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刀币制范及铸造工艺的新研究

 昵称73575260 2021-07-09

一 新出土齐刀币范的基本情况

2016 年 4 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张家庄村西南头,村民在建蔬菜大棚时,挖出了一批齐三字刀陶范,因当时村民未太重视,故出土时损毁较多,且有许多又打进土墙中, 后完整的和较大块的流散到本地和外地藏家手中,笔者去实地考察时,地里仍散落着许多陶片。通过多方走访,收集到部分实物和图片资料,许多藏家本次收集的陶范我也大都过目, 并一一照相留存,与这批刀范一同还出了一枚三字刀头,刀头形制与刀范完全符合。 

出土这批刀范的地点位于安平故城内的西南角,故城南北 2000 米,东西 1800 米,面 积 3.6 平方公里,基本是长方形,唯东南角向内凹进。





春秋早期,安平城为纪国的酅邑,《史 记·齐太公世家》载:“伐纪,纪迁其邑。”纪季以酅入于齐,齐改酅为安平,战国时, 田单封安平君。安平城在淄河以东,与淄河以西的齐国故城临淄隔河相望,距离只有三公 里左右,城内西南角即是张家庄。 

据村民介 绍,这批刀范大约有数十 块,出土时存 放情况较好, 多数是整齐码 排在一起,有 数套两块正背 相合、锈结在 一起,都为夹 沙 灰 陶, 长 27-27.5 厘米、 宽 13-13.5 厘 米、厚 2.9-3.5 厘米,范号有H、V、九、N、口等多种,刀背文有土、木、 艹等,背面有的有指窝,有的没有。这批刀 范从文字特点和夹沙较粗的情况来看,皆为晚期粗字刀范类型[1],并包含有范坯、 半成品范和成品范等以下几个类型:





1. 光面范坯 大多两两相合锈结在一起,打开后相合的两面都经过磨平,平整光滑,对合后严丝合缝,无任何刻划痕迹,两范侧面有对合线 相互对齐,夹沙胎质颜色青灰。





 2. 刻划了刀币轮廓线的范坯  也大都两两相合,侧面有对合线,两块对合面上分别刻划有齐刀币的面背轮廓线及 浇道轮廓线,夹沙胎质颜色青灰。 





3. 半成品刀范  也就是完成了一半的刀范,面背刀身和 刀柄已刻制完成,刀环和浇道还未刻制完成, 背文“土”字已刻,面文三字未刻,夹沙胎质颜色青灰。





 4. 成品刀范  面背各有三枚刀模,带有范号,铸造使用痕迹明显,刀身处皆烧为红灰色,两 范结合处皆黑色,夹沙范胎为灰色,胎质明显较半成品的胎质硬。 





5. 反正面刀范 也为成品刀范,仅出一块,即一面为 面范,另一面为背范,铸造使用痕迹明显, 刀身处皆烧为红灰色,两范结合处皆黑色, 夹沙范胎为灰色,胎质明显较半成品的胎质硬。

 此次安平故城刀范的发现是继临淄安合庄、青州前范王庄、西辛战国墓后又一 新的地点,那么这三处齐刀范的特点和基 本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 临淄安合庄、青州前范庄、 西辛战国墓齐刀范的特点与基本情况

1. 临淄安合庄齐刀范 安合庄铸钱遗址,历年曾有多次刀范出土,遗址位于齐故城小城内的西南部, 在村西南约 120 米,南距小城南墙约 50 米, 遗址高出周围地历约 1.5 米,这里曾多次发现出土过齐刀币的钱范,遗址的规模较大,东西 190 米,南北 130 米,面积约 2.4 万平方米。

1965 年,根据钱范出土地的相 关情况,为寻找齐故城铸钱遗址,山东省文物工作队在遗址中部高地上进行了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自 6 月 13 日开 始,24 日结束,开探方 2 个,发掘面积 35 平方米,出土钱范数十块 [2],笔者也在此 处曾多次收到齐刀陶范,最多一次达 56 件 [3]。另距此不远的大佛寺等处也偶有发现, 我认为也应是安合庄铸钱遗址的残范当作垃圾运到此处抛弃的。安合庄刀范特点是无完整范发现,大多破碎不堪,铸造使用痕迹明显,早期细字类型刀范和晚期粗字类型刀范皆有。





 2. 青州前范王庄齐刀范 此地共有两次出土记载:第一次发现见于《光绪·益都县图志》,光绪十三年(1887 年),益都城北二十里前范王庄村民挖地时挖得齐法化刀币范一窖。第二次是 1965 年出土,现藏青州博物馆,由面范和背范组成,不仅保存完整,而且属同一套范。





