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抗癌进行时——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肺癌骨转移

 文文ap25 2021-09-12
  肺癌骨转不可怕,服药七年效堪夸
        2021年9月1日  晴  周三
      今天我随师父在西安中医院跟诊。我知道今天诊室外肯定又等了不少来找师父治疗的患者,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快步走,直奔门诊三楼的诊室。
       在说病案之前,我想先说一件发生在我和师父之间的趣事。记得第一次来西安中医院跟诊,我很习惯地走上了扶手电梯,而师父却在快步爬楼梯,等他爬上一层时,转过头还在到处找我,因为这,师父笑着说:“我都自己走,你这么年轻还坐电梯”。
      今天,我们走进门诊楼大厅准备上楼,当我的左脚下意识靠近电梯的时候,师父同时也做了一个向前走的手势,好像知道我要走哪里一样,我明白了,当然是爬楼梯咯,于是我就和师父就边上楼边说话。师父走路都是昂首挺胸,步速快,按照师兄话说那是“健步如飞”,我几乎每次都要跟在师父后面小跑,师父走这么快,上三楼也不会喘气。
      我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呢,因为,我们的师父也是比较重视养生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走走路,坚持晚餐少吃,爱喝些茶(茶可是有防癌作用哦,师父在8月30号就专门发表一篇名为“王三虎论食疗·茶饮”的文章,他对茶的功效可是很有见地)。
       当我们走到诊室门口时,果不其然,已经有人坐在诊桌前了。今天,我跟往常一样,坐在师父旁边看他为患者诊疗。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天师父突然让我单独看诊(看诊完以后师父会进行审核),从写病历到最后开处方,我都得自己完成,这让我既开心又紧张。
       在我看诊的患者中,有一个73岁的女性肺癌患者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未到现场看病,而是由儿子代为开药,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患者坚持在师父处开药治疗了7年。能坚持7年之久,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啊!于是我就想进一步了解她治疗的详细过程。
      据患者儿子回忆,7年前患者因为胸部疼痛,前往医院行PET-CT检查,经临床综合评估,确诊为“肺癌骨转移”,前后共化疗5次。因为化疗副反应明显,不能继续,故患者在家属陪同下辗转找到师父治疗。骨转移后疼痛非常人能忍受,第一年在服用中药时,同时也在服用止痛药。到了第二年,就有明显效果了,患者没有明显疼痛了,就自行停止服用止痛药,此后,就一直坚持中药治疗。这样,不仅生活状态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患者前后一共复查了三次,病灶都在明显缩小,具体数值,患者儿子已经记不清楚了。至于现在情况怎样,由于近两年再没有复查,但据她儿子说病情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生活能够自理,能料理日常家务。今日复诊,其子代述:刻下症状是口苦、头晕、大便稀,舌暗红苔黄。
       患者已经停用止疼药六年,考虑目前主要问题在肺的病灶上,所以基本方就是我们熟悉的海白冬合汤。处方如下(颗粒剂):浮海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代白英),麦冬30克,蜜百合3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北柴胡 12克,桂枝10克,煅牡蛎15克,天花粉15克,大枣20克,薏苡仁15克, 防风10克, 葛根15克,黄连10克,天麻20克。一日一剂,分两次冲服。
       海白冬合汤是师父治疗肺癌的自拟方。我想,了解师父,读过师父文章的人,一定不陌生。我对这个病案格外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患者能够坚持7年不间断地服用中药,而且带瘤生存的状态也非常好,这不仅让我对患者由衷佩服,也让我对海白冬合汤的魅力深深折服!另外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是我随师父跟诊后的第一次开方,心内好生欢喜。师父提出的“肺癌可从肺痿论治”“燥湿相混致癌论”,师父、师兄师姐在多篇文章中都已经说了很多,也列举了不少案例,今天,我也来说说我的观点。
       今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师父就跟我说起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肺痿实际上就是指肺癌,虽然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肺不张、肺纤维化之类的肺痿表现,但这还只是一般的疾病,仲景说的肺痿,重点强调的还是肺癌这个重病,因为肺癌就是肺痿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就不再赘述。
       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这一节中,张仲景用来治疗肺痿的方一共有六个,依次是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麦门冬汤。临床实践中,并不是遇到肺癌,然后把所有这些方都拿来用作治疗,而是先确定肺癌这个病,再在这个病的基础上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在我跟诊的这几天,以上几个方师父都用过。因为今天接触的患者用的是海白冬合汤,那我就重点说这个方。
       海白冬合汤是师父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麦门冬汤的基础上,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发展而来。麦门冬汤原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这里的“火”是哪里的火?要弄清楚。那我们回到本节的开头,仲景第一句话就是“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火、热同性,这里的火就是上焦之火,当然了,肺就属于上焦。至于火从哪里来,仲景同样在本节第一段就说明白了“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说明,津液亏虚导致肺痿是关键,阴虚火旺,我想这个火就是上焦虚火,且本节说“脉数虚者为肺痿”,就进一步证实是虚火。但在肺癌这个大病中,说虚火上逆就显得太轻微的,按照师父所说,应该是大气上逆,煎灼津液,咽喉不得濡养,必然不利。
      这里为什么要说“大气”,幸得师父提点,你看,在《伤寒论》279条“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用“大”这个字,所以在肺痿的病因中,我们用到了大气上逆,当然治疗就是“止逆下气”。既然根源是津液亏虚,那首先考虑的就是滋阴,但是,难道只需要大剂量的滋阴药就可以逆转乾坤吗?显然不能!那要怎样治疗呢?
