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D转基因小鼠模型:帕金森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渣 2021-09-14

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典型特征是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神经元丧失以及多巴胺缺乏相关的典型帕金森运动特征。动物模型在阐明PD 的发病机制,测试新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啮齿类动物、树鼩和灵长类动物等采用不同造模方法所建立的PD 动物模型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与人类有所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中选择所需使用的模型时必须仔细考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树鼩种质资源中心,云南省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张志成等撰文就主要神经毒素及转基因PD 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PD的动物模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基于靶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素损伤模型、基于PD相关基因的转基因模型以及二者的组合。目前每个模型都是模拟PD 的一个或几个病理过程,每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都不能完全模拟PD病理特点和疾病症状,可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

以下介绍PD转基因小鼠模型。

转基因模型主要是基于家族性PD 相关基因的发现,迄今为止,已经鉴定了15个致病基因和超过25个遗传风险因子,归类为“PARK”基因和“非PARK”基因。已经证明αsynuclein 水平过表达,在病理发展中至关重要。

1、 基因敲除模型

Nuytemans 等研究发现PINK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ARK6)的约30种致病突变与PD相关。然而,小鼠PINK1缺失不会导致明显的表型,迄今为止,开发的PINK1敲除和敲低小鼠模型显示轻度的神经退行性变化。OliverasSalvá等研究显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7载体介导的雌性C57BL/6 小鼠SN中PINK1的敲低不会引起行为缺陷或DA细胞死亡、不增强αsynuclein诱导的神经病理学变化,但是在PINK1-/-小鼠中αsynuclein 诱导的DA能细胞死亡和磷酸化增强。PINK1-/-小鼠SN 中的DA 神经元没有丧失,但纹状体中突触可塑性受损,表型仅显示总DA 水平的轻微降低。而Glasl 等在PINK1-/-C57BL/6J小鼠中观察到DA 细胞的丧失、神经变性增加,表现为PD 早期症状。

钙离子非依赖型磷酸酯酶A2,VIa亚型(Ca2+-IndependentPhospholipaseA2,Group VIa , iPLA2β)基因突变PLA2G6发生于PD的多种神经疾病中。Blanchard等研究显示,雄性iPLA2β-/-小鼠4个月时,神经病理学变化很小。12个月时,小鼠出现运动障碍、小脑神经元损失和纹状体中α⁃synuclein 积累。15~20个月,该模型仍未出现PD特有的运动特征,仅显示神经炎症和PD相关的神经病理学变化。

Wang等发现tetranectin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TN-/-)与年龄匹配的WT 小鼠相比,12个月时,SNc中DA神经元数量减少。DAT、二羟苯乙酸水平升高,意味着小鼠纹状体DA能终端的代偿性增加。小鼠运动迟缓、旋转速度变慢,运动功能逐渐恶化,伴有中度至重度肢体僵硬和异常姿势,并且无自发行为恢复。两种基因型老年小鼠(>18个月)的SN中αsynuclein 免疫反应性均增加,但TN-/-小鼠反应更明显,形成LB样物质。老年TN-/-小鼠的纹状体αsynuclein 水平显著降低。该模型可能是研究LB形成、检测PD 神经保护疗法或其他突触核蛋白病的有价值的模型。

PARK2基因(parkin基因)异常多导致青少年PD综合征。虽然parkin-/-和WT C57BL/6J小鼠在行为测试中没有差异,parkin 缺乏不会引起大量的SN变性或PD症状,但是parkin-/-诱发DA的半衰期延长,影响纹状体的DA释放。幼年parkin-/-小鼠中αsynuclein 释放和摄取减少表明DA 神经传递早期症状的改变,而在老年parkin-/-小鼠的αsynuclein 增强可能反映PD 晚期症状前期DA 功能的补偿性适应。parkin 的遗传缺陷可能导致DA神经元的早发性生理功能障碍。转基因小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与PD类似的一些神经病理学和行为表型。然而,与PD相关大脑区域(如SNc 或者蓝斑)的神经元损失,大多数转基因小鼠不会出现,并且病理学和表型的出现通常和细胞死亡一致,迄今为止的基因敲除小鼠都没有代表PD 的真实模型。

