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社徽 | ​故土乡音 (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1-09-14

故土乡音

文  /  王社徽
(安徽黄山) 

2021.09.12

岁月的长河,奔腾流淌。它承载着旅途中的你我,走过或激流险滩,或惊涛骇浪,或一马平川,风平浪静,向着光明的未来驶去。睡梦中,那一幕幕的曾经,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岑岭逶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时,每到过春节时,父亲便会带我去歙县南乡的奶奶家拜年,那里是我们的老家。老家坐落在坑口乡薛源。当年该地似乎叫五星大队,老百姓口口相传称之为岑岭下,今有些人在网络微信中称之为神岭下,或吟里、岑里。

那个时期,大家生活艰辛,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七口人,兄弟五人,家庭收入靠父亲做钳工的每月三十多元工资,以及凭母亲一人在生产队做工分称工分粮生活。去老家,交通不便,既不通公路,又不通船。所以我们要去老家一趟,通常是来回步行六十里路。

我们从县城出发,经渔梁,过紫阳桥,走长源村,坐渡船到朱家村,然后到鲍坑,不久就来到了岑岭的山脚下。

每次到岑岭山脚下时,我总是在内心告诫自己:加把劲,翻过这大岭,就可以到老家了,我就要见到我的奶奶了,上吧!

抬头望着这大岭,逶迤蜿蜒,一级级的台阶,沿着山势缓缓而上。山道两旁,只见树木掩映,山峦叠嶂,苍松挺拔。再看那每级台阶,修建齐整,每级大约有一米五宽。

爬着爬着,我就开始冒汗了,我手里的小包裹也交给父亲了。

当我爬到半山腰处,看到一座歇息亭,于是赶紧过去坐了下来,解开衣襟、大口地喘着气呼吸。要是现在的话,我肯会像别的孩子一样,掏出冰红茶或哇哈哈类的饮料饱喝一顿的。可惜,那时候没有这些东西,要是有的话,我们也买不起的。无奈,我们只有干休息、喘气罢了!

接着,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又继续爬台阶,一级又一级,努力地向着山顶进发。大约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爬到了山高处,路开始进入平缓地段,再走一会儿,就可看见路左边不远处的一处房屋了。我问父亲那是什么人家,似乎回答说是一位道士的住所。

我们继续沿着山道平缓前行一段,就开始缓缓下山了。只见路两边有许多山地,而且大多是陡陡的坡地,似乎劳动的人都难以站稳。坡地里种的主要是黄豆、玉米等农作物。

走着走着,很快就可以看见山脚下的村庄——岑岭下了!

于是,我便干劲倍增,飞快地赶在父亲前面,沿着石阶往山下奔去!

古建流芳

故土山村,位于岑岭山脚下。从村头至村尾看,村口开阔,俗称五口庄。这可能是五条山谷的小溪流汇聚之地吧。狭长的村尾渐渐入山。

村中,徽派民房择高阳之地而建。房屋前有一些耕种的水田,屋后山坡上有菜园。一条溪流从村中山脚流过,四季水流不息,溪边伴有些许水井供村民汲取。

该村以王姓为主,文革时期设有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等,计有上千人口居住。村中有单孔石拱桥四五座,其中位于村中部的那座尤为醒目,只见那“外岭桥”三字,雕刻苍劲有力,有白藤缠绕,与近处的毛竹林依傍,可谓自然和谐,相映成趣。

我家的祖房在村中部,称后新屋,据说在此新屋的右前面曾经是老宅屋,因为大火焚毁,然后在其旁边新建了现在的屋子。后新屋大概是清朝后期所建,属于典型的徽派两层楼房,木构砖墙,青瓦盖顶,白灰高墙,跌宕的马头墙,门楼砖雕,精致典雅。

后新屋的下正厅有四房,上下对堂中天井,有屏风门和两测门。屋左有前后两厢房及两个小天井。屋右有一个大厢房套一个小厢房及各自的一个小天井。

整个后新屋的正面有正门和两个侧门。小时候,我们走进后新屋的大院,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扇门侧贴着红红的春联,非常喜庆,我的心似乎也是暖洋洋的。当得知这些春联都是保爷书写并张贴的,而保爷,长得帅气,不胖不瘦的,对我们孩子总是笑哈哈的。他对我们说话也是很幽默风趣的,给人特别的温暖的感觉。我那时就决心要好好向保爷学习,争做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

屋前面有一个大院子,大家可以在这里开展活动,或洗晒衣服、被子、被子、粮食,或堆放柴薪等,冬天天冷时,在这里晒晒太阳,看看书也是绝好的地方。

院子的右边还有一个小花坛,里面种有四季青、报春花、牡丹花等。饭后当你漫步院中,不时欣赏一下这些绿色植物,定会让你耳目一新、心旷神怡的。

这就是我们的故土家园。

不泯童心

记得小时候,我一跨进奶奶家门,喊叫着在厨房忙碌的奶奶、奶奶,奶奶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着,脸上溢满了笑容,脚下显得很轻快。然后我便去找堂弟玩了。

