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月15日-16 今粉儿西游记之祁连山大草原-西宁-返沪

 今粉儿记事本 2021-09-13

9月12日 今粉儿西游记之敦煌第二日(连入2家黑店、博物馆打卡、骑骆驼逛沙漠、鸣沙山滑沙看日落……)

9月12日 今粉儿西游记之初见敦煌(寻味敦煌、《又见敦煌》室内情景演出)

9月13日 今粉儿西游记之敦煌第三日(莫高窟)

继续接上篇。


在张掖的小辣椒酒店吃到了一份没吃过的食物-牛肉小饭。这里面的小白丁像米饭其实是面丁丁。现在回想起来,味道竟然完全忘记了。没留下特别深刻的回味。

退房后,享受了很棒的礼宾服务。非常热情勤快的礼宾服务人员让我们对这家酒店的好感度升级,我们都坐上车了,他还在隔窗打招呼,像是真心在送自己家的客人并且依依不舍一样。

拜拜了,热情的小辣椒~

前往扁都口风景区

2个小时的路程。

海拔最高到了3690多米。一路上风景还不错,是祁连山脉最美的一条路线。

随后来到了一片草甸下了车,扑面而来的是牦牛散发出来的原始气息,草甸很大,近处有湖,有鸟,远处有山有云。云层很低,触手可及。

无须雕饰的自然之美。

远望雪山

近距离下车观赏

黝黑的牦牛在快乐的吃草。

风景变幻

和小马打个招呼

美丽的祁连山大草原

处处风景如画

西宁

在门源附近休息一下,吃了一个西宁的炮仗面。白色的是粉条。味道挺浓郁。



吃好了就要开始赶路了。一路盘山下坡,250多公里,预计5个多小时。

一路上昏昏沉沉,大部分风景都快忘记了。只记得下山的路上经过黑泉水库,看到水库下安逸的小村急忙拍个照片。

每次看到照片就会想,出生在这样自然环境的人,要怎样努力才能过的很好?如果是自己,未必有毅力爬出这层层叠叠的大山,可能一辈子就守在这小村,靠山靠水,靠老天爷赏饭。可有时也很羡慕,这与世无争的小世界,自成体系,自给自足,清山绿水,负氧离子。这小世界里的大气景观,绿的深沉,白的宁静,冷的彻骨,暖的明媚。

桥同学是小山村走出来的孩子,这孩子能走出大山,在上海立足真是不容易啊。

我去过他的家乡,三面环山,唯一一条路通向外面。从村里唯一的出口走到镇上要徒步5公里,如果要赶集可以集体搭村里谁家的小卡车,坐在后面车斗里。我去的时候正是夏季,蚊子肆虐,被他和妹妹用床单裹起全身,床下再薰两盒蚊香,只露出脸也盖上毛巾,即使如此防护,还是会被蚊子咬的无法入睡。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日记。浙中梅江镇西腊坞村小记

可在小村,每晚能听到稻花田里的蛙鸣,每早会喝到甘甜的蜂蜜水,可以随时到山上采花,这些会让你忘记好多生活上的烦恼,幸福满满。

这个小村的人,是不是也一样痛并快乐着呢?


赶到了西宁。马上打车去东关清真大寺参观。

第一次到伊斯兰教堂参观,还真挺开眼。看到好多虔诚的戴着白色小帽的教徒陆续依照宗教礼仪要求走进教堂。然后跪拜,祈祷。非教徒是不可以进去的。

在教堂外面广场一处,一位教徒给围观的人讲解伊斯兰教的一些教义和规矩,讲到教友互助,家庭和睦,还蛮接地气的。

挺壮观。


在这个教堂有一处是专门给游客参观的,主要是讲述了回族的发展史。里面有一幅图片,是每年的开斋节,东关清真寺的盛况。真有点想像不出来这场面。

对回族最初的了解还是从《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这次的参观又勾起了一些记忆。

出了东关寺,随意逛逛,看到好多带着纱丽的女人,街边卖纱丽的店也很多,果然有民族特色。后来闻香找到了小吃街,按点评找到了一个接地气的马学武手抓羊肉。生意好的不得了,卫生嘛,一般般呢。但羊肉还真挺香。

碰到了几个小伙伴,大家都买了好吃的大馕。



16号上午参观了青海博物馆。

镇馆之宝之一-铜镏金观音像

博物馆里拍了不少照片,但手机那时候有点问题,好多照片不清楚,也没记住什么。青海博物馆里有关地方特色的民俗展示比较丰富,也展示了青海这几年生态环境建设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行程终于结束了,从博物馆出来拐进一家大超市,品尝了一下青海酸奶,买点小吃给大侄儿,肯定比机场便宜很多喽~

借光到VIP厅等候,就是这个VIP太抠了,没啥好吃的,只有几块小点心,我都看不上~

我们走了,美丽的大西北。

圈圈的白云

回到繁华的大上海,恍如隔世。

邋遢了好几天,让桥同学先回家,我直接去做了个头发,折腾到晚上11点半才结束。


枯燥的工作间隙,偶尔翻看一下旅行中拍的各种照片,总能汲取些动力。不好好工作哪有钱去旅行呢?另外,也会提醒自己不要乱买东西,把辛苦赚来的钱用到旅行长见识上不是更值得吗?因为旅行的记忆是可以持续很久的,买东西带来的快感可能只有几分钟而已。

天已经暖和了。

所以,猫了一冬天的我们,下一站去哪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