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泰国的温柔尽在口语中

 饮冰听雨 2021-09-14

泰国作为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以及佛教国家,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一直与秀丽的海滨风景划着等号,除此之外,就是随处可见的大象与富丽堂皇的佛寺——哦,当然还有著名的“人妖”。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因,我曾在泰国工作、生活多年。在这种身临其境、长居其地的情况下,我逐渐认识和了解到了一个远远要比书本中描绘的更生动、更丰富的国家,以及贴近生活的、各方面的点点滴滴。

温和的“萨瓦迪卡”

曾经到过泰国的人,一般都对泰国人的礼貌和友好念念不忘——哪怕是初来乍到,在与人交谈时,对方也会习惯地先向你行合十礼(双手合十立于胸前,微微躬身),与此同时道上一句泰国人最常用的问候语:萨瓦迪卡。(Sawadee kha)

萨瓦迪这个词源自梵语,基本意思是“如意、美好”。据说,该词先由帕耶乌巴吉杏叻巴讪规定使用,后来政府于1943年1月22日公告公务员之间使用,最后才推向全民。所以它的流行也不过六七十年而已。

或许每个国家的问候语都在不经意间有着独特的语气流露,比如美国人说“Hello”时的轻松佻达,中国人说的“你好”则带有特有的平和恭谦,而若要形容泰国人的“萨瓦迪卡”,那么可能只有“温和”这个词才恰当。不仅问候语如此,从总体上来讲,泰国人说话也可以用温和多礼来形容。典型的体现就是“卡”(kha)这个字的使用。

“卡”是泰语中特有的用于句尾的语气词,用来表示对于对方的礼貌和尊敬,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无法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而且与日常用语的繁复的形式变化来表述语气、语境不同,单单一个“卡”字,就把原本让人听来不习惯的泰语语气变得悦耳起来,如果不用这个“卡”,那么通常别人会觉得你的语气较为粗鲁无礼。根据说话者的性别和语气,“卡”的发音有所不同,男性通常用“khrap”,如果男性也说“kha”的话,那么就会被认为有女性倾向,或者说,是个娘娘腔。

泰国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在正式场合,说每句话时都会加上这个“卡”字,而且有着独有的语调:把字音拉长,声音从高降低,婉转绵长,且带点点尾音。乍一入耳,感觉如同好友之间的婉转语气,与你娓娓道来。即便是普通的交谈,在这样的语气下,也平添了几丝妩媚。那缕尾音如同一双巧手刚抚完一曲,搭在弦上轻轻颤动,让人入耳难忘。再配合上礼貌的微笑以及合十礼,使人如沐春风。

我工作所在的泰北地区,除了使用标准泰语(曼谷话)外,还有着独特的泰北方言。在泰北方言中,女性经常用“招”来代替“卡”作为句尾——尽管音节变了,温和的感觉依然如故。

如果你在泰国待的时间长一些,耳边就会听到持续不断的“卡”字的声音。我只在电视剧中见过泰国人大吼大叫、风度尽失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却难得一见。的确,当你亲自面对这种温和的语气时,哪怕有着再大的火气,恐怕也不忍心打断这种语气吧?

不紧不慢的“哉焉焉”

如果要评选泰国人最常用的口头语,那么 “哉焉焉”(慢慢来)无疑是要排到前列。与其说是口头语,不如说是泰国人骨子里流露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也许是在炎热的热带气候下,泰国人仍然有意保持着平和舒适的节奏,以不让自己更加心浮气躁,“哉焉焉”这句口头语由此而生。

许多在泰国工作的外国人,很是无法理解这句话所代表的泰国人的生活态度——因为似乎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泰国人的一句“哉焉焉”都能把事情变得轻松。

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哉焉焉”;文件等着签署,“哉焉焉”;一堆工作有待处理,“哉焉焉”;开会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哉焉焉”——哪怕急着回家却赶上塞车,也是一句“哉焉焉”。

而且不管是泰北、泰南、泰中还是泰东北等地区,“哉焉焉”这句话可以说是全泰国通用。倒真正应了一句话:今天有吃的,就甭管明天的事。

泰国人在“哉焉焉”这种态度下所流露出的悠闲,一般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大街上很少见到行色匆匆、心急火燎赶路的人;做生意的人也很少像国内的菜市场一样扯开了嗓门喊;就连出租车司机,没活的时候,也没怎么发愁生意不好,干脆停下车,几个人聚在一起乘着凉,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聊着天,等着生意上门。

哪怕你急着不停催促人家,也总会有人友好地拍拍你,和你说上一句:“哉焉焉。

“哉焉焉”的写照:悠闲等活的泰国摩的司机

万事包容的“卖本莱”

如果说“哉焉焉”代表的是泰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的话,那么“卖本莱”(没关系)这句口头语则象征着泰国人为人处事时的友好和宽容。

作为传统的佛教国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的泰国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卖本莱”成为他们的口头语也显得是那么理所当然。

假如你因为犯了错误而惴惴不安,生怕挨到批评,那么泰国人看到你的样子,一定会安慰你一句:“卖本莱”,让你放下心来,接着才会去讨论如何弥补造成的错误。

比如在路上出了个小车祸,两辆车碰了一下,两位车主也不会脸红脖子粗准备拉一大票人来打架,只是看看碰痕,说上一句“卖本莱”,然后静静等警察来处理事故。

记得有一次,我去银行想要办理一张VISA卡,偏偏营业员的英语半生不熟,而我的泰语也是半调子。两个人交流了一阵,才弄明白相互的意思。在她不厌其烦地解释下,我才弄明白要办理VISA卡还需要我持工作证和护照来办理,而且即便办理这张卡也不是就能直接用于国际转账业务,然后她又详细给我介绍了一些办理国际转账业务的手续和事项。

此时,时间已经差不多过去了20多分钟,最后我只能抱歉说了声“Sorry”,不准备办卡了。而营业员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样子,仍然微笑着说了一句:“卖本莱”。

我觉得这种“卖本莱”所代表的宽容态度,在浮躁的气氛下,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除此之外,如果你在泰国待的时间足够长,还会听到一些让你足感意外的话,比如说“坦靠勒央”(吃饭了吗),这句话不禁让人回忆起中国人的习惯,想不到泰国人见面也会问人家“吃了吗”;还有一句“拜乃吗”(去哪了),也算得上泰国人常用的口语之一,在“萨瓦迪”未流行之前,这些都是人们见面常打招呼用的话。这种寒暄的口头语与中国人的习惯如此相似,倒也是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