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全书式学者——孙筱祥 | 景观大师 NO.07

 XIN的景观图志 2021-09-14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快捷、准确、全方位地学习景观专业的知识,我们特别开设了景观大师系列专栏,一周一位。该专栏一共会介绍15位国内景观大师,10位国外景观大师。如果你们也有想要了解的景观大师,欢迎给小编留言哟!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中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奠基人——孙筱祥的园林世界吧。

不仅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也可以在创新的前提下去继承。——孙筱祥

/ 01 个人简介 /

(来源:百度百科)

他被称为20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式的学者”,他就是孙筱祥先生。一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什么这么称呼呢?因为孙老不但是一位杰出的造园大师,同时还是优秀的园艺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建筑大师大地规划师。其代表作品有,杭州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孙筱祥笔名孙晓翔,1921年出生于浙江萧山,2018年5月去世,享年97岁。1942年秋天,考进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农学院农学系。

1946年8月,孙老获得了浙江大学园艺系农学学士学位。他喜欢绘画,曾师从于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得意弟子孙多慈教授,这一经历使得孙老先生在园林艺术领域中的成就突显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中的众多开创者。


/ 02 生平经历 /


(来源:百度百科)

1954-1955年间,孙老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进修了一年建筑设计课程,师从著名的建筑学家刘敦桢、童隽等人。

1985年获西澳CURTIN理工大学从事学科须达世界最高水平的“海登威廉荣誉教授奖”(至2010年为止,只有孙先生一名中国人获奖),并受聘讲学;同年获“澳大利亚国家设计艺术委员会奖金,应邀在澳五个州、十二所城市考察风景园林。

1989年9月-1990年2月受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聘任为客座教授讲学半年,并获得该院“红领带奖殊荣(中国至今只有孙教授一人获此奖)。

1993-1999年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荣获“2014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金质奖,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风景园林师。

/ 03 孙老的造园思想及园林设计作品特点 /


对于风景园林这个行业来说,孙先生认为不只是用五官,更要用心灵去感受风景园林,五官和心灵全身心地感悟和创作风景园林,这就是孙先生造园艺术的思想和方法论。

(花港观鱼平面图,来源:百度百科)

造园思想来源 

01中国古典园林思想

“孙筱祥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中国优秀古典园林的造景,是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在造景的加工提炼过程中,又把艺术传统中赋予人民性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同时造景又与当时园林的实用功能和经济技术条件结合起来。所以,这种艺术创作方法,不是形式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流派;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

《孙筱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J].园艺学报,1962.1.

孙老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注重古典园林中造园思想精髓的继承,继承其精华的部分,摒弃其糟粕的部分。并在传统的设计思想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02中国山水画

在中国古时候,园林多由画家设计,有关园林创作的论著也多为画家所著。因此孙老能够在园林设计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最初就认为园林设计的艺术与中国山水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认为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

(孙筱祥漓江山水,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园林设计作品特点

01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和要素的继承与创新

孙先生在自己的园林设计中不仅继承了古典园林当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借景、框景”等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而且还注重造园要素的创新,如在花港观鱼的设计中采用了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轻盈小巧,具有浓厚的江南风格。

02园林空间丰富多变

在孙先生众多的设计作品中,他十分善于把控空间设计的尺度。使得园林空间变幻莫测、空间之间具有起承转合的效果,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步移景异!

在杭州花港观鱼的设计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部分便是雪松樱花大草坪的设计。

在这一景点中,宽阔开敞的草坪与由雪松以及樱花组成的密林,在空间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使用者从大草坪这个开朗空间踱步到密林这个密闭空间时,相应的情绪也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雪松樱花大草坪平面图,来源:百度百科)

(雪松樱花大草坪,来源:百度百科)

03注重生态保护和植物设计
孙先生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强调设计要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原则。而在植物设计中,他也十分重视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他会根据所表达意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植物及配置方式。

(雪松樱花大草坪,来源:百度百科)


/ 04 孙老对中国园林的贡献 /

“三境论”理论

“三境论”是指评价江南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成就,必须从创作进程的3个境界入手。

01“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这是现代公园首先要安排的。

02“画境”,即游人在园林中看到和听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美及其布局(Composition)美的境界;并认为如果造景的进程在画境终止,那么这个作品只能是美术作品,只能称为花园,它还不是艺术品,不能称为园林。只有贮存了“爱的信息”的载体,才能称为艺术作品,才能称为园林。  

03“意境”,即理想美和心灵美的境界。园林是一种贮存爱与情的信息的载体,它贮存了天真的童心和诗人的爱心,是最高的心灵美境界,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层次。

《孙筱祥.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艺术境界》[C].江苏园林名胜.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3.
而在意境论上,孙先生又将它分为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和美的社会4种类型,这也是独树一帜的论点。

《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的编写

孙先生的园林设计理论是紧紧抓住园林的空间、时间以及色、光、声等要素的布局而展开的,包括静态与动态、视觉、听觉、嗅觉和体感,不是单纯停留在视觉的画面上。

/ 05 小结 /

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设计实践方面,孙先生的视野都远远超越了同时代人对风景园林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他系统完整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改进当前的园林教育体制和模式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为中国园林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激励着后辈不断前行。

本文参考文献

《孙筱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J].园艺学报,1962.1.》

《孙筱祥.中国山水画论有关园林布局理论的探讨[J].园艺学报,1964.2.》

《孙筱祥.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艺术境界[C].江苏园林名胜.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3.》

《怀念孙筱祥先生》王向荣 2019.9.23

《诗人、画家、园艺家、生态学家和建筑师,一个园林巨匠终生的追求—记孙筱祥教授》 刘秀晨 2019.10

(图片除标注外,其余来源百度百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栏小编 | 李禹蒙
    审核 |  XIN学姐


你的一个,在看或留言,
都能让小编创作的动力增加10倍!

/ 彩蛋 /

结尾附送孙筱祥的相关论文

-获取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