这批范的特点是皆完整,面范二,背范一,背有指窝,长 27 厘米、宽 13 厘米、厚 3.5 厘米左右 [4]。都有铸造使用痕迹,为晚期粗字刀类型,与安平城刀范相类,具有明显的窖藏特点,周边未发现 冶铸遗址,此地西北距临淄安平故城约 12 公里。 

3. 青州西辛战国墓地齐刀范  出土齐刀陶范 44 件 [5],此墓虽属归青州所辖,实为临淄战国墓群中的一座,仅距著名的临淄战国四王冢、二王冢约 1 公里,北距安平故城约 8 公里,东距前范王庄 10 公里。所出刀范与安平城大张村刀范形制相类,为晚期粗字刀类型,共计 37 块,皆残,具有明显的铸造使用和烧灼痕迹。另有较完整范坯七块,长 26 至 27、宽 12.6 至 13.5、厚 3.6 至 4.8 厘米,颜色多为灰褐色,推测是未经高温灼烧,部分砖上有一层白色涂抹物,少数砖上有刻划符号,有的侧面有合模线,背面有指窝 [6]。

据《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发掘简报》 描述:在台阶北部有一堆碎砖,只有极少量完整的长方形青砖,碎砖中夹杂部分砖质刀币钱范,应为利用废弃的钱范当做砖使用。砖块上有一件战国时期的豆盘。从清理情况来看, 建筑遗迹范围的灰面上发现较多铁渣,碎木碳和炉膛残块等。结合墓葬椁室石椁的缝隙间都以熔化的铁汁或铅汁浇灌的现象推测,此处当为建筑椁室时现场熔化铁汁和铅汁的熔炉所在位置,建筑遗迹应与冶炼有关。故推测这些刀范可能是废弃之后作为耐火砖使用的[7]。 





我们从以上四处刀范的特点和基本情况,就能看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安合庄:位于淄河以西临淄故城小城内,只有成品残范,早期细字范类型和晚 期粗字范类型都有,无完整范和范坯发现,属于铸钱遗址。 

(2)前范王庄:位于淄河以东,只有成品完整范,晚期粗字范类型,周边无冶铸遗 址发现,属于窖藏。 

(3)西辛战国墓:位于淄河以东,只有成品残范和完整的范坯,晚期粗字范类型, 作耐火砖使用,属于墓葬。 

(4)安平故城张家庄:位于淄河以东安平故城内,完整的成品范、半成品范、范坯、 残范都有,晚期粗字范类型,属于铸钱遗址(也有窖藏的可能)。 

三 所能解决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这批刀范的研究以及与以上几个地点出土的刀范特点及地理情况的对比研究, 可帮助我们解决或大致弄清许多齐刀币的研究难题。

 1. 完整地复原了齐刀币的制范铸钱过程。

 从安平城出土的不同类型刀范可以复原出其整个制范过程为:

 制夹沙陶泥—制坯晾干—烘制范坯—范面磨 平—刻合模线—刻刀币轮廓线—刻制刀身—刻制刀环浇口—刻文字—修模—刷涂脱模剂—面 背范对合—预热合范—浇铸刀币。其中刻刀币轮廓环节,笔者试着将同一套范面背刀币轮廓画到纸上,两套轮廓线竟能完全相互对合,这就说明刀模的边廓线是由预先做好的模板划成,模板边长与范坯边长一样,即将制成的这种模板压在 面范坯上对齐,用金属锐器沿模板边缘划出即可,然后 将模板反过来放在背范坯上同样划出。这样做出刀币的背边廓线都离刀币的边缘较近。





从刀币实物对照来看, 另还有一种背边廓线离刀币边缘较远的刀币存在,这说明同一套陶范面背边廓线是用两套模板刻成,背模只是比面模刻的小一点而已。





用这种方法刻模,即可给刀模很好的定位,便于面背刀模线相互对齐,又可大大提高制范效率。 

制范过程是流水线作业

从安平城陶范的几类,特别是从完成了一半的刀范看,面背刀身皆同时刻完,却没刻刀环和浇道来说,就可分析判断出在制范过程中,制坯、刻刀模轮廓线、刻刀身、刻刀环及浇道等步骤极可能是由不同工匠来完成的,甚至分工更细,这样工匠们就能极熟练掌握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环节的技术,提高制范质量,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防止 工匠因全面掌握了制范技术而出现私自制范和盗铸现象,这也同时推翻了一些文章认为刀模是压印到范坯上的说法。刀环应是由类似圆规状的工具,以环内的中心点为圆点旋转挖 刻出来的,这也正是每个环内中心都留下一个小圆坑的原因。

由半成品范还可看出, 背文“土”字已刻上,说明工匠已得到了上级下达的在这块范上刻何字的指示,因此背文 的意义应该更倾向于代表刀币的批次和炉别。面文未刻,那是因为文字艺术性较强,最后将由文化艺术素养较高的工匠来刻制完成。 

