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西门营前赵氏重修宗谱

 文化宁海 2021-09-14

   赵氏宗谱  

西门营前赵氏重修宗谱

盛世修谱,和宗睦亲。宁海西门营前赵氏自始祖子彪公创居宁海以来,已逾800年,距上次修谱亦有91年之久。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关乎血脉传承,今由赵葵葵先生发起重修宗谱。因聚居地受县城拆迁等影响,族人星散四方,敬请合族宗亲踊跃参与,相互转告,以成我赵氏续修谱牒之盛举。

      营前赵氏修谱小组

            20191106

🔸🔹赵聪芬🔹🔸

数年前偶遇文治、人进两位宗亲,聊及宁海西门赵氏宗谱,自民国十八年纂修,至今已是遥遥九十一载,他俩急族事所急,遍访族人踪迹,以图本族不散,此心可鉴。赵葵葵乃赵平西之孙,精心藏谱数代,忆及破四旧时仅将老谱悉数交出,而将最后一本新谱移藏于当年工作的车间,得以躲过一劫。 

展阅《营前赵氏宗谱》,世系世传世泽世芳诸篇灿然完备,知西门赵氏始祖为修武郎赵子彪,乃宋代皇室赵匡胤之子德昭的六世孙。靖康初年,皇族星散,子彪公受父之命,南下会稽,继而隐居宁海连理乡。生一子伯粹,孙辈有五,长师誉、次师文、师乃、师古、师永。如今在县内有谱可查的有二支后人,即主居西门的营前赵氏(师古后人)、主居三隍堂的撷英赵氏(师乃后人)。

一:营前赵氏

师古娶方氏,居营前,俗称西门赵氏,分东西二房。历代著称者武为赵泰梁、文为赵平复(柔石)。

赵泰梁

初闻赵泰梁之大名,始自流传于城西一带的民间轶闻。相传清康熙年间,县牢内关押着一个披枷戴栲的死囚,名为张铁耙,其武艺了得,平素济贫救困,有豪侠美称,只因贩卖私盐被官府设计抓捕入狱,判以饿死刑。一日赵泰梁路过杏树脚,算命先生见他红光满面,声称他不日将遇贵人,日后必有大福。其时正值赵泰梁当差看守,巡至关押张铁耙的牢房,忽见大梁之上爬来四五只白老鼠,个个嘴里叼着一个大馒头,一个接一个地往张铁耙嘴里丢。目睹此等奇观,赵泰梁心知张铁耙绝非凡夫,白鼠相助,天不绝其命,莫非贵人就在眼前?惊疑之下,次日又暗暗观察,复如此。于是悄悄将牢中的张铁耙放送出西门,路经杏树脚时,只听得“哗”的一声,满树银杏花刹那绽放,银光闪闪,如同白昼。待赵泰梁回到牢房,告知大家说,张铁耙越狱跑了,急忙带人往西门方向追去,此时银杏花已全部闭谢,黑夜如漆,不见人踪。张铁耙出狱之后前去从军,凭着一身拔山扛鼎之力,杀敌无数,升至福建总兵。赵泰梁得知后,泛舟渡海,经温州,到厦门,前去投靠。又从厦门追随到台湾,得张铁耙提携,拔为先锋,杀退敌寇,收复台湾,海乱遂平,传为佳话。

而谱载赵泰梁确有其人,生于崇祯末年1643年,字启麟,号适斋。泰梁之父应秋,薄有田产,勉强株守保家。只因世变时艰,难测未来,特到慈城著名的圆梦场道清观求梦,梦于山间有神端坐松下,授以五子,应秋伏拜而受之,有红日滚入怀中。后果得五子,取松与日意,分别以栋樑柱相旭为名。 