      不急,首先我们来看看麦门冬汤原方药物组成。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原方以大剂量麦冬滋阴,师父在临床上一般用30g。为防止滋腻,故仲景用半夏,这里半夏我想有三层意思,其一就是降逆气;其二就是利用它辛温之性,防止麦冬滋腻太过;其三,就是它燥湿的功效,配麦冬,用在癌症治疗,刚好符合师父提出的“燥湿相混致癌论”。
      人参,绝对不能用党参代替,尤其是在癌症治疗中,因为人参在这里合炙甘草一方面可大补元气、健脾益气,顾及先后天之本,使养阴有了足够的动力,另一方面,在癌症治疗中,人参还具有抗癌的功效,这是现代实验研究所证实的。师父在这个方基础上,加上海浮石、白英、百合等药物,组成海白冬合汤,化痰散结,益气养阴。
        这样一个简单的方,就可以用来治疗“燥湿相混”的肺癌。我见过师父根据患者病情,在此方基础上加一两味药有之,有加多味药也有之,小方能治疗大病,当然也可以用复杂方对复杂病,只要有效果,只要像这位患者能够坚信中医,能够坚持服药,还是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师父经常说,我们不反对用西医方法治疗癌症,但我们认为癌症治疗,中医不可或缺。
       以上是我就这个病历对“肺癌可从肺痿论治”和海白冬合汤这个基本方的理解。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受师父“燥湿相混”观点和海白冬合汤来源的启发,也多次运用麦门冬汤加减来治疗湿热后期津液亏虚的情况,效果不错。师父提出的这些理论均让我耳目一新,对我中医思维的提升和临床技能的提高都给了极大帮助。那从这次治疗中,我还得到了什么启发呢?我想就是遇到一个疾病,在治疗顺序上的把握了。
       这位患者初诊时是肺癌骨转移,疼痛是她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还是以海白冬合汤为基本方来治疗吗?显然不是。记得我在第二天跟诊时,一个长期服药治疗的癌症患者出现了严重便秘,病情也危重,师父当时就说“急则治其标”,先通大便,一改往常治疗癌症的处方,开了黄龙汤加减。同样,我们今天的这位肺癌患者,刻下最急的就是止疼,骨转移引起的不适已经远远超过了肺癌引起的呼吸道症状,所以以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止疼药,当然,肺癌治疗还是要兼顾。
      据患者儿子回忆,到第二年,患者就不疼了,索性完全停用止疼药,且在巩固治疗多个疗程后,病情得到控制。这时我们就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肺癌的问题,所以海白冬合汤就成为了主方,此时就是“缓则治其本”了。我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句话大家并不陌生,师父在诊疗过程中,就是这样做的,即使是癌症,在急症面前也要暂时“屈居第二”。这种治疗方式使我在临床中以纯中医治疗疾病更加得心应手,要不然,尤其是癌症治疗,分不清主次的时候,那就是打乱仗。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种邪气相混日久导致的癌症,治疗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医生要有技术,患者也要有耐心。像这位肺癌患者,坚持了7年,带瘤生存得很好。谁说肿瘤科的医生没有成就感,我想这个病案,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成就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