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迁安置】北张四村、安丰村安置房项目开建

 在长安 2021-09-13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兴隆街办北张村、安丰村安置房开工在即,项目位于兴隆社区一区以北。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北张村(北张一 、二 、三 、四 村)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安丰村

【拆迁动态】长安兴隆街办北张一村拆迁安置动员开始

易晓然:北张村古会——乡愁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北张村(北张一 、二 、三 、四 村)

位于西安市西南20公里,长安区西20公里的沣河东岸,西与户县秦镇和灵沼乡接壤,沣惠渠和祝秦公路穿境而过,西户路沿南境而行。东门外,稻花香岸柳成行,西门外,沣河水渊源流长,南门外,学校里书声琅琅,北门外眼镜潭鲤鱼翻浪。

西汉时就形成村落。村北古墓中发掘出的汉代陶器,现存文物局。汉武帝时将“上林苑”范围扩大,北张村传为西汉时皇家捕捉和饲养各类动物的居民点,后形成村落“即北张村。”秦代地处杜县,后期地处咸阳县南境。汉、隋、唐、宋时期属长安县,唐宋时属大统乡北张里,明代属苑西乡北张里,明代后期设北张镇,清属西南乡姜仁廒,民国24年(1935)属细柳联保北张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分别隶属细柳区第四乡,十一区第四乡,北张村乡、贺家乡、细柳公社营村北张生产大队,沣惠公社北张生产大队。1965年后分为4个大队,后为4个行政村,依次属沣惠乡、兴隆乡、兴隆街道。

元代至清代分为七个社,民国24年(1935)村内分二十四甲,解放后村内分六村,1965年4月为北张一、二、三、四村27个生产队,20世纪90年代后全村建制为4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是长安区人口大村之一,现有7600人,耕地3527亩,居住面积445440平方米。

全村现有38姓:高、马、文、石、贺、张、蓝、邹、王、郭、罗、李、刘、杨、郑、严、寇、赵、孔、伍、姜、韩、孙、何、童、沈、魏、左、姚、牛、黄、吕、滑、陈、史、林、周,村人传“高一半,马一角,文家占个西河坡”,说明这三姓是北张村较早的住户。据传村内建祠堂的有六姓,先后有高家祠堂、贺家祠堂、罗家祠堂、蓝家祠堂、邹家祠堂、左家祠堂,先后毁于战乱或政治运动。

人多地少,自古以手工造纸为生,以造蔡侯纸闻名于国内外。造纸业兴盛时,“户户有作坊,家家造纸忙”。北张村桥头街,形成于唐天宝年间,和户县秦渡镇隔沣河相望。原与秦渡镇北门外曾有唐天宝年间的广济桥,后经明万历年间重建的百孔木板桥,清道光年间修建石板桥,1986年新修的长245.6米,宽12.5米,高9.4米的12孔钢筋混凝土沣河大桥相连接。宋《长安志》载,宋代在户县设秦渡镇,同时在长安县沣河东岸设秦杜镇。民国初期,将北张古镇的集市移至桥头集,人们也称北张镇。桥头集和秦渡镇同样农历双日为集市,后秦杜镇慢慢衰落,秦渡镇大桥建起后,商业店铺也逐渐移迁至西户公路两侧,形成了一公里长的沣惠商业街。

明清《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为北张镇,长安县八大古镇之一,清代长安县所属西南乡各廒图地名北张镇。清代时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最为繁华,街(镇)中心什字有城隍庙,对面大戏楼,商业店铺近百家。

北张村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京畿之地,是蔡侯纸的制造者和延续者。

村中老人相传,古时村西300米处的沣河上曾有“文王铺地桥”,是通往河西“文王灵台”和秦渡镇及户县的交通要道。1990年村民在沣河淘沙中发现了这座石板桥,现岸边还有几块石板依稀可见,“铺地桥”可能是沣河上古“普济桥”的谐音。

灵台,距北张村隔沣河仅一里,是周文王观天象、测季候,教化黎民之所,唐代易名“平等寺”,成为佛院。北张村历史上就参与灵台的保护管理,据现存北张村嘉庆二十二年(1818)的《查夫灵台地亩记》碑石载,灵台一直让地29亩,陕西抚宪饬令北张、贺家、吴家、邱家四村各举殷实诚谨一人按岁轮管,以供寺内香火之需,每年正月二十日,四村敲锣打鼓成群结队给寺内送香火之俗延至现在。

(周文王)

