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苇茎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流形sbz 2021-09-14

苇茎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苇茎60g,薏苡仁30g,瓜瓣24g,桃仁9g。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痰热瘀血壅结之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至吐腥臭脓痰,胸中隐约作痛,咳则痛增,舌红苔黄腻,脉数等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支气管哮喘

【案例】某女,28岁。自述2岁时受凉后发热,咳喘,喉中哮鸣,服西药缓解,近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先后住院3次,均诊为支气管哮喘,每次经用解痉、抗感染及中药治疗,症状缓解出院。1个月前因受凉而复发,服氨茶碱,肌内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病情无明显好转而来诊,入院时除咳喘、吐黄绿稠痰、头身痛外,尚见神疲倦怠,张口抬肩,口干,纳差,小便黄少,大便干。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滑数。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可闻及湿啰音。白细胞计数:18.7x10'/L,中性粒细胞占87%。证属痰热壅肺。投苇茎汤加味,处方:芦根、冬瓜仁各30g,薏苡仁20g,桃仁、浙贝、法半夏、瓜蒌、杏仁、葛根各10g,麻黄5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2剂头身痛除,咳喘好转。原方继进8剂,咳止喘平,惟觉纳差,乏力,腰酸痛。上方去葛根,加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调理,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再复发[刘尚贵.千金苇茎汤治愈哮喘一例.:四川中医,1987,(2):18]。

【按语】此例为风寒之邪,在表不解,入里化热,与内停之宿痰交结而成痰热壅肺,肺气既不得宣散,又不得清肃下行,因而喘急奔迫。久病必兼瘀,故用清肃辛凉之苇茎汤,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加浙贝、法夏、瓜蒌,增清热化痰之力;用麻、杏助桃仁,止咳逆上气,加强止咳定喘之力;葛根解肌,以除头身痛。热清痰化,咳喘自平。

2.便秘

【案例】某男,30岁。伤寒初愈出院5日,大便秘结2周,西医诊断为便秘,曾予果导片、牛黄解毒片、大黄等中西药对症治疗,药入便通,停药复秘,苦楚难言。诊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大便秘结,干燥如羊屎状,努力持久方下,伴胸闷腹胀,纳差少食,鼻咽干燥,口干不欲饮,小便短黄,肢倦体重,汗少心烦。舌质偏红,苔薄黄稍滑腻,脉细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滋阴养血,宣肺润肠。处方:芦根30g,薏苡仁20g,桃仁泥、冬瓜仁、蜂蜜各15g,生首乌12g,泽泻、当归、知母、生地、麦冬各10g。日1剂,水煎服。

二诊:4剂后便润肠通,仅感脘腹微胀。守原方加枳壳10g,再投5剂,嘱其每2日1剂,病愈而悦。3个月后告知,大便一直通畅,未复发[孟羽.苇茎汤临床应用举隅.云南中医杂志,1993,(1):40]。

【按语】此病系由伤寒初愈,肠道受损,传导失司所致。中医认为便秘一病,多由积热、气滞、寒湿凝滞、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引起。此例属湿热未尽,病后体虚,正气未复,津血不足,肺有余燥,肃降不利而致。治宜清热利湿,滋阴养血,宣肺润肠。故选投苇茎汤加味方,用芦根、桃仁、冬瓜仁、麦冬、知母,清热宣肺,肃燥润肠而通便;用芦根、薏苡仁、泽泻,清热利湿而化浊气;用当归、生首乌、生地、蜂蜜之类,滋阴而济养阴血。药证相合,故有桴鼓之效。

3.慢性结肠炎

【案例】某男,39岁,于2001年7月21日就诊。反复左下腹痛,腹泻,黏液血丝便3年,诊见大便每日4~6次,夹有黏液、血丝便,便后不爽,伴有口干口苦,食欲减退,乏力,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查体:左下腹压痛(+)。血常规:白细胞6.7x10'/L,红细胞4.2x1012/L,血小板2.0x10'/L,血沉42mm/小时。大便常规检查:少量黏液丝,脓球(++),镜检红、白细胞满视野。大便培养:病菌生长。结肠镜及病检提示:慢性结肠炎(活动期)。辨证属湿热蕴结,气血不和,治以清利湿热,调和气血。方以千金苇茎汤加味,处方:芦根25g,薏苡仁、生白芍各15g,桃仁、冬瓜仁各10g,炙草、黄连各8g,槟榔、木香各6g。每日1剂。