堂弟打小跟着奶奶长大,自是奶奶的心肝儿。他父亲因长年在外省工作,聚少离多。所以见到堂兄弟来故乡跟他玩耍,心中很是很是兴奋的。

于是,我吃过奶奶煮的茶叶蛋和浇头面后,便跟着他四处游荡,自然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快乐。

首先,他领着我到自家屋后的山泉小池。这个池子开凿得不大,约一米长,半米宽,深度约三分之一米。堂弟说这是天然的泉水,清澈见底,喝起来很凉快的,我们后新屋的人用水竹筒舀入木水桶里,拎回家去吃,或用这水来洗菜洗衣。后新屋的人,喝了这口井水,品尝出了这口井水的甘甜,又使得后新屋的人,一代又一代,心地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对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在本村的吟里小学,我看到几间间陋的教室,桌凳陈旧,墙面粗糙,好像是一到三级的学生在本村读,四年级以上学生就得跑去十多里外的坑口去读书了。由此可见,当年在老家要读书求学是多么地艰辛!

下午,我们有时去屋子近处的小山岗上玩耍。同屋的堂弟妹老姑答(抱歉,至今不知她的学名叫什么。现在从王英那里得知,她学名叫王桂仙。)、毓文、小平等,有时还有文、英兄妹,也不时跟我们一起去院子前后四处玩耍。

有时我们去屋子前面的那处上岗上,乡民们常晒豆子、玉米、稻谷等。这些小晒场下面,往往是已故村民们的坟墓,因为这些坡边立着一块块墓碑,真是挺吓人的,如果不是和他们在一起,我是不敢一个人来这里玩的。

按照老家的习俗,在新年正月,家人都要带上香、纸、酒菜、炮竹来拜坟年的。祭拜时,这些碟盘要盛上鱼肉等四个菜供奉,然后烧纸焚香,家人跪拜,并燃放鞭炮,以寄托对故人的哀思。

有时,堂弟也带我去屋子前面的他的好友百谦家玩。百谦人机灵,他跟我们玩捉迷藏,玩他做的木头手枪、红缨枪等。玩着玩着,时间总觉得过得特别快,直到奶奶下来叫去吃饭才罢休。

间或,晚上在山村里也能看一场露天电影,或舞台演出之类的文娱节目。这时候是山村里人声鼎沸最热闹的时刻。或是谁家有嫁娶宴请之事,村民们喜气洋洋地。。看,汽油灯点亮了,灯火辉煌,照亮了村民们幸福的脸庞,照亮了山村寂静的夜空!喜欢嬉闹的村童则是格外地兴高采烈,他们不时地窜来窜去,好凑热闹,真是不亦乐乎!

山花烂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光阴似箭,岁月更迭。又到一年的清明节,我陪伴年迈的父母再次踏上去故乡的路。

我们坐着出租车从县城出发,经南源口,到达坑口渡口下。乘上挂机船,船上大部分乘客和我们一样,是清明节回老家祭祖的,他们操着娴熟的乡音乡调,互相客气地打着招呼、问候着。到岸下船后,各自步行向老家走去。

我们途径芳坑村,然后到了有接连三座的小牌坊群的柔岭下,即柔川,它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张曙先生的故乡。在柔川,你可以见到一些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授牌,参观张曙故居,并了解有关找曙的童年生活。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先去西山祭拜太爷太奶奶。那坟墓是用大青石做的,碑文隶书,清晰有力,自然流畅。

然后我们去另一坞,祭扫了一偏房太奶奶。那里稻田比较多,山上可以看见不少村民正在抢摘毛峰茶,个个目不转睛,手眼并举,为多采茶、采好茶勤劳致富着。

中午,我们来到堂伯余伯伯家。余伯伯见我们一行来了,特地从山上赶回家。他为我们炒了下酒菜,煮了面条。感谢余伯伯,他一生勤劳、朴实,待人宽厚、诚恳。他们一家和沐娟、金良一家,以及文、英的奶奶(已故)等,都一直是后新屋的坚实守护者。借此机会,谨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午饭后,我们继续去靠近老房子的爷爷和奶奶两处坟墓扫墓。在坟前,我们供菜敬酒,焚香烧纸,跪拜已故亲人,燃放爆竹。清脆的爆竹,响彻云霄。这响声似乎在告诉老家,游子归来了!亲人们,您的孩子回家看你们了!

(照片由作者提供)

如今,含辛茹苦的父母业已离世,当清明来到,我等兄弟时而再回故里扫墓,便可以驱车直达岑岭下了!

看故土,青山郁郁葱葱,溪流潺潺不息。芬芳世界,岑岭依然!但总觉得那些我少小曾经的故事,更令我终生铭记!

故土啊故土,您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和雨露,陪伴我们奋勇前行!您充满甘甜的乳汁,永远滋润着您的儿女茁壮成长!

故土乡音,您永远在我们的、深深的、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王社徽(笔名:桃源翠竹),60后。初读宁国师范英语班,后通过芜湖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师大英语专业函授学习。现任教于歙县长青中学,业余爱好读书、写作、运动、旅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