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缑城草木记】洋姜,为何叫鬼子姜?

 文化宁海 2021-09-14

洋姜:鬼子姜,芳名又叫菊芋

洋姜,可不是生姜哦!

美味洋姜

艰辛生活中的亮色

文 | 俞良君

1976年,我十岁。我们西门后墙7号的房子被别人通过不合理手法强行赎走。在原来的7号,我们家有半个四合院,父亲是行医,擅长治疗关节炎,家里经常有舟山群岛的渔民来我家住院治疗风湿病,他们都宠着我这个丫头。

那房子是爷爷解放前从双峰移民到城关时典来的,当期6年。可到期时,屋主为了自家不被评上地主,就没向我爷爷赎回。到1976年时,实际典当时间已经达36年,应该早成为死当,可那时无法可依,无力可靠,所以我们一家被迫租住到大北门公路边我妈一个朋友的房子中。后街留下了最美好的童年时代,大北门却刻下了少年的艰辛。

住到大北门后,父母为了生计,远赴海岛为渔民治病,留下十二岁的哥哥、十岁的我和七岁的弟弟在家相依为命。家里除了父母弄好的咸菜外没有其他蔬菜。不知哪一天,哥哥弄来了一块小洋姜种在门前的堤坝上。

春天,绿绿的洋姜苗破土而出,一株、二株、三株······长岀了好大一丛,兄妹三人不知有多高兴。我们每天上学前看一遍,放学回家后又看一遍,转眼间小苗长得比我们的个头还高了。夏天里,坝内有黄坛水库的水流经,所以坝土既有湿度又有营养,洋姜就在那里茁壮生长,枝杆竟然长得可与甘蔗比大小,还在每个枝头开岀了金灿灿的花朵,酷像小向日葵。

就在我们的期盼中,洋姜叶子和枝条开始干枯,到深秋收获的季节了。

那天哥哥拿了锄头去刨,刚挖开一点黄土,密密麻麻的一堆嫩白洋姜映入眼帘,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完,个个有我们小拳头那么大。扑通、扑通,我们的心都要蹦出来了,真不忍心下手去打扰它们的平静!最后我们收获了整整一长筒篮的洋姜,丰收的喜悦无以言表。

在那个物质极其贫匮的年代,这篮洋姜成了我们三兄妹最好的菜肴。每天晚上炒一碗,半碗作为当晚的下饭,另一半留到第二天带到学校过午饭。香香脆脆的炒洋姜使我们胃口大开,米饭整整多吃了两碗,直到吃撑为止。一篮洋姜足足让我们美味了十来天。因为洋姜种过一年后,第二年地里留着的根须又会繁殖,所以那一年后,我们每年都有洋姜吃了。

而今,我一定要在自己的菜地再种上它们,让这美味陪伴我一生。我的菜园一角,便拥有了洋姜的天地。她,一年里,春意盎然,秋花灿灿,冬日蛰伏,孕育岁岁不息,年年都能吃到香脆的洋姜,成了我人生的愉悦,吃着洋姜,总是回忆满满,回忆那段难忘的时光。

童年里的洋姜篱笆

文 | 鹉飞

小时候,常喜欢爷爷的菜园里穿梭追逐。爷爷的菜园很大,叫“西园里”,是祖地住宅的后园,有一大片,是爷爷与他的堂份叔伯共同的菜园。一块一块长方形的菜畦种着各色蔬菜,像摆着不同的兵阵,吸引我的脚丫,让我留连其间摘花割草,捉蜂逗蝶。后来,最吸引我的便是洋姜篱笆

菜地北侧是一条弯弯的小溪,溪岸边是许多瓦砾石块垒起的一长排矮墙,爷爷就顺着矮墙边种了洋姜,于是小溪岸便有了洋姜篱笆,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觉得很奇怪,没有肥沃的土壤,洋姜植株在碎石瓦砾间长势喜人,一簇簇,一丛丛,一大波一大波。春天里尖角的绿片郁郁葱葱,一拨高过一拨,茎杆挺拔高达二米余。到了夏季,黄花缀满枝头,有一股浓郁的菊香,招引着蜂蝶自在留连,也吸引着一拨拨菜蝇吮吸花蜜。

但奇怪的是,枝头有昆虫的影子,却不见虫子噬咬枝叶,长年不用任何农药喷洒与施肥,它都茁壮生长着,而且繁殖速度惊人,初春时才抽出几苗,到了盛夏已田田一大片。到了霜降时节,花叶渐而枯黄,此时用锄头稍扒开一下瓦砾,便可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大砣白玉般的块茎,近似球形、菱形、三角形,形态各异,有的甚像犄角,一簇杆下便可刨一菜篮,我常常惊讶于它的繁殖能力,真是毛主席时代的“光荣妈妈”。

有一回,我好奇地问爷爷:“洋姜那么会生,为何不种菜园里面,岂不土壤更多,长势会更佳?”