二诊: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20剂,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次,大便常规正常。守原方加减,治疗3个月余,纤维结肠镜检查示黏膜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王玉保.千金苇茎汤临床新用举例.浙江中医杂志,2003.(4):40]。

【按语】慢性结肠炎属中医久痢、泄泻的范畴,病机复杂,虚实交错,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本例患者由于湿热蕴结肠道,致气机阻滞,气血不和,腐败化为脓血,故治宜清利湿热,调和气血。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后,湿除热解,气血通畅,腹泻治愈。

4.乳糜尿

【案例】某男,43岁。以解米泔样尿伴肾区疼痛3个月余人院,西医诊断为乳糜尿,曾在其他医院中西医治疗无效。入院后给予诺氟沙星、呋喃嘧啶、海群生,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等西药,疗效不显。诊见:形体偏瘦,精神欠佳,疲倦乏力,小便浑浊,白如泔浆,溲无涩痛,日行十余次,有乳白色凝块,伴腰痛膝酸,咳嗽痰少质稀,口渴思饮,头晕。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滑。体温36.6℃, 血压14/8kPa, 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肾区叩击痛。血常规: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5.3x10'2/L,白细胞7.5x109/L。尿常规:乳浊尿,尿蛋白(++),白细胞0~2/HP,乳糜试验(+)。治宜清热利浊,益气活血。处方:芦根30g,冬瓜仁、薏苡仁、淮山药、黄芪各20g,桃仁、瞿麦、蒲公英各15g,萆薢、牛膝各12g,白术、炙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病有好转,患者信心旋至。继服上药10剂,诸症锐减,尿常规检查:尿清,尿蛋白(±),乳糜试验(±),尿日行5~6次,无乳白色凝块。再服上药去牛膝,加党参12g,调治半月,诸症悉除,尿常规正常,乳糜试验阴性,痊愈出院。嘱其以苇茎汤加黄芪12g,蒲公英10g煎汤代茶,长服1个月为宜,1年后随访未复发[孟羽.苇茎汤临床应用举隅.云南中医杂志,1993,(1):40]。

【按语】乳糜尿属中医尿浊、膏淋等范畴。苇茎汤中芦根清热利尿,生津养阴;冬瓜仁清热化浊,《本草纲目》言冬瓜仁能治男子白浊;薏苡仁健脾利水祛湿;桃仁活血通利,以治久病挟瘀之证。综观其方,清热、利水、益气、活血俱备,清热无苦寒之弊而不伤正气,渗利而不伤阴,补益而不涩邪,活血而不峻猛,配伍佐辅适度,祛邪扶正兼顾,标本齐治,药证相符,故病速去。

5.胸膜炎

【案例】某男,3岁。患儿不慎受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效,以右侧胸膜炎收住院。入院后曾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体温不降。诊见:患儿发热多汗,烦躁不安,咳吐黄痰,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热毒犯肺,痰阻胸络。投苇茎汤治之,处方:苇茎、薏苡仁、鱼腥草各15g,冬瓜仁10g,桃仁、黄芩各6g。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6剂,身热已平,咳嗽消失,吐痰清稀,仍纳差口干,神疲乏力。守上方加天花粉10g,又服3剂,精神转佳,胸部透视正常,痊愈出院[付丽丽,等.苇茎汤临证治验.黑龙江中医药,1985,(6):6]。

【按语】本例患儿始以发热、咳吐黄痰为主症,乃内热较盛,邪气方张之故,以苇茎汤加鱼腥草、黄芩清热解毒,以攻其邪;病至后期,出现神疲乏力、纳差口干等症,此系邪退正伤,津液未复之候,故加天花粉清热生津而痊愈。

