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犯了这三忌,必定葬送掉家庭的气运,一定要警醒!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防雨的地方,是可以让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 一个家庭,它承载了所有成员从出生到老去的所有喜怒哀乐,也是一个人最难割舍的一段情感。 因此,人们往往都不遗余力的在追求家庭兴旺,不允许家族败落在自己手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言:“大凡一家人家,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而家庭的兴衰往往都是有迹可循的,一个家的败落,往往是有以下三种原因导致气运败坏的。 01 子女不孝,福报必损 民间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会让一个家庭更有凝聚力,就像房梁一样,把屋子各个结构凝聚在一起。 在中国的传统中,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优良美德,我们讲究百善孝为先。 我们都知道万物想要更稳定的茁壮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要自己的根基牢固才行。 一个家庭想要兴旺,就必须先善待父母,善待老人。因为家中最重要的是,有房有梁,家才能成形,无梁房就垮了。 有句话说:“父母的身躯我们撑起一片欢乐的天地,我们才能无忧无虑的成长。” 父母就像树木的根托着上面的身躯让其枝繁叶茂,就像房梁撑起一个家,让你外出发展时没有后顾之忧,也随时有一个可退回休息的地方。 俗语有言:“强妻逆子,无法可治。” 佛说:“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是世间最大福报。 而如今,恶报临头,后悔已是来不及了。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一个家中,父母才是家里最重要的房梁,父母在梁在家就在,无论你走得多远,身后总有一个家在背后支撑着你。 父母年纪大了,要善待他们,虽是他们行动不便又唠叨,但请你多点耐心对待,因为他们唠叨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的关心和经验。 02 夫妻不睦,家庭不和 古往今来,举案齐眉情投意合的模范夫妻,是大多数夫妻都羡慕追求的生活。 一个小家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夫妻互相体谅,互相努力。 只要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和睦,哪怕一开始日子差点,之后也会慢慢变好。 《易经》里写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必须依照自己家庭的位置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才能家道正万事兴。 一个家中最怕的就是每天争吵不休,为一些小事各自推脱,为了蝇头小利导致家中不和人心涣散,最终导致家族衰落。 有一老头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讲了个寓言故事,并要求他们牢记心中。 一樵夫砍倒大树制成木板,然后用木板做了一只木桶并套上桶箍,用来装酒,拿到镇子上去卖。 有一天,木桶其中的一个木板坏了,樵夫没有及时的修补那个木板,导致 酒桶里的酒都漏光了。 时间一长,坏了的木桶就一直被闲置在那,最后桶彻底坏了,变得四分五裂。木桶的木板也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就这样一只曾经能装酒的木桶消失了。 他的孩子们开始并不明白父亲的深意,后来经智者讲解才明白。 原来一只完整的木桶,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每根木片就是家中成员,桶箍则是促使大家和睦相处,而装的酒就是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以及大家的笑脸。 一个木桶要完整有用,离不开每一根木片;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离不开每一位成员。 若木片坏了,不及时修补,桶便要废了;一个家庭成员心坏了,破坏了原本的家庭和睦,则这个家也将被慢慢腐蚀掉。 儒家学者曾说:“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自古传承下来的,“家和万事兴”自有其一定的道理的。就像历史上很多家族的衰落都是因其内部不和,心思各异导致的。 家是所有成员共同的家,只有父母子女感情深厚,兄弟姐妹同心同力,夫妻间和气恩爱,一家人一条心和睦相处,家也才能兴旺发达,否则,亲人不睦则家必败。 03 子孙骄奢,过度宠溺 梁启超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的教育。子孙有出息,家庭自然也就兴盛。 想要改变家庭的气运,就一定要教育好子孙,让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传承优良的家族风气。否则,就算家底再丰厚,也会被后代挥霍空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父母的解决办法也各不相同,有的父母明确表示,我保证一月的生活花销无虞,其他的不必要的花销,就得靠自获得。也有父母尽全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 有这样一句古话:“自古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 父母都孩子,但爱也要适当,不能过度溺爱,否则终会毁了孩子。 孩子是要爱,但爱和溺爱是不一样的,父母应给予孩子疼爱和保护而非过度溺爱,一味溺爱会让孩子失去应对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李嘉诚曾在自传中写到:“他们在温室长大,根基难免不扎实,倘若遇到什么打击,很难应付。如果再对他们过分溺爱,放纵他们,面对一世的坎坷之路,他们很难顺利越过。” 想要孩子走的更远飞得更高,父母就必须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坚强,自己摸爬滚打获得向上高飞的勇气,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安心的老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