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想当景观网红——王向荣 | 景观大师 NO.12

 XIN的景观图志 2021-09-14
/ 为何是景观网红 /

我们本期介绍的景观大师是景观圈的新晋顶流“网红”王向荣教授。

为什么说他是“景观网红”呢?那是因为不久前他做客了撒贝宁老师主持的《开讲啦》,向更多的人介绍,“风景园林”这个不被大众熟知的小众专业,让我们园林专业也有了“排面儿”,在全国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

(来源:园林院某学生)

其实王教授并不是只有“景观网红”这个单一的身份。

(来源:wenson)

他还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中国园林》主编、多义景观的创始人等等。

他为了这个专业做了很多,自己设计的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获得了2020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综合设计奖。

/ 可严可甜王教授 /

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时,王教授的小拳头如下图所示

(来源:园林院某学生

他既是一位对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的严师,又是一位幽默感十足、倍受学生喜爱的教授(如下图所示),他用自己专业的眼光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多次在专业类竞赛中取得好名次。

(来源:园林院某学生)

风景园林可以改变城市,一个好的项目可以赋予城市新的生机 ——王向荣


/ 01 个人简介 /

(来源:王向荣-北林微博)

王向荣教授于1963年5月出生,1983年王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后来他留在北林任教,是硕、博士生导师,也是香港大学的荣誉教授,曾在1991-1995年间留学于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系,获得博士学位,并工作于卡塞尔城市景观事务所。

王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包括风景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公园设计,公司园区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其代表作品有西安世园会——《四盒园》;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等。其中景观作品《四盒园》是西安世园会大师园中唯一一个中国设计师设计的。

/ 02 从业经历 /


(来源:王向荣-北林微博

创办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多义景观主持设计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园林》主编

风景园林》编委会副主任

2021年6月做客《开讲啦》

2020年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获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综合设计奖

2019年获2019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风景园林杰出人物奖

2014年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获英国景观行业学会(BALI)国际类国家景观奖

2013年心灵的花园,获第十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景观设计类杰出奖

2013年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获第十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景观管理类杰出奖

2007年,鱼塘上的公园与城市新区——2007年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博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 03 学术思想 /

01 设计作品特点 

王向荣教授在做设计的时候,十分重视景观功能的分析空间的表达,这源于他具有建筑专业教育背景的经历。

02 地域景观 

王教授所理解的地域景观是指,在设计时,要尊重场地中现有的一切要素,最大限度上保持场地的原有风貌;同时将当地的特有文化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再结合所处这个时代的人的需求。通俗来讲就是设计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景观。

在王老师的理解里,尊重场地并不等于要保留场地内的全部要素,而是要尽可能地将那些劣势重新规划设计改造,最终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意义。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他更愿意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

03 生态景观 

提到“生态景观”这一专业术语,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绿色的植物、绿色的......亦或是减少建筑物的比例等,他们认为只要绿化率提高了、绿地面积大了就等于生态了,殊不知这只是大家一厢情愿、没有事实依据的想法。

对于“生态景观”,王向荣教授在《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是指对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的考虑、提倡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节约使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处理技术等思想充满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全过程。



/ 04 代表作品 /

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

01设计背景:

2018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南宁市举办,园博园的东南区域分布着诸多采石场。组委会希望可以利用这些采石场设计出一处极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成为园博园的一部分。场地上一共有7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采石场,设计面积为33公顷。

(采石场花园总平面图,来源:谷德设计网

(采石场花园,来源:谷德设计网

02设计师面临的挑战有很多:

02.1 由于开采时,采用了爆破的方式→开采面崖壁破碎,有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02.2 采石场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植被修复困难

02.3 采石坑水位一直在变化→没有科学的水文数据

02.4 采石场地质复杂→无法根据现有的测绘图纸进行设计

(采石场花园,来源:谷德设计网)

03设计策略:

对于设计场地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场地的安全隐患以及植被的恢复。基于以上两大原则的前提下,再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下面我们以5号采石场(飞瀑湖)为例。

5号采石场(飞瀑湖)

飞瀑湖是7个采石场中面积最大的,有3.2公顷,开采深度也是最深的,达到28米。该采石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位在持续上升,不断变化;高差变化大。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两个问题设计出了“水上丛林和“气势磅礴的瀑布”。为使用者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受。

“水上丛林”的植被选择有湿生植物——池杉、水松,在视觉上为荒芜的坑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对坑底生态环境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采石场花园湖面,来源:谷德设计网)

为了游人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瀑布,设计师巧用高差这一因素,设计出不同高度的栈桥,引导人们去不同的观景平台和采石坑内部,这样人们可以体会到攀登、下降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同时还可以感受竖向空间上高低起伏的景观变化。

(采石场花园栈桥,来源:谷德设计网)

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使得王向荣教授在2020年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综合设计奖。

/ 05 小结 /

对于王向荣教授来说,他在面对场地内的麻烦时,并不是去做“减法”。相反,他在很多时候都在尝试将场地的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想各种各样的方案,利用劣势创造出景色宜人,合理适宜的景观空间,给使用者带来美的感受和诗画般的意境,最大限度上保持场地的原有风貌。

作为景观专业后辈的我们,要学习优秀前辈的理念,始终遵循“景观是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服务的”。

下面附赠有关王向荣教授的文章——身为风景园林人你骄傲吗?

本文参考文献

《从山水之国到山水之城》 王向荣

《景观的观察与观想》 王向荣

《诗性与意义的景观:“事件”而非“事物”的角度》 王向荣

《王向荣景观设计研究》 刘媛媛

《中国的国土景观》 王向荣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 王向荣

(以上图片除标注外全部来源百度百科,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栏小编 | 李禹蒙
    审核 |  XIN学姐


你的一个,在看或留言,
都能让小编创作的动力增加10倍!

/ 彩蛋 /

结尾附送王向荣的相关论文

-获取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