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杞县人物传说——晁错

 夜色微凉9kysxl 2021-09-13

杞县人物传说——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西汉颖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南晁喜铺)人,西汉政治家。性刚直,多谋略,五岁棋艺惊人,十多岁拜张恢为师学习《尚书》。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学舍人、门大夫、博士、太子家令、中大夫、贤良文学等。被汉景帝刘启尊为“智囊”。后被封为内史,再升迁为御史大夫(即副丞相)。

       据《汉书》记载:汉景帝后元年间,朝纲紊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达官贵族拼命殓财,致使国库空虚,军费开支难以维持。汉景帝不知所措,晁错谏言必须实行变法,方可挽救这种局面。景帝准奏,晁错开始实施变法,搞“削藩之治”,并作了《论贵粟疏》一书,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军饷,惩恶扬善,打富济贫,严惩腐败的变法政策。因他的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触怒了权贵重臣、皇亲国戚,遭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坚决反对。汉景帝非常软弱无能,又拿不定主意,不能作晁错变法的坚强后盾,还想变法,还不敢得罪权贵们,导致变法失败。权贵们提出“清君侧、杀晁错”。在汉景帝三年(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了“七国之乱”,威逼景帝诛杀晁错。景帝无奈,下密诏腰斩晁错于长安东市,年仅46岁。

       他死后被葬于杞县城西十多公里处(即今杞县葛岗镇晁村十字街中心,现在十字街还很高)。晁错所著《论贵粟疏》、《募民实塞书》、《言兵事书》等,《汉书》有载。后被鲁迅先生称为“西汉鸿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