新中国成立前,村内有城隍庙、元君庙、蔡伦庙、老爷庙、太白庙、马王庙、菩萨庙、孤魂庙、玉清观(后改老君庵)、百神堂、三宝堂等寺观28座,还有灵台(今之平等寺)。现保存和修复的寺庙有城隍庙、百神堂、北灵寺、太白庙、菩萨庙、孤魂庙等。

城隍庙相传建于明代,坐落于北张什子西北角,经修复保存良好。蔡伦庙在村中有两座,村人对蔡伦的敬奉是因流传至今的造纸技法是承袭了蔡伦的造纸技艺,相传每年正月二十日是蔡伦生日,庙会就在正月二十日,后改在清明节。这天,村人敲锣鼓、耍社火给两个蔡伦庙上香祭拜,热闹非凡,蔡伦庙毁于1952年。

明代建有城墙,墙基六尺,高丈余。城内面积177920平方米,城墙内东南角有一座占地26.6亩,边长三十八丈的方形小城,人称南小堡,有人戏称“紫禁城”。相传明代皇家一皇姑嫁给北张村马郡马,皇家给皇姑筑了这座城,城墙基两丈四尺,墙高三丈,外有护城河,此城墙在1958年大跃进时挖毁。

村东北角也有一个北小堡,也有城桓。相传是清初一高姓户部侍郎所建,民国时几次沣河暴涨决堤,水淹北张村时摧毁。

现有戏楼两座。南戏楼坐南向北正对城隍庙。北戏楼建在距原村大北门以南百米处,坐北向南,两座戏楼基本保存完好。据区文物局聘请专家鉴定属元代建筑,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

(张逢学)

北张村手工造纸源于汉代。村西是滔滔不绝的沣河,村东是古时的贺兰渠和民国时的沣惠渠,南是峰峦叠嶂的秦岭山脉,村东北是古长安城和后来的西安城,手工造纸的原料、生产、销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所造“蔡侯纸”的原料,先用麻,后用楮皮(构皮)、白穰、废纸等。手工纸的类型和规格。古时村人取当地的麻加工白麻纸,后来采用楮皮(构皮),加工的纸叫黑麻纸;用构皮加工选出的白穰,造的纸也叫白麻纸。有长连纸、大连纸、百尺三五、斗方、老报纸、草纸等15种纸型规格。

造纸有二十多道工序,主要有构皮扎把、蒸煮、河水漂穰、踏碓,切翻子、淘捣子、操纸、晒纸、整理、包装打捆等。

销售和用途。一般为自产自销和纸商销售,销往西安(古长安)、咸阳、宝鸡、周至、户县、眉县、岐山等地,远销至西北、西南各地。“相传唐代在这里专为皇宫造御纸,称为贡纸,直到清代该村仍每年给京城皇室进贡纸”,因纸的规格多且柔软、韧性好、吸水透气性强,广泛用于各种物品包装,报社、办公机构学校、商铺及民间和医院。抗日战争时期,《西京日报》《益世报》《老百姓报》曾用北张村纸印刷报纸。兴旺时,全村纸槽400余合,年产量达79万刀(每刀100张)。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熊天荆和北张村王键,组织村人造老报纸,并设法运往延安。延安党中央的《解放日报》《陕甘宁边区报》“边币”都用的是北张村的“老报纸”。

古老造纸技艺,传承中华文明。北张村造纸千年延续,一直是村民谋生的途径和经济支撑,农村合作化以前一直是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后以集体组织造纸。1970年以前集体经济收入的50﹪以上是造纸业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下滑,现在只剩10户造纸。进入21世纪,北张村古造纸技艺受到省市和国家的关注,1999年北张村籍教师李仿组织在陕西师大召开了“世界纸学会纸源渊研讨会”,会议认为“世界纸根在中国,中国纸根在长安”。2002年北张村的张逢学被文化部推荐到美国华盛顿参加“民族文化艺术节表演古造纸技艺”,2007年北张村的张逢学、马松胜被授为“陕西省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两人被邀请在北京奥运会祥云小屋表演古造纸技艺,被中央电视台和

省、市多家媒体录像,播放和转载,2008年6月北张村的手工“蔡侯纸”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张村自古是人多地少,新中国成立后全村每年要吃国家返销粮17万斤,直到1965年,曾有人形容北张村是“玻璃罩地一片明,青蛙打更水围城,发更造纸苦难堪,一年四季愁吃穿”。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户户盖起新楼房,家家添置新电器,村内43条街道变成水泥路,户户通上自来水,村中的商铺、超市林立,两家浴池长年开放。村小学盖起了两座三层24个教室的教学楼和幼儿园。

