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修身】02留一项给深度观察

 爬格子的兵叔 2021-09-12

02留一项给深度观察

“日常12项”的操作留了一个尾巴要用一节的内容着重说一下。就是要在12项中留出一项给“深度观察”。观察好像是人人都在做的事情,但真的能够做到深度观察的人,其实并不多。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作者在里面讲到了一件事:

故事大概是说,在作者当老师的时候,曾经要求学生们去尝试描述一样东西,起初作者要求学生们描述纽约市,其中一个女孩子写不出,于是作者把对象缩小为一个街区,女孩还是写不出。此后不断缩小要描述的东西,最后缩小到一堵墙、几块砖,女孩终于写出来了。

这个故事让我既着迷又让我费解,我的感觉是,一个人更容易描述出来的应该一个宏大的事物,因为很多人描述过,大不了就是大同小异,搞不好就是个抄袭罢了,写不出,这怎么可能呢?反而是那些小的事物,很少有人真的去写,抄无可抄,仿无可仿,才真的是很难写出来。

上面这么想,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抄或者仿的时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观察,仅仅是我们搬来的别人的观察。我们再想,为什么我们要通过写作来描述一个事物呢?我们真的是在描述那个事物吗?或许我们只是在用写作的方式来把我们对那个事物的观感用别人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时候我们说我们感受到了某种东西,但是我们说不出来。我很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语言是公共的。假如你自己制造一种语言,那其实就不是语言,因为没办法跟他者交流。写作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这种公共的东西来固定住或者说捕捉住我们的感受,给它一个长久的存在下去的基地。

在读过那本名字就显得逼格很高,也因此总是被某些偶像剧拿来给男主角增加思想光环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把其中一项留给深度观察。比如花半个小时来描述两片不同的落叶,描述一盆由于无人照管营养不了的绿萝,一辆被扔在校园里锈迹斑斑的无主自行车等等。

深度观察不是为了让你写出一些伤春悲秋的话,或者成为什么散文家一类的,仅仅是为了让你重新扎根生活,而不是单纯的在生活上滑来滑去,什么东西都在眼前熟视,但却也正因为熟视,反而熟视无睹。

记得刚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我甚至连一句完整的描述的没办法写出来。如果你也是这样,千万不要放弃,你要相信,在符号的海洋中藏着无数的感觉世界。当你去认真的尝试描述你的深度观察行为的感受的时候,你就是在训练如何理解那些曾经你很难读得下去的书籍背后的温度,这一点是没有人能教你的,只能靠你自己,但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