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说说出去的话要掷地有声,说出来的话,答应了的事,就要去完成,不找借口,不打折扣。 古人重诺,不会随便答应别人的事情,但是一旦答应,即使赌上身家性命,也万死不辞。可是现代人,嘴上说着好好好,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 说出去的话,如烟似雾,轻描淡写地、不着痕迹地,就被风吹远了。再被问及时,可能还会极其无辜地问,"我说过这样的话吗?""我何时说的?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怎么会答应了不做呢?"真恨不得有个录音机能把当时的场景录下来放一放。可是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基本的信任,连说话都需要去录音的话,还谈何诺言?重诺就更无从谈起。 读过一个故事,说是汉朝时代,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读书。张劭要回家的时候,范式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并拜见你的母亲。"两年后的这个日期,张劭将范式要到家来的事告诉了母亲,他们杀了鸡,备了饭菜,张罗了好酒,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半信半疑说:"儿呀,范式离我们家相隔千里远,而且是两年前的约期,你怎么这么肯定范式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有信义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范式果然信守诺言,在这一天到来了。后来,张劭临死前对妻子说:"范式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果然,张劭死后,范式替他丧葬,并一直保护张家人回到老家临湘。这个故事读了很多遍,但是每读一遍,心里的感受都不一样,觉得那种信守诺言,重情重义的美好,一遍遍于内心升腾。 《庄子·盗跖》有云:“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说,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不离,终抱桥柱而死。后人以尾生抱柱、至死不休来以比喻坚守信约的至死不渝。每次想到重誓言守信诺的时候,就会想起抱柱而死的尾生,许多人眼里的愚生笨人,却以生命刻写信义二字,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小王子说:“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有人说这是关于仪式感,其实更多的是关于誓言,说好了四点来,就收拾了心情应对这个约定,可是如果有一方,不按照约定出牌,就会让另一方无所适存、不知所措、慌乱无神。所以,人们常说,胡乱答应而不做,其实比不答应更可恶。做不到可以直说,答应了不做却更可恨。 不要随意地、不走心、戏言般地做承诺、瞎许诺,而是要一言九鼎、掷地有声地对待每一次做出的承诺,因为它关乎一个人的声誉、信誉、人品,更关乎一段关系的长短与深浅。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没了朋友,就是因为不守信诺,先失掉了信誉。 时代一往无前,但有些美好的东西永存,永不磨灭,比如重诺守信。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轻诺寡信,何以为人?言而有信,可被信赖;一诺千金,千金不换。 2021.9.11晚 郭江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