改革开放后造纸业衰退,但迅速兴起商业、建筑业、建材业、化工业、铸造业、养殖业等,现在全村从事商业的近70家,从事建筑业的27家,从事建材业的7家,两个化工厂,一个铸造厂,7个养殖场等,涌现出两个龙头企业,两个民营企业家。

一是张占胜创办的“陕西兴龙建设集团”,注册资金1亿元,在西安相继建设开发数十栋“经典工程”,已为国家上缴利税超亿元,社会公益捐资逾百万元。张占胜2006年当选西安市十四届人大代表,2007年当选为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常委。

二是闻名长安的“西安吉源企业集团”,国家AAA级信誉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注册资金1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税上千万元,多次被省、市、区评为“明星企业”“文明单位”“交税大户”“诚信纳税会员企业”等,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98万元。董事长兰喜吉,先后当选区工商联主席、区政协常委、市政协委员、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等。

(兰喜吉)

北张村人才辈出,省厅级干部3名,局级干部2名,县处级干部12名,军团级干部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2名,部级劳模1名,作家3名,书法家3名,画家2名。

(邹圣周)

邹圣周(又名邹德忠),男,1928年11月出生于长安县细柳乡(现长安区兴隆街道办事处)北张村,中共党员。1949年7月在长安县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乡长、副区长、公社社长、县法院副院长、县司法局副局长、县人大常委会政法委主任、调研员等职,1989年10月离职休养。离休后继续关注国家大事,著文作诗百余篇,讴歌当今盛世与和谐社会,在全国、省、市、县获奖十余次。其代表作有:《祖国颂》、《高歌颂党》、《北张村-中华造纸术颂》等,在陕西地方志、陕西诗词、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安地方志、长安诗词、西安政协、西安老干部工作网、长安开发报等刊登,并被《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文集》、《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炎黄诗书画艺术精品集》等收入。他热爱自己的故乡,20多年来多方查阅史料、调查访问,与乡友撰写村史。建国60周年之际写下了《祖国颂》、建党90周年之际又写下了《高歌颂党》,抒发了他爱党、爱国、爱故乡的赤子情怀。

(王秋惠)

王秋惠,女,从小对书法、绘画、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2009年小楷作品《洛神赋》获全国第六届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2012年小楷作品《长安吟》获第二届中华女性书画摄影大赛银奖,2013年小楷作品《三月的风》获《首届全陕青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2014年小楷《千字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一等奖,小楷《洛神赋》入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中山王篆书《心经》入展世界佛教大展。现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妇女高校儿童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安丰村

南望终南山,西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和千年古镇——秦渡镇。良田2300余亩,620余户,2300多人。现已硬化全村道路,按计划一步一步实现电改、水改、路改、土改,向多元化的致富之路迈进。

新中国成立前,安丰村分为南安丰、北安丰、中安丰三村,北安丰又分东村和西村。为了预防外患,各村都建有城墙、城门楼子。其中,中安丰有东门楼和北门楼,南安丰只有南门楼,门楼都有文字题匾,东门德瑞呈祥,南门终南毓秀,北门昆明瑶池。

(李克用)

李姓是大户,占全村80%以上。祖上是唐朝中和年间沙陀人李克用,征黄巢有功,被封为安丰侯,死后递爵为晋王,儿子李存勖,为祭奠其父,建立安丰侯祠堂,此地遂名为安丰村。

李家随后代代相传,人才辈出,一脉兴旺昌盛。

历史悠久,古迹很多,有南极宫、北极宫等。以前清明节祭祖,南安丰李姓和南河头李姓齐集一起共同祭祖。中安丰李姓和北河头李姓齐聚一起祭祖,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近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名人。清朝末年,举人李锋寅曾和谭嗣同往来甚密,参与变法;辛亥革命时期,李少儒曾任陕西省神木县县长;李志杰曾在杨虎城将军部下从事秘书工作;刘润生曾是西安某校校长,回到家乡成为地方绅士;李尚楠曾为长安四中校长;抗美援朝时,李生会、李振藩、李振仓、张新炳等被授予战斗英雄;老中医李仕惠毕业于户县师范,曾从事教育事业,后从医几十年,在南山采药行医,救死扶伤,恩泽乡里;接生大夫黄敏,曾长期从事医护工作,1961年嫁入安丰村后,为乡村孕妇接生几十年,名扬当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