爷爷说:“这个你不懂了吧,洋姜就是喜欢瓦砾碎石丛中生长,喜欢往乱石堆里狂长;太肥沃的土壤,会板结了它的根,局限了它的生长力,它会自己钻地洞松土,鬼得很,不理它才好,所以又叫鬼子姜。关于它,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

爷爷肚子里的传说典故是我的最爱,每次我都会缠着爷爷非给我讲不可。这次也不例外啰!

故事一:美丽的鬼子姜传说 

关于洋姜,有一个民间传说。说古时候有个小伙子偶得一颗人心样的东西,在水里洗了一下后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两人结为夫妻。而他心如蛇蝎的嫂子却以为那姑娘是个妖怪,于是故意打碎了那只盛“心”的碗,还觉得不解气,就把那颗“心”剁成碎块埋到了房后的井台边。

晚上,姑娘托梦给小伙,说是她已幻化成“鬼子姜”,每年开出黄花的时候在井台上与他相会。小伙子到井台上一看,果然看到蓬蓬勃勃、密密麻麻的鬼子姜,于是每年都到井台与妻子相会,抱头痛哭,而且每年收获鬼子姜时,总不肯挖完,好让它生根发芽,盼的是来年和妻子重逢相会。

这个当然只是传说,不过它得出一个道理,菊芋的生命力很强,只要留下一点点块茎,来年它又生根发芽了,每到秋季,黄花又点缀了这片天空。

故事二:洋姜是舶来品

鬼子姜,又叫洋姜,植物名叫“菊芋”。它与向日葵同属的植物,但命运却不如向日葵光华,当人们为葵花的繁华着迷的时候,洋姜还只是墙院之外的野草。十七世纪明清时期传入。德国人入驻青岛时,把它当做庭院的观赏花卉,由于彼时的国情,当时国民对外物十分排斥,连带对植物也是如此,当地人称它作鬼子姜,鬼子山药

因它地下块茎似姜,且为舶来品,才有这样的称呼,后来历史变迁,给国外的物品一致改称“洋”字,才作洋姜。百姓人家只讲究实用的东西,洋姜地下块茎可食,虽不能当做粮食,却多少能当作填补食物。于是不管它是不是“洋鬼子”啦。

听着爷爷讲的典故,品着爷爷种的洋姜美食,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洋姜的种植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从没见爷爷像种土豆一样留种,也没见爷爷给它浇水施肥翻土,它似乎是自生自灭,扎根着瓦砾碎石泥土间,年年生机盎然。经过几年的生长,它向四周繁衍,整个菜园篱笆成了它的天下,长辈们只是把洋姜的根簇向四周地头埋了一些罢了,它却成了气候,一统“天下”,于是整个菜园的堂份叔伯们家家吃上了洋姜。 

我最喜欢这“洋姜篱笆”了,即使它的叶缘有点刺人,经常约上小伙伴去摘花儿、捉蝴蝶玩。夏天里不怕骄阳不怕蛇蚊,摘个花儿,撒入小溪玩漂流,沿着篱笆一路追逐着······

打小,我喜欢吃洋姜,虽然洋姜吃了容易放屁。有时,上小学时“洋姜屁”像扫机关枪一样,虽然响屁不臭,甚至有点菊香,然而同学们要笑话我,难免尴尬。我只好少吃点,趁星期天在家时多吃点。嘿!我可不想成为“放屁大王”。

一道道风味小吃

文 | 鹉飞

小时候,最喜欢小店里出售的什锦菜,用水萝卜、红萝卜、洋姜制成各种图案的酱菜,我专挑里面有菊香的洋姜吃,因为它的存在,我可以多吃一碗米饭,成了“大肚鸟”。如今一大堆洋姜系列食品,如风味洋姜片、脆洋姜、酱香洋姜片许多星级酒店的早餐里能看到,偶尔来点沽沽米粥,真不错,有童年的味道。

洋姜有很高的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并没有辣感,又有人叫它“姜不辣”。现在是很好的营养蔬菜,入冬时许多人家会备一些。洋姜洗干净后晾干,放入选好的坛中,加剁椒、醋、盐、生姜和大蒜。放置一段时间就可以。拿出来吃很脆嫩,喝粥时,配一小碟,滴几滴麻油。

洋姜(菊芋)的块茎不但能吃,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不错的药用价值。比如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瘦身减肥;消炎止痛,清热凉血。现在,降血糖的菜肴首选是它。

不过,我喜欢新鲜的爆炒,

又香又脆,爽口怡人。

不信,你也试试看!

诉说着童年的轶事,散发着自然的芬芳

携带着乡土的气息,酝酿着醇美的草木

 图片 | 鹉飞

(部分图文由拈花惹草群一帆提供)

编辑 | 飞红

审核|文化宁海工作室

鹉飞专栏

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