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铭》的故事相传,伯禽就封鲁国时,周公恐其有失,亲书铭文于老管家金人的背上,并叮嘱金人经常站在伯禽身前,背对伯禽,让伯禽随时观看 ,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金人背上的铭文就是著名的《金人铭》。孔子当年曾走进周公庙观之,颇为感慨,谓弟子曰:“记之!此言虽鄙,而 中事情。《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遇祸哉!”汉刘向《说苑·敬慎篇》载:“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 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名其背曰”。这件事不但曾给孔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且对后人,也有着启发意义。(点击换页)山东曲 阜周公庙《金人铭》碑文欣赏古之慎言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 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河。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 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疆梁者不得其终,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 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世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 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河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老金的背究竟有多宽大, 能写这么多的字?写得下,字能有多大,站在前面,伯禽看得见吗?都是问题,姑且当个故事听听。)(点击换页)E-mail文化传播网 www.52e-mail.com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里说的 周公是三千年前的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武王逝世后其 子尚幼,他为了辅佐年幼侄子,不到他的封地—鲁国去,而让他的儿子伯禽去鲁国管理,自己却留在首都镐京摄政当国,很快就有了流言蜚 语甚至于叛乱,说他要篡权夺国,结果是:周公摄政七年,在稳固了周朝初年的局势以后,即还政于侄子周成王(他也因此开创了封建王 朝传位嫡长子的先例),流言蜚语不攻自破,周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日久见人心的正面典型。(当然,王莽就是反面典型了!)。 (点击换页)周公庙位于曲阜明故城的东北。(现在的这个地方是春秋时期鲁太庙的旧址)初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历 经宋元明清的六次修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有前后三进院落,占地28000平方米(400x70米)。(点击换页)周公庙,2013年5 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碑在文革时被破坏,此碑是后来按原样新立的。鲁国之图碑三千年前的鲁国地图 《鲁国之图》碑(下部碑记放大)周公庙第一道门:棂星门棂星门前的两 块碑:“周公庙”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辇路”—天子车驾所经的道路。(大概说这里曾经是鲁国国君经常来往的路)这座棂星门为四层 斗拱的木牌楼,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修。它的特点是在大门的柱顶上有四大天王的坐像。东墙石坊额刻“經天緯地”四字, 赞扬周公: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这是在周公庙西墙内背光拍的“制禮作樂”石牌坊。制礼作乐是说:周公制定了各种 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治国奠定了基础。过棂星门后,回看进来的一条笔直的路(甬道),整齐,清爽,清静,游客呢,同颜庙 一样,只有我们二位,与孔庙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周公庙第二道门—成德门门前石刻:成德门,赞颂周公有盛德,全德。 成德门内的两块明朝碑明嘉靖年修周公庙碑记明嘉靖年周公庙土地面积碑记右前方为康熙碑亭康熙 碑亭: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立清圣祖御制碑康熙碑亭立在达孝门前,靠得这么近。康熙碑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 周公庙的巨碑一幢。雕镂技法严谨精细,盘龙盘旋飞舞,龟驮(又名赑屃Bixi)昂首怒目,形态生动。周公庙第三道门:达孝门。达孝 ,最大的孝道。孔子曾赞扬:“武王周公,其达孝乎?”“至死如至生至亡如至存”这是周公庙的第三道门:达孝门(后视)达孝门 廊里有一块被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曲阜鲁国故城”残缺碑。本应是正面,怎么将它放在了背面了呢?原来的背面现在的正面是一篇控诉四人 帮的罪行的碑记:万恶四人帮十年逞逆狂少昊像颅碎鲁城被拆光三孔大殿毁周庙受遭殃贼罪臭千载历史诛巨奸 首凶陈伯达作伥谭厚兰留此残石在铁证代代传诗文的作者李予昂李予昂(1901-1985年)山西平遥人。1927 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从延安进京成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曾任中央税务学院校长(现中央财经大学),山东 省副省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协山东分会名誉主席。1980年陪客人来曲阜时,有感而发,赋此诗刻此碑。文化大 革命期间造反派们在曲阜的罪行谭厚兰是北京师范大学造反派头头。1966年11月在戚本禹、林杰(亦说康生)授意下,以中央文革小组 名义,率队200多人到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联合当地造反派成立“彻底捣毁孔家店革命造反联络站”,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的万 人大会。砸毁国务院1961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发了给国务院的抗议信。在曲阜的二十九天,烧毁古书二千七百余 册,各种字画九百多轴,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七十余件,珍版书籍一千七百余册;砸毁包括孔子墓碑在内的历代石碑一千余座;捣毁 孔庙,破坏孔府、孔林、鲁国故址,刨平孔坟(经陈伯达批准);挖开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坟,对其曝尸批判。专治经学的周予同 教授被专程解押到场,逼着亲自动手挖孔子的坟墓;押着当地各级领导干部和高赞非等参加过1962年“孔子讨论会”的学者陪孔子塑像游 街,称之“为孔老二送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如此愚昧的往事不要在中国重演!(点击换页)元圣殿前左右各有配殿和宋、元 、明、清碑刻多块,其中以清代《金人铭》和宋真宗御书《文宽王赞》最为著名。这就是字迹清晰可见的《金人铭》碑。《金人铭》碑立于清道光年间,由当时曲阜举人、时任官内阁中书的孔宪彝撰写。碑文为柳公权体,笔墨遒劲、俊朗而有韵味。碑高2.7米,宽1.63米。碑文上除了金人铭的铭文之外,还提到了孔子当年观看“金人铭背”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