制范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这批陶范中有一块一面刻有面范,一面刻有背范的陶范是前所未见的,原来 铸造刀币是两块范对合铸造三枚刀币,四块范才能铸六枚刀币,用此范铸钱三块范就可铸 造六枚刀币,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不能不说是齐刀制范、铸钱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范坯只经过初步低温烘范处理,成范后不再进行高温烧制成陶范 以往许多研究者认为,齐刀范在制作完成后要经过一个烧制成陶范的环节,烧成陶范后再浇铸刀币,一般正常陶器的烧结温度需在摄氏 800—1100 度左右。但从这批范上看, 无论范坯还是半成品范,范坯内部颜色皆为深灰色,胎质不甚硬,目测不具有经过摄氏 800 度左右高温的性状,感觉只是经过了初步的低温烧制过程(因为如果不经过低温烧制 的夹砂泥坯硬度很低且不可能出现这种深灰色胎色的),这可能是为了加快范坯干燥速度, 排除吸附水和结晶水使范坯达到一定硬度有关,也就是有一个烘制范坯的过程,西辛墓地的范坯也都是未经高温烧制过的。而成品范陶色皆为浅灰色,胎质较硬,且都有浇铸过刀币的使用痕迹,目测具有明显经过高温的性状。也就是说,一方面如果在制成范坯后先高 温(摄氏 800 左右)烧成陶坯,然后再刻钱模,这样范坯的硬度会太大,不但会增加刻范难度,而且还会使范坯和成品范之间出现胎色和硬度一致的情况,但事实上两者是不一致的。

另一方面,假设如果制好成品范后再烧成陶范的话,那么这批刀范中就应该有胎色和 硬度与铸过钱的范一致而又未使用过的成品范存在,但是一块也没有,所以由此可知,在制范过程中范坯在初步加温烘范后,范坯的硬度适中,易于刻制钱模,完成成品后便不再 经过高温烧制成陶范,而是在浇铸刀币前再对合范加热,以便铜液流动和去掉水分,在浇铸的过程中,青铜熔液(熔点摄氏 800 度)的高温便将刀币范烧结成夹沙灰陶了。烘范的目的除了去掉吸附水外,最关键的还要去掉结晶水,如不去掉在浇铸时会出现 轻者铜液冒泡影响产品质量,重者炸范的情况。所谓结晶水是因为陶范中有可以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键的酸根或强吸电子基团而形成的,必须加温才能去掉,那么加温到多少摄氏 度才能去掉结晶水呢?根据热重 TG 分析技术,

可以看出,结晶水在摄氏 300 度 左右便可去掉,因此,范坯在初步烘范烧制环节,只须加热到摄氏 300 度至 500 度之间就足够了,完全没有将范坯加热到摄氏 800 度烧制成陶必要,这样即可以更容易的刻制范模, 又可减少在烧制过程中因多增加这几百度的温度而造成的浪费。在下一步课题研究中,将对这些齐刀范用热膨胀系数测定技术进行成范温度测试,以期用科学的数据来更进一步的证明。 

刀范表面黑色脱模剂是草木灰 

凡经过铸造的刀范表面都有一层黑色的涂层,这层 黑涂层即可以修补范面的孔洞、不平等小瑕疵,可使范面光洁平整,两范贴合紧密, 铸币表面光平,还可使铸出的刀币容易脱模,笔者认为这层黑色涂层是烧的极细的草木灰。

2013 年, 中 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临淄阚家寨秦汉铸镜遗址时曾出土大量极细的黑灰,经科学化验为草木灰成份,也应是用在镜范上作脱模剂使用的 [8]。刀范多次重复使用以往许多钱币研究者认为,齐刀铸造一刀一范,铸完即毁,笔者认为不然,齐刀范厚 重,制作工艺复杂,如果一刀一范,成本未免太高了,从安合庄和安平城两处范对比看, 安合庄的使用痕迹明显,皆残破,安平城的成品范品相较好,使用造成的磨损较小,两者之所以对比明显,就是因为使用次数的多少不同造成的。再者安平城铸钱使用过的完整刀 范品相还都是很好的,都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完全没有毁掉再重新制范的必要,由此看来, 齐刀陶范是多次重复使用的,当范面出现小的残缺时用脱模剂修补平整即可再用,甚至当币模因多次使用而造成不清时,或范面坑凹不平时,还可以将范面磨平再重新刻一遍币模 再用,这类范模在出土的陶范中也能见到,范的厚度往往要比正常的范薄一些,只有当陶范出现断裂或严重残缺时才会废弃不用。制范与铸钱为同一地点 此前由于安合庄遗址因只出土残碎的齐刀范,从未出过完整的刀范和范坯,而青州前 范王庄又只出完整的刀范,未出其它,故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制范和铸钱不在同一处,即从别处制好成品范后再运到安合庄铸钱,之前我也持此观点,持此观点的主要理由还有就是范、钱分开可以有效的控制铸钱数量,防止多铸、盗铸情况,现在看来想法有些片面了, 因为那是在一范一刀的前提条件下才能防止盗铸,现在已知刀范能多次使用,所以制范和 铸钱不在一处的方法,不但根本不能控制铸钱数量,还多增加了运费成本。

