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江苏省|方明元:我的工人老师

 阿拉善文学 2021-09-13

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连云港市

我的工人老师

教师节前夕,我的思绪穿越时空阻隔,游戈到1979年的拜师学艺年代,那是一串热火朝天,拜师学艺的昨天。我难忘那为连云港建设挥洒汗水、添砖加瓦的峥嵘岁月,更难忘那曾经教我做人学艺的工人老师杨立成先生。虽然他已去世多年,可他的谆谆教诲和音容笑貌至今还响彻耳边,历历在目。

1979年的春天,我和100多名沭阳知青按照国家政策返城,被省劳动局分配到连云港建筑公司。当时连云港建设如火如荼,急需大量年轻的建筑工人贡献力量。虽然远离故乡,可毕竟实现了从农村回城当工人的人生梦想,大家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一段规章制度的培训,我期待着工程队领导对我这个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量才使用。一天上班时,工程队领导宣布了知青们的工种名单,当我听到自己是瓦工时,令我措手不及,悲观失望,我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怀才不遇的困惑油然而生。
那一夜,碾转难眠。是做工作中的强者?还是做工作中的弱者?我在干与不干中徘徊,一时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提起建筑工地,人们自然会想起水泥和砖瓦沙石,尘土飞扬,工人上下班时是一身泥灰,很多人会望而却步,有人说建筑工人“远看像要饭,近看是瓦匠”。社会上也有“好儿不当泥瓦匠”的偏见,认为只有“没有文化的人,才去砌砖和抹灰”。误解和偏见像两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无心工作,常出差错。在受到队领导的批评后,我幡然醒悟,只能坦然面对,努力工作。
不久,公司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拜师学艺活动,每个新工人都要拜一个老工人为师,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为工程队完成任务多作贡献。就在我为拜谁为师的时候,工程队政工员张志勇向我推荐了共产党员、老工人扬立成老师,这让我喜出望外。虽然,我与杨老师相处不多,但是,他思想觉悟高、平易近人、技术水平好,在干部群众中有口皆碑。他是公司老职工中屈指可数的六级工,相当于今天的高级技师。他擅长砌墙、高级粉刷、石工技术,是公司有名的能工巧匠,曾代表连云港建筑公司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施工。能拜扬师傅为师,那是我的荣幸。当时拜师也没有举行仪式,只有队领导和几个师哥作证,喊声“老师”就结束了。一天下班时,杨老师在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引用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领导既然安排你做瓦工,你就要服从安排,现在你要安心工作,不怕脏累,任劳任怨。瓦工干好了,也会大有前途。当年的李瑞环、张百发都是建筑工人出身,一个是木匠,一个是瓦匠,他们将梦想与苦干相结合,后来都大有作为……”。杨老师一番催人奋进的教诲,为我在人生苦闷的时候指明了方向,我不再浮躁不安,而是豁达乐观,经历了从不想干到我要干的心路历程,于是我认真学习砌砖、抹灰技术要领。杨老师在讲解“砌砖的前一天要对红砖浇水湿润、砌砖的砂浆配合比要准确,砌体采用一个顺的、一个丁的砌砖法。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另外,砌砖还要处理好一排砖撂底、盘角、挂线、留槎等。才是一名合格熟练的瓦工。而抹灰则要把握好底层处理、墙面湿润、挂网甩毛、找规矩贴灰饼、做护角、冲筋、清理现场等环节”。杨老师还结合工作实际教我操作要领。瓦工的技术要领我懂了,可干起来还是眼高手底,洋相百出。杨老师没有嫌弃我,耐心传授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干,双手磨出了老茧,白皙的皮肤晒黑了。我基本上掌握了砌砖、抹灰的劳动技能,工作中独挡一面,能够完成杨老师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在与杨老师的朝夕相处中,他以技术娴熟、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建筑工人“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真谛,让我肃然起敬。
1979年秋天的一天在下班的路上,杨老师对我说“喜欢写作是你的长处,火热的工地上每天都有新闻故事发生,这会为你撰写稿件提供素材。你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下班后向师哥张志勇学习,多为公司写作新闻故事稿件,向报社、电台投稿,说不定能叩开事业成功之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杨老师的教诲令我豁然开朗,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有“听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之妙。于是,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采访领导和有关工人,寻找新闻线索和好人好事,回到陋室后不顾疲劳,伏案撰写新闻稿件,先后有新闻《铁路疗养院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许其富发明大板工艺法》、评论《要重视职工教育》、工作研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故事《郭兴吉深夜抵墙》等200多篇稿件被省市主流媒体采用。因为我用稿在通讯员中名列前茅,被连云港报社、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为提高公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公司领导唯才是举,先安排我在工程队做政工员,后调我到公司机关从事专职宣传报道工作,走向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杨老师在我高兴的同时,及时告诫我要我戒骄戒燥,把宣传报道工作做的更好……
杨老师的教诲,使我在成功的同时要保持清醒,要低调做人,至今受益匪浅。
杨老师德艺双馨,吸引着七个徒弟投在他的门下,在公司的老工人中名列第一,其中郑爱昌、杨善贵、卞光启、张志勇、李连成是我的师哥,许春梅是我的师姐。老师不但在工作上对我们细心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关怀备至。那时我们大多是单身,家在外地。每逢节假日回不了家,杨老师总会邀请我们到他家过节小聚,彰显了老师对徒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在老师家过节没有拘束,随意吃喝,享受着家的温馨。杨老师建国前曾经在饭店为厨,有一手不为人知的高超厨艺。他做的菜肴荤素搭配,色香味聚全。尤其是肉丸子、红烧肉更是一绝,以鲜嫩可口、肥而不腻征服了我们的胃蕾。那时的师徒关系真诚相待,互相帮助,没有功利。彼此之间,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师徒关系,在当今社会千金难买,弥足珍贵。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离开建筑工地已经40多年了,可我非常怀念那短暂的两年瓦工时光,觉得砖头上挺起了自强不息的脊梁,泥抹上闪耀砥砺奋进的背影。我敬佩千百万像杨立成老师那样的建筑工人,他们对工作是那么的认真负责,那么地吃苦耐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论是烈日炎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工地上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城市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凝结着他们辛劳的汗水。正是因为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工作,才灌注了共和国大厦的四梁八柱。他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与世无争,是值得社会各界尊敬的人,是建筑工地上最可爱的人。

  2021年9月8日

方明元笔名:日月,男,“60后”,高级政工师,原籍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其作品经常发表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青海湖》《海外文摘》《东方散文》等省内外文学刊物和文学平台上,大约100多万字,著有散文集《旅途中的风》,东方散文签约作家。有16篇散文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锦屏山背水记》《买房的烦恼》分别获得2010度和2011度中国散文一等奖。《乌兰布统草原寻梦》一文于2016年8月获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东磊的白玉兰》一文获2019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届白玉兰散文奖。





联系编辑投稿

请扫描二维码

152488300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