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路漫漫

 江北大汉 2021-09-13
东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金牌得主奥地利选手安娜,其身份有些特别:除去运动员之外,她还是一位数学博士后,眼下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做研究员——自行车仅仅是她的业余爱好。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这次参赛没有团队,没有教练,训练全靠自己,然后孤身一人奔赴了赛场,并最终以奥运冠军的身份离开。
像安娜这样夸张的奥运选手一定不会很多,然而,类似于此的,并非职业运动员,更不是专业运动员,以业余身份参加本届奥运会,而且取得不错成绩的运动员却也不是个别:帆船比赛的金牌得主斯科特,他的主业是地理学教授;女子极限单车金牌得主沃兴顿,她的职业是一名厨师,极限单车,她只是在做厨师的空余时间,才会练习;男子体操鞍马金牌获得者维特洛克,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并且是顶级的,经常出现在欧洲各类时尚发布会上;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汤姆迪恩,目前还是一名学生,大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女子全能体操金牌苏妮萨.李,目前是一名高中学生,每天还要把大量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田径女子200米冠军加比·托马斯,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她的专业是公共卫生,目前在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做研究员……
在上述名单中,似乎更多的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例子。可事实上,在不少欠发达国家,奥运选手也多是业余运动员。比如说,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伊朗的福鲁吉,是一名当了15年的护士——他现在也还是一位护士,因此,射击同样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我们都知道,数十年前,国际奥委会为了提高奥运会的观赏性,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奥运会的商业价值,改变了奥运会的游戏规则,允许职业运动员加入到奥运大家庭中来。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业余运动员依然是奥运会的主体的现实。之所以如此,跟一些单项国际体育组织,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确保其所组织的单项运动会为世界最高水平有关。比如说,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国际足联每队就只允许323岁以上的球员参赛。此外,这还与很多国家对奥运会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同有关。比如说,参加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美国队,就不是美国最高水平的——历届美国奥运代表队都是采用邀请制组队,即由负责主教练向他中意的球员发出加入邀请,而一些大牌球星是可以断然拒绝的,当年的大鲨鱼奥尼尔等超级球星就曾经以伤病或者需要休息为由拒绝过,而公众对于这样的做法也能够予以谅解。所以,直到今天,奥运会上虽然也有职业运动员的身影,但总体而言他们只是点缀,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做法不一样的我们,走的是专业化的道路,即我们的运动员从小便接受专业训练,从少体校到专业运动队到国家队与奥运会的道路。他们的训练和比赛,是由国家提供保障的。所以,即便是他们从事的是属于“小众化”的、没有市场的某些竞技体育运动,如射击、体操、举重、跳水等——这些项目,也是我们在历届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也还是可以心无旁骛,十数年如一日。另一方面,近些年,为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存能力严重不足一类的问题,“体教结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缺乏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专业运动员,现在的确可以轻松拿到本科乃至研究生一类的学历了,可他们的学历的含金量恐怕是可以质疑的——他们中更多人拿的是体育院校的学历,而不是非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学历,入校则靠的是“特招”,亦即大幅降低文化知识的要求,予以照顾性的入学。。
当然,我们不能不说的是,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就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来说,还是十分成功的:自从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我们的奥运代表团在奥运金牌榜上,能够节节高升,直到眼下稳居三甲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恐怕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点是,我们的不少奥运项目是与民众生活严重脱节的——亦即公众的参与度极低,仅仅是为奥运争金而存在的。因此,假如我们希望中国的竞技体育能够在让人们振奋精神,在奥运之年大饱眼福之外,能够对于国家有更多的贡献,比如说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等,那么,我们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具体做法上作出某些改变又是必须的。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奥运金牌选手更少专业更多职业与业余,那么,是不是可以让我们提起奥运奖牌榜来底气会更足?国家是不是有可能把更多精力、更多财力投向全民健身?同时,无数投身专业训练而最终就连奥运班车也没能搭上的运动员,是不是可以更少退役之后职业选择的尴尬,更多如其它很多国家运动员那样的自由与潇洒?
所有这一切,我们愿不愿意改变,最终能不能改变,无疑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一定是相当漫长的过程。但是,积极的意愿与改变,说是时代的要求,也一定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