2、病毒载体转基因模型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基因敲除小鼠未能显示出明显的DA 能细胞损失和DA依赖性行为缺陷。而通过向脑中靶向输入病毒载体,局部过表达αsynuclein,可以克服这一障碍。人αsynuclein 由第4号染色体SNCA基因编码。SNCA基因突变(包括A30P,E46K,G51D和A53T)以及SNCA倍增的特异性突变都与αsynuclein 聚集增加相关联,αsynuclein 模型有助于阐明与PD 相关的基因对DA神经元变性的贡献。

Niu 等通过慢病毒(LV)载体在恒河猴卵母细胞中表达A53T αsynuclein,75个胚胎成功孕育出6只转基因猴。虽然转基因猴未出现明显的DA神经元退化及运动症状,但出现了年龄依赖性的、啮齿动物模型中难以模拟的PD 非运动性症状—认知缺陷和焦虑。这与PD患者早期疾病阶段非运动性症状一致。该模型对研究人员认识PD 早期病理事件和验PD 的治疗靶点是有价值的。Eslamboli等使用rAAV2/5载体在绒猴腹侧中脑中表达WT、A53T αsynuclein。9周后出现运动症状,15周WT组运动偏倚明显,33周后A53T组运动性能逐渐恶化,运动协调错误增加。两组动物纹状体中D 能纤维显著退化,在腹侧中脑区域A53T组比在WT组更突出。两组动物存活DA 神经元中都观察到含有αsynuclein 聚集体。这在其他啮齿类动物模型中没有观察到,是研究神经保护策略和新药的优秀工具。Van der Perren 等向Wistar大鼠SN部位注射携带A53T αsynuclein 的rAAV2/7。3周后,接受剂量为3.0E11GC/mL的大鼠中观察到显著的运动障碍。4周后,注射部位对侧(左)前爪使用率降低了50%,DA实验阳性。32d后,PET成像观察到DAT结合率降低高达85%。免疫组化显示SN中不溶性αsynuclein 阳性聚集体形成。与WT αsynuclein 模型和6-OHDA 模型相比较,A53T 突变诱导的SN中DA细胞进行性死亡和αsynuclein 阳性聚集物的形成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小鼠显示出运动缺陷。A53T 模型的损伤程度比WT 模型更严重。A53T 模型可能是早发性PD 的合适模型。

恒河猴(大约8岁)和同年龄野生型C57BL/6小鼠(10个月)相比,猴脑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轴突变性的增加,A53T αsynuclein 在猴脑中显示比小鼠更严重的年龄依赖性的神经毒性,且A53T αsynuclein 的累积和相关病理学发展是年龄依赖性的。Lauwers 等采用重组LV载体将WT、A30P 或A53T 三种αsynuclein 突变基因导入Wista大鼠SN,结果显示神经细胞损伤不明显,5个月时大鼠神经细胞损伤24% ~35%。相对于LV载体而言,rAAV 载体转导效率可能更好、DA 神经元细胞损伤更明显、造模时间更短,AAV 载体转导效果优于LV载体。rAAV 的衣壳血清型也是PD 模型制作重要的考虑因素。与rAAV2/1 相比较,rAAV2/7 血清型转导时间更短、DA 能细胞损失更多。AAV1、AAV5 和AAV8 血清型在SNc 中转导效率高于AAV2。rAAV7 血清型在小鼠SNc 中显示出高水平的αsynuclein 表达,并产生了DA 神经元的强烈丧失。病毒载体模型动物的种类、品系和年龄在模型制作时也是应该考虑的。据报道rAAV2/9αsynuclein 在C57BL/6 小鼠的SNc中产生强烈的DA 神经元变性,但其他品系小鼠不产生。提示研究人员在比较基因在rAAVαsynuclein介导的表型中的作用时,应该在相同的背景下使用同基因品系小鼠。rAAVαsynuclein模型没有完全概括在PD患者脑中发现的LB 和路易体神经突的特征。虽然αsynuclein 似乎定位于过表达αsynuclein 的转导神经元中,但是这些聚集体不具有典型LB 和路易体神经突的形态学特征。

参考文章

张志成,袁圆,王璇,宋庆凯,代解杰.帕金森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8,28(5):21~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