了极点。贤哉,回也!
(《论语》)翻译:颜回,贤士啊!或颜回是一位贤士呀!学而时习(二)翻译划线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答案】我的少年中国美丽啊
,(她)将与天地共存不老!我的中国少年雄壮啊,(他们)将与祖国万寿无疆!(一)指出划线句属于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谢氏生于盛族,
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答案】主谓倒装;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可
以知道了。【解析】“甚矣吾贫可知也”应为“吾贫甚矣可知也”,翻译时要按正常语序进行翻译。知识宾语前置讲解宾语前置根据前置的位置
情况分为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宾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动宾”次序而意思不变,即动词宾
语前置。多见于疑问句或否定句。正常:主语谓语宾语倒装:主语宾语谓语(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
谁、孰、胡、安、焉、奚、曷……)作宾语,常置于动词前。【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翻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2)否
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前。常见否定词有不、未、莫、无、毋、弗……【例如】莫我肯顾。(《硕鼠》)翻译:不肯顾念我。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例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翻译: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
难问题。②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翻译:离我三十里,只听从你的命令。知识讲解【介词宾语前置】为了某种目的把作状
语的介宾短语的宾语放在介词(于、以、为、与、从、自、向)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介宾”次序而意思不变,即介词宾语前置。正常:
主语﹝介词+名词或代词﹞谓语倒装:主语﹝名词或代词+介词﹞谓语【例如】①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翻
译:我与谁一同归去呢?②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翻译:我因这记下了它。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翻
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学而时习(二)翻译下面句子。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宋
史?孙傅传》)【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
可以实现成功呢。(一)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实为之,其又何尤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惟兄嫂是依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答案】D【解析】D句是谓语前置,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学而
时习(二)翻译下面句子。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擒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答案】韩信于是解开捆绑他的绳索,让他面向东坐着,自己面向西对着他,用待师之礼侍奉他。(二)选出句式不同
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君何以知燕王B.不吾知其亦已兮C.奚以知其然也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答案】B【解析】B项
是动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宾语前置句。知识讲解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
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
“……者”。正常:(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倒装:主语(定语)谓语宾语(定语)(1)“中心语+
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计划没有商定,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
国的人,没有找到。(2)“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
牙,强健的筋骨。(3)“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治平篇》)翻译:新开
垦的疆土,迁移农民居住在那里。知识讲解【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
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正常:(定
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倒装:主语(定语)谓语宾语(定语)(4)“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这四种人,都是穷苦而无依无靠的人。(5)“中心语+数
(量)词”格式。【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翻译:我拿了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学而时习(二)翻
译下面划线句子。(羊祜)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答案】对于那些想要进献诡计的将帅,羊祜就拿出美酒给他喝,让他不能说出口。(一)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吾闻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D【解析】D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知识讲解状语后置【状语(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经常
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结构,正常情况下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谓语前面作状语,但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凑关系或追求句式的整齐会出
现介词结构放到动词谓语后面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介词结构后置”。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介词结构后置是“以”“于”“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正常:主语﹝介词+名词或代词﹞谓语倒装:主语谓语﹝介词+名词或代词﹞(1)介词“于”构
成的介词结构后置。【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翻译:青,从蓝中提取,却比蓝还青(2)介词“以”构成
的介词结构后置。【例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知识讲解【状语(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经常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结构,正常情况下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谓语
前面作状语,但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凑关系或追求句式的整齐会出现介词结构放到动词谓语后面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介词结构后置”。古汉语中最
常见的介词结构后置是“以”“于”“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正常:主语﹝介词+名词或代词﹞谓语倒装:主语谓语
﹝介词+名词或代词﹞(3)介词“乎”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翻译: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并向他学习。学而时习(二)翻译下面划线句子。李台州名宗质。
①小憩于茗肆,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②礼以客主。【答案】①在间小茶馆中小憩②用主客之礼礼
待她。(一)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不仁哉,梁惠王也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请其矢,
盛以锦囊D.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答案】A【解析】A项主谓倒装,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学而时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指出加红句属于何种文言特殊句式。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
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综合训练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
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
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
也,非不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学而时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加红句属于何种文言特殊句式。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
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宾语前置),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无以,则王乎?”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省略句)。”曰:“何由知
吾可也(宾语前置)?”曰:“臣闻之胡龁曰(状语后置):‘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状语后置),王见之,曰:“牛何之(宾语前置)?”对曰:“将以衅钟(省略句)。”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综合训练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状语后置)。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置),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曰:“无伤也(省略句,省略主语),是乃仁术也(判断句)!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宾语前置)。”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状语后置),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省略句)!”“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为不用力焉;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再见!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206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