安平城出土的各类刀范也说明了一切,推翻了这一观点。实际上制范与铸钱所采用的不同工匠流水作业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者,现在来看,前范王庄所出的完整刀范,也都是已经冶铸使用过的刀范,故此地也并非是制范之地。通过这几处刀范的对比研究,还可以对几个历史遗留问题做出推断。安合庄遗址为主动废弃,安平城遗址为被动废弃 随着安平城遗址刀范的出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淄河以西的安合庄遗址从未出过一枚完整的刀范,也未发现过完整的范坯,完整刀范和范坯都出在淄河以东,现也可以对此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在秦灭齐(前 221 年)以前的一二 年里,安合庄铸钱作坊被主动废弃,迁到了淄河以东的安平故城,目的是以淄河为天然屏障, 防秦来袭,故安合庄铸钱作坊所有能用的东西,包括完整的钱范和范坯等等一并运到河东 的安平城去了,这也正是造成河西的安合庄遗址只有残范而无完整范和范坯的真正原因。另从两遗址所出钱范上看,安合庄早期细字类型刀范和晚期粗字类型刀范都有,安平城只有晚期粗字类型刀范,说明铸钱时间上安合庄明显早于安平城,这也是符合东迁推断的。

 公元前228 年秦灭赵,公元前223 年秦灭楚国,公元前 222 年秦灭燕国,在这最后几年中,齐王建肯定感受到了来自西边的威胁,故政治经济中心东迁到淄河以东的安平城也 是理所当然的,以淄河为防线可谓是上策,在安平城继续铸钱也顺理成章。只可惜,公元前 221 年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听从奸臣相国后胜的计策,不经交战向秦国投降,至此,齐国的突然灭亡,也就造成了安平城铸钱作坊突然的被动废弃,所以这些刀币范成品、半成品等便落得个被匆匆掩埋的结果。

 2. 西辛墓的下葬年代和刀范来源的推断 

由于西辛墓地通过出土器物的形制,同出齐刀范等一系列情况,《发掘简报》将该墓年代定为战国末年,但实际上由于有了未经刻制的完整齐刀范坯的出土,已说明此时齐国 铸钱遗址已废弃,齐国此时已灭亡,这些范坯才有可能在这里另做他用,故西辛墓地的下 葬的上限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公元前 221 年,故该墓更精确的年代应为秦代。至于陶范来源, 基本可以排除来自安合庄的可能性,因为安合庄从未出土过完整的范坯。那么最大的可能 性就只能是来自距此约 8 公里的安平城遗址或附近还未被发现的铸钱遗址了。青州前范王庄出土刀范成因推断 青州前范王庄共出土两批刀范,具有明显窖藏性质,且其周边也无冶炼遗址及残碎刀 范发现,再加上这些刀范的形制与安平城刀范形制相类,皆晚期粗字刀范类型,故笔者推断可能齐国上层在公元前 221 前为保证齐国经济的安全,从安平城继续东迁了一部分陶范, 以期在更东边的地方铸钱,前范王庄在青州阳河以东一公里处,阳河又是一道防秦的天然 屏障,但随着齐国的突然灭亡,这批刀范刀也就随之就地掩埋了。 

四 结语

安平故城齐刀范的出土,可谓是在齐刀币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它不仅让我们完 整的复原了齐刀范制作工艺和流程,填补了许多齐刀币研究方面的空白,并通过对比研究 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了合理的推断,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它的发现对关于齐国的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批刀范,也可为当时其他 诸侯国的铸币工艺和相关历史研究提供借鉴。 

注释 : 

[1] 陈旭 :《从临淄出土齐刀范看齐刀币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钱币》2013 年第 1 期。 

[2]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临淄齐故城》,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年 10 月,第 183 页。

[3] 陈旭 :《山东临淄发现齐刀范》,《中国钱币》2011 年第 2 期。 

[4] 朱活 :《古钱新典》,西安,三秦出版社,第 71 页。 

[5] 李亮亮等 :《青州西辛战国墓出土齐法化刀币范综述》,《中国钱币》2016 年第 3 期 

[6] 庄明军,辛建立 :《青州西辛墓出土齐刀币范的认识》,《中国钱币》2010 年第 1 期。

 [7]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2014 年第 9 期。

 [8] 杨勇等 :《山东临淄齐故城秦汉铸镜作坊遗址的发掘》,《考古》2014 年第六期。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8年5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