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落带上的先锋植物——钱苔//刘胜祥/湖北苔藓植物故事16/奇闻异事求解378/20210913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1-09-13

       1996~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对长江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监测。当时,我负责保护区湿地植物资源调查。由于长江季节性水位涨落,在河岸带形成了一条十分明显的“白带子”,上面几乎没有植物的分布。2005年,我们对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查时,“白带子”更加明显。

        这条白带子称为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消落区形成后的初期阶段,淹没前的陆地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植物群落等将发生巨大变化。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采取生态保护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其中对消落带的生态恢复是一个突出而困难的科学问题,在这个区域生长的植物必须有“两栖”的能力,淹不死,又要干不死。许多恢复项目表明,目前消落带的生态恢复项目成功的不多。主要问题是选择最先定植的植物比较困难。

       在1996年以及以后的河流环境生态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在河滩地,露出地表的沙土上,最先定植成活的植物是苔藓——钱苔!   

  钱苔科植物钱苔(Riccia glauca),植物体淡绿色,放射状匍匐生长,扁平圆盘形,直径1~2厘米。叶状体1~3次二叉分枝,分枝心脏形。钱苔生于河边和林下湿地上。

  当水位上升或者下降时,钱苔的孢子随水流运动,一部分被水冲走,一部分下沉,落到河流消落带的沙土上。露出水面的河滩地光照与营养物质使钱苔孢子很快萌发,最先在消落带上定植下来,逐步形成小块群落。如果我们观察钱苔完成整个生活需要多长时间,则我们可以判断钱苔消落带上定植的时间。如果利用苔藓作为消落带先锋物种,逐步改良消落带土壤,是否可为其它植物的生长带来有利的条件呢?

 钱(照片来自《贵州苔藓植物志》第三卷,624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