(二外科皮肤科疾病

1.乳腺囊性增生

【案例】某女,40岁,2002年12月就诊。诉2个月前服食大量狗肉后,出现左乳肿物、疼痛,经前疼痛加重,经后稍减,伴见口干渴,心烦,大便干结难行,西医拟乳腺囊性增生给予服药,疗效不显。查:体格壮实,口唇干红,舌红苔黄,脉滑,左乳外侧可扪及一结节,质地柔软,压痛(+),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证属痰热瘀阻,治宜清热化痰,祛瘀散结。处方:冬瓜仁30g,芦根15g,薏苡仁、桃仁、公英、瓜蒌、陈皮、远志各10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剂后,结节明显变小,口唇红润,大便畅顺,口干心烦消失。守上方去公英,加浙贝10g,续服5剂痊愈[阮兜喜.苇茎汤临床新用.四川中医,2004,22(4):26]。

【按语】患者体格壮实,嗜食厚味,肠胃积热,故见口干心烦、大便干结等症;乳房属足阳明胃经,积热上攻,灼津为痰,痰瘀互结而成核,故见乳中结核。苇茎汤清热化痰,祛瘀散结;公英、瓜蒌、浙贝、陈皮、远志,加强清热化痰、行气散结之力。药证相合,诸症悉除。

2.阑尾脓肿

【案例】某男,68岁,2000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因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伴发热3天,门诊以阑尾脓肿收治入院。检查:体温39.2℃,右下腹可触及5~7cm肿块,压痛,反跳痛。B超提示:右下腹不均质团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2.2×10'/L,中性粒细胞占91%。诊断为阑尾脓肿,经用抗炎、对症支持治疗,4天后发热退、腹痛缓解,邀服中药治疗。刻诊:右下腹触及约5~6cm肿块,压痛,反跳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边略紫暗,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诊断为肠痈,辨证为热毒壅盛、痰瘀互结,治以清热解毒、逐淤排脓。处方:芦根、薏苡仁、冬瓜子、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各30g,桃仁、生大黄各10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5天后,腹痛除,大便稀薄,每日3行。上方去大黄,服21剂后,诸症悉除,右下腹肿块消失,舌脉象正常而告愈[张铁兴.苇茎汤新用.吉林中医药,2002,22(2):54]。

【按语】该患平素嗜酒、喜食辛辣,渐成痰湿之体。此次因患肠痈失治,致痰瘀壅盛,腐败成痈,故致腹痛、发热、腹部肿块;腹部压痛、反跳痛,舌质红、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皆为痰瘀壅盛之实热证。苇茎汤清热解毒、逐瘀排脓,配合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六腑以通为用,故方中加生大黄以通腑泄热,使腑气通畅,瘀热随大便而泄。因方中诸药寒凉,故加甘草以调和诸药、兼护胃气,使肠痈得除而无伤胃气之忧。

3.湿疹

【案例】某男,38岁,2000年10月初诊。全身及脸部遍布湿疹,疹色微红,奇痒难忍,曾在某医院诊治2月未效。诊见:口干欲饮,舌红、苔少而略黄,脉弦数。证属湿热流毒,溢于肌肤,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处方:土茯苓、薏苡仁各30g,忍冬藤25g,芦根、冬瓜子、白鲜皮、苦参各15g,防风、蝉蜕、荆芥各9g,生地黄20g,牡丹皮12g,甘草5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1剂后痒减,再以此方加减连服7剂,瘙痒尽消,皮肤渐现正常肤色[黄瑞钿.千金苇茎汤验案2则.新中医,2002,34(7):28]。

【按语】本例以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清热祛湿解毒,伍土茯苓则祛湿解毒之力益增;生地黄、牡丹皮滋阴凉血润燥;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忍冬藤清热解毒,功同金银花,而止痒通络之功尤胜于金银花;痒必夹风,以防风、荆芥祛风除湿;白鲜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痒;蝉蜕清解风热、止痒,与防风、荆芥为伍,止痒力更强,且能引诸药达于肌肤。诸药为伍,清热燥湿,凉血润燥,解毒止痒。

(三)妇科男科疾病

1.产后便秘

【案例】某女,30岁,2002年2月18日初诊。产后1个月余过食补益之品,大便干结如栗,数日一解,艰涩难下,便后常致肛裂渗血,腹无胀痛,纳可,伴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诊见:面色红润,舌红少苔,脉细而涩。证属热结伤津,肠腑失濡,治宜清热生津,润肠通便。方以千金苇茎汤加味,处方:芦根30g,薏苡仁15g,桃仁、冬瓜仁、杏仁、麻子仁、生地、玄参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饮食清淡,多食蔬菜,定时如厕。

