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韵】我的外公孔亦峰(上)

 文化宁海 2021-09-14

连载之一

  我的外公  

题记

今年开春,一场来势来使汹汹的流感来袭,周围感冒者众多,我也不幸中招,咳得夜不能眠,各种偏方都试了,甚至把外公的医书都找出来翻翻。我在想,如果外公在,他会用什么法子治好我的感冒?对他而言,肯定小case啦。内心十分思念我的外公和外婆,所以提笔写了下文。留住美好回忆,好好享受当下!

——黑色郁金香

注:本文作者之母孔秀娟

     系孔亦峰先生幼女

——外公是个大能人

我的外公叫孔亦峰,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孔墉的胞弟。

外公育有三子三女,我的母亲是他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女儿。外公过世时母亲才十六岁,正值豆蔻年华。因家道中落,虽成绩优异,不得不停止学业,融入上山下乡的大队伍中去,后来知识青年返城在食品厂就业。外公一直是母亲内心的一处隐痛,所以她很少在我们姐妹俩面前提起她的父亲,我对外公的印象全来自外婆、舅公和亲戚们平时的讲述。

外公的印象

外婆说:他曾与鲁迅在同一所学校共事,一个教国文,一个教英文。

舅公说:他中文、英文皆擅长,中学、大学都能教。

舅舅说:他诗、词、曲、赋样样通,茶余饭后经常拉拉二胡,唱唱小曲。

姨妈说:他是一位名医,医术精湛,立身扬名。平日里求医者门庭若市。

我对外公充满了崇拜。小时候,我经常趴在外婆房间的书桌上,凝视着墙壁照片框里的外公。外公戴着一副圆圆的框架眼镜,头发二八分,清俊通脱,一副典型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模样。眼神锐敏,充满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气韵。

  

·

·

·

·

·

孔府大院

孔氏家族,在宁海可算小有名气的书香门第。外公家在宁海塘头,也就是如今的宁海城关镇城隍庙一带,地势高,可直望到南门外的跃龙山。

孔家大院,典型的台州式风格四合院,前后共有三进,大门入内有个小天井,中门进入就是主建筑,正中坐北朝南是大堂,接客办大事的地方。两侧各有五开间房子加上两头向南延的厢房,俗称铜锁头房子(因南边没有建筑,形同中国老式铜锁而命名)。第三进还有个小院子。孔府大院里面居住着五户孔家后人。我外公家居东南角,孔墉儿子相宗舅舅住东北角。

院子建于明清时期,是老式的两层楼带阁楼的木结构瓦房,整个大院显得很古朴厚重,充满了年轮的气息。屋顶瓦片在岁月的冲洗下,长着一层青苔,泛着墨绿的光芒,仿佛默默地在诉说着什么。

中间是鹅卵石铺就的天井,过道均铺着厚重的青石板。房屋雕梁画栋、飞檐走檩。我记得每扇木窗上雕着非常繁复的花纹,有亭亭玉立的荷花,也有飞禽走兽,还有福禄寿喜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的篆文图案。木门是自带门铃音效的,一推,便发出“咿呀”的声音,然后就听见外婆在里屋问:“谁啊?”

孔府大院(中间为外婆)

各家门前都种着花花草草,外婆门口天井放着一口大水缸,专门接“天落水”的,也就是屋檐滴下来的雨水。天落水烧茶,甜甜的,非常好喝。水缸也有盖子,平时防止灰尘飘落。我玩得满头大汗,口干了,直接在水缸里舀勺水咕咚咕咚灌下,大人呵斥道:不要喝生水,要拉肚子的!而我早已跑得影子也没有了,疯玩去了。

盛夏的天井最好玩,大家都把凉椅搬在天井里乘凉,切个西瓜解解暑。小孩子们自然不安耽,要么疯跑中,要么搬个小板凳听大人们侃山海经。

逢年过节,孔家大院还要打个年糕打个米糖啥的,整个大院的人都出动了,大家都在忙碌着、说笑着,小孩子们只会帮倒忙,被大人教训一通后,就老老实实咽着口水捧着白铁皮桶静候美食的出炉。第一锅米糖打好了,大院的小孩们猴急猴急地拥挤过来,一人一块,美味到手,四下散开,边吃边玩去了。

近几年古镇游非常热门,我却没太大的热情,因为放眼望去,处处就是我外婆家的房子,我从小就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的,没有什么新鲜感。

——孔家祠堂

听舅舅说,孔府大院的不远处是孔家祠堂,里面供奉着祖宗的牌位,供后人祭祖悼念。孔家祠堂并不很大,三开间的样子,但孔氏祠堂地势高,风水很好。可能是借了孔圣人的光,孔家祠堂的外墙跟北京故宫外墙一样,可以刷成红色,这个规格是相当的高了。别人家的祠堂一般都会设有戏台作祭祀、唱戏之用,唯孔家祠堂不设戏台,据说是孔圣人爱读书不爱看戏之故。

据历史记载,宋时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落住衢州繁衍生息,浙江孔氏后裔一般都是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后代迁徒浙江各地的。但舅舅说外公这一支脉不是,据考证,从山东兖州曲阜县阙里大宗东流图上查到外公这一支脉是由孔子第五十三世太公孔淋(原属曲阜支脉),转到鲍公岙支脉,后来迁至宁海城南(即塘头)是为城南始祖。宁海塘头孔家这一支脉是由山东直接来宁海的。

传说,宋朝山东孔裔逃难来浙江宁海,带着一本家谱,后来由宁海塘头孔氏的两位太公送回曲阜,孔府当即打开正门迎接款待。宁海太公回来时孔府给他们一些银子,要他们在宁海建造孔家祠堂,重整门第。传说有一定的真实性。相宗舅舅说,可惜了,塘头孔家家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了,重修家谱工作任重而道远。

孔子世家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到大陆探亲刚开放,台湾的大姨妈返乡探亲。母亲和她的哥哥姐姐们一起远赴山东孔府举行了一次很隆重的认祖归宗仪式。此行受到了孔府的热情接待。听母亲讲,是开正大门迎接的,规格档次是非常的高。我猜,这可能与外公的成就和姨妈的身份有些许关系。

我的外公孔亦峰(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