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历史解密坊 2021-09-12

在东北地区,流行着一种特殊的老工具,它的模样十分怪异,即使是民俗专家也不认识,直到后来,才有专家揭开了它的真面目,原来此物居然还在民间流行应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吉林省松原市内有一家特殊的民间文物收藏博物馆,博物馆就坐落在一条旧巷子内,每逢周六、周日都会面向社会公众开馆。民间文物收藏博物馆的馆长姓袁,他是一位退休老工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有收藏文物的爱好,而最让他喜爱的文物,当属家中仓库里摆放的几百件老工具,包括瓦匠使用的瓦刀、杀猪匠使用的挂钩、木匠使用的墨斗等等。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作为老物件的收藏人,老袁算是彻底爱上了自己的收藏,退休之后的他,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仓库中擦拭把完收藏品,尽管他对每一件藏品都如数家珍,但仍会感到颇为爱不释手。后来,老袁经朋友提醒,萌生了开博物馆的想法。他说干就干,前前后后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一座属于老袁的私人博物馆终于诞生了。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老袁有一个叫老李的好朋友,他与老袁的爱好不同,退休之后终日泡在旅行社中,三五天就去旅游一次,是正宗的旅游发烧友。几年下来,老李算是走遍了全中国,也见识到了各种新鲜事物,可自诩见过世面的他也有被难住的时候,一件老工具的出现,让他心里泛起了嘀咕。当时的老李和驴友们去南方旅游,在一户庄稼院中,他见到了一件特殊的工具,该工具就摆在农户家的农具房中,其整体由木头及钢片构成,木制部分的形状与发梳的形状类似,既有把手又有齿槽。唯一与发梳不同的是,此物齿槽上的钢片都垂直安插,拥有较高的密度。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老李不知它为何物,便向其主人询问,谁知主人也是一位年轻人,只知道它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物件,自己也不知道它的用途,于是,老李便与年轻人商量,最终花钱将其买下。回到家中的老李来不及休息,第一时间来到了老袁家中,一是向他炫耀一下自己的战利品,二是为了让对方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没想到的是,老袁也被眼前的东西难住了,他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没能找到答案。老袁认识不少民俗专家,也曾用手机将老物件的图片发给对方,但得到的结论都经不起推敲,问题似乎陷入了死循环。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老袁和老李一筹莫展之时,一位民俗专家发来了消息,称他认识这件老物件,此物就是一种特制的木工工具,名为蜈蚣刨。蜈蚣刨之所以含蜈蚣二字,正是由于其外形类似于蜈蚣,它的工作原理与普通木刨相似,但应用却截然不同。蜈蚣刨是古代木匠专门用于加工红木家具的工具,可以用于刮削红木等硬木表面的不平之处,其刮削量小且效率颇高,不仅能够节省贵重木材,而且省时省力,尤其是加工曲面形状的红木时效果更佳。专家还补充道,蜈蚣刨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刨削二胡的红木杆,往往一根粗糙的红木杆会在它的刨削下变得十分光滑圆润,古时制作二胡的艺人,几乎人手拥有一把,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典型代表——更重要的事情说一下,在制作二胡的作坊和工厂里面,这件工具,还在被工人们使用。

东北有一种“少见”的工具,一般人不认识,其实它现在还有人用


蜈蚣刨的出现,极大程度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即使现代手工业异常发达,但我们仍不能忘记古老的传承,因为文明的进步都是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渐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


参考资料:《大话老物件》郑春剑著 长春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