二诊:服5剂后,便秘好转。守原方服10剂后,大便通畅,病痊愈[王玉保.千金苇茎汤临床新用举例.浙江中医杂志,2003,(4):40]。

【按语】妇女产后血本亏虚,患者过食燥热之品,致热结伤阴,肠道失于濡润所致,方用千金苇茎汤治疗,热清、阴复,故大便通畅。

2.带下病

【案例】某女,30岁,2002年9月1日就诊。诉外阴带下增多,色黄质稠,味腥臭1周。查:神清,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证属下焦湿热,治以清热渗湿。方用苇茎汤加味,处方:苇茎、冬瓜仁、薏苡仁各30g,败酱草15g,桃仁、陈皮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3剂后,黄带明显减少。续服4剂后,诸症悉除[付丽丽,等.苇茎汤临证治验.黑龙江中医药,1985,(6):6]。

【按语】带下多为湿热外侵而成,本病的脓带症是湿热腐酿气血而成。故以苇茎汤清热化湿、祛瘀排脓,加用败酱草、陈皮加强清热化湿作用,直中病所,故疗效确切。

3.慢性前列腺炎

【案例】某男,26岁,2000年9月6日初诊。主诉:梦遗2年余,婚前有较频繁自慰行为,婚后多梦遗精,每周1~2次,同房早泄,伴有头晕乏力,性情抑郁,阴囊潮湿,尿后白浊。曾在省城某泌尿生殖专科医院检查前列腺液,白细胞10~15个/HP,卵磷脂小体(++),服自制药剂月余,效不显著。检查:阴茎及睾丸发育正常,尿道口不红,有少量白色浆性黏液,双侧附睾无增粗疼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弦。诊断:①慢性前列腺炎。②遗精。治以清热利湿,化痰涩精。选加味苇茎汤,处方:冬瓜仁、生薏苡仁、败酱草、生龙骨、牡蛎各30g,芦根、红藤各20g,桃仁、牛膝、知母、黄柏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连服15天后,自诉再无遗精,每次大便后有精液溢出。上方加萆薢、金樱子各15g,石菖蒲5g,续服10天,便后已无白浊溢出,遗精未发生,性功能基本正常。再用原方出入,调治月余,诸症皆除[杨建玺,等.加味苇茎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4例.江西中医药,2003,(4):27]。

【按语】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以尿道症状及局部疼痛为主诉而就诊,其病机主要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水道不畅。肺为水之上源,尿流的改变与肺之宣发肃降有关。故采用下病上治、异病同治之法,选取治肺痈专方苇茎汤加味治疗,本方对慢性前列腺炎属湿、热、瘀者疗效可靠,对于属肾虚、湿热不明显者疗效不满意,需结合辨证论治选用它法。

(四)五官科疾病

慢性鼻窦炎

【案例】某女,58岁,1998年9月16日就诊。自诉:长期鼻塞,头昏,流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白,少气懒言,易感冒,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肺脾气虚型。鼻腔镜检黏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治以祛痰排脓,补肺益脾。方用千金苇茎汤加玉屏风散,处方:苇茎、冬瓜仁各20g,苡仁、黄芪、党参各30g,桔梗、白术各15g,防风、桃仁、辛夷、苍耳各12g。每2日1剂,水煎服。

二诊:4剂后,鼻塞、头昏、浊涕大减,续服10剂而愈[曾萍.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鼻窦炎35例.四川中医,2000,18(1):54]。

【按语】中医学认为,鼻为肺之通窍,故鼻部疾病可从肺论治。鼻渊一般的表现,有流腥臭脓浊涕之肺热壅滞,与肺痈之肺热壅盛咳吐脓臭痰的病机相同,故用千金苇茎汤治之每取得良效。方中苇茎清肺热而生津,桔梗、苡仁、冬瓜仁、鱼腥草清热排脓,桃仁化瘀排脓,黄芩清泻肺热,辛夷、苍耳宜肺通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