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个作者开始

 爬格子的兵叔 2021-09-12

现在市面上一年上架的书,成千上万!早就不是愁找不到书来读的年代了。

老一辈因为没有书可以读,就反反复复的看手头能找到的书。现在这一辈人,大多数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总是说我们这些后辈的运气好环境好。

也许福兮祸之所倚吧。书多了反而少了那种反反复复去阅读和思索的劲儿,少了对找书来看的那种迫切的心态,少了把一本书翻得面目全非的激情。看到的多了,眼睛大肚子小,能装下的东西反而是零散破碎的,张三一句,李四一句,不求甚解不说,混乱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仅仅是一些看法,一些姿势,一两句显得高端的亮相而已。

挑书因此就成了个迫在眉睫的事儿,万花丛中过,总得选一朵吧,不然最后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能剩下点什么就很难说了。

我试过一个挺有用的好办法,也是从前辈那里听来的。选作者!

通常情况下一个作者的书,你觉得是本好书,读过之后,这位作者的第二本如果还是好书,那就值得顺着这个作者的思路读下来,起码能够有这个作者的完整思路。

就好像一个高手给你打了一套拳,告诉你这套拳的要领在哪里,窍门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好过今天虎形,明天鹤形,后天蛤蟆形,都学的一鳞半爪,像那个鸠摩智,号称七十二绝技都会,实际不过是小无相功催出来的,到头来被受了无崖子内功的虚竹用罗汉拳打的丢盔卸甲。

这样一来,选的作者的水平就变得重要了,拜师洪七公和拜师赵志敬区别还是很大的。最好是找一位经典著作的作者,寻来他的各种著作读,会好过找那些畅销书作者。

畅销的东西都还没经过时间的锤炼,你不是时间,用不着你沙里淘金一本本的去淘洗哪一本好哪一本不好,否则等你淘洗完了,时间也把你淘洗的差不多了。

一两本经典就够看上一阵子的了。一个作者的著作反复琢磨,再看看这位作者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在谁的肩膀上往前推进的,就能找到另外一个值得你阅读的作者了。

如果一个作者说自己前无古人,全都是自己想出来的,那趁早换一个作者来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特别是轴心时代之后,哪一个值得阅读的作者,哪一次值得关注的创造不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呢?一般什么都要重新来过的,很可能就是民哲。

也不是说民哲不好,只是说,还是要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在怎样的思考着那些重要的问题。全都从头做,这种事想想也不靠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