赵泰梁初习举子之业,屡不得志。一日拍案而起,曰:“古来建大业者,岂必尽出科第?大丈夫立功阃外,为国出力,平海宇,乃吾志。”有友人蒋茂勋(莫非是传说中的张铁耙化名?),时为闽督中协,遂远道前往拜见,以圆戍边卫国之志。蒋将泰梁推荐给闽督,其时闽督欲攻台湾,泰梁遂请为先锋,战时枪伤数十处,仍奋勇阵中。澎湖一带闻赵将军皆鸟散兽走,之后直抵台湾,捣敌巢穴,海氛遂平。以军功加左都督,未授实职,北上见皇,陈述战功,解衣指枪伤处。皇上赞赏将材,部议以总兵用,因乏缺,康熙三十六年(1697)授盐城游击到任,勤政爱民,颇有佳声。明进士宋曹赠诗云:“一枕清风值万钱,从来官绩着先鞭。相逢正是论诗日,习静远当学易年。春老共留青障月,觞飞更近早花天。寒香树树争齐发,四野民歌入管弦。”

1703年,赵泰梁以年老致仕归故里,自号休休老人,筑赵家三台以居。西门赵家三台,俗称三台里,有“三台九明堂,纱灯挂二行”之说。赵泰梁儿孙众多,皆聚居于周边。其从容自适二十三年,高寿八十四方逝,当真是有福之人。或是不忘海疆之故,择址长眠于面朝大海的一市白岐,俚人称之为将军墓。 

柔石

柔石,左联五烈士之一,因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而为我们所熟知。将门之后,以笔为戈,留下《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诸多代表作。柔石故居是一旧式砖木结构三合院,半个院子为早年柔石父亲赵子廉向华氏先租赁、后购置。东侧原有一小石桥,桥上镌有"金桥柔石"四字,自此"金桥”与"柔石"成为他的常用笔名。1920年冬,与夫人吴素瑛完婚于西厢房。1928年夏,宁海亭旁暴动失败,柔石离开故里,赴沪谋生。1930年冬,为祝贺母亲60寿辰返回故里,不久又匆匆离去,谁知这一次竟成为他与家乡的永诀。

与柔石的外孙赵为民一起参观了柔石故居,悉知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烈士故事。二楼书架上的线装古书曾是他少年时时常捧读的心爱读物,于他而言,平凡的外婆吴素瑛是儿时最温馨的记忆,陪他对弈象棋、指点毛笔书法,她默默坚守赵宅,含辛茹苦扶育二子一女成人,一生茹素念佛,恬淡而坚韧。

二:撷英赵氏

较之西门营前的安隅一方、人文蔚起,三隍堂这支赵氏则颇为坎坷,兴衰几度,宗谱世系已失,仅存残简断篇。

话说始祖子彪公次孙名为师乃,淳熙二年登科,提点四川茶马使,后人主居城内三隍堂一带,旧时离县治百步之遥有撷英坊,故称撷英赵氏。

九传至顺时公,娶方正学之姑建奴为妻。明建文四年,谱载撷英赵氏族人株连被抄,死难者一百零八人,血染宅门,世系几绝。幸有顺庄知湘广陵知州,堂弟顺茂同游其署,得以免戮。顺庄谪戍卢龙,弘熙年间两子学吕、学岳获赦,备尝艰辛,返回故里,方得复兴。

顺茂之子赵敏则为江西安福县令,之后发族于彼,其孙赵璜登弘治三年进士,嘉靖元年(1522)迁工部尚书。其后人赵格系嘉靖年间进士,曾回乡建司谏第。游子在外,历代不忘祖德,两地家书若干封收录谱中,遥隔五百余年,今日细细展阅,尚令人唏嘘泪湿。

    五百年前赵璜与宁海族人的六封家书

捧读泛黄宗谱,阅谱序,查世系,追溯先祖的漫漫来路,回首八百年家族史,悲喜相间,跌宕起伏,不由掩卷三叹。西门营前与三隍堂撷英赵氏两支本是源出同祖,期待百年归一。近日拟在天台万卷谱局的指导下,同修宗谱,共扬敦厚家风,甚为之喜!

营前赵氏历代行第

子彪-师古

德惟守世令  子伯师希与  

孟由宜顺学

为庭美公可  述泰仁如进

大定治平峻作文人 

因心有美成宝天君

显达时久明道扬能 

一家强后至远得行

撷英赵氏历代行第

子彪-师乃

德惟守世 

令子伯师希 与孟由宜顺

学为庭美公 可述泰仁如 

进克政帮卫 季时殷士中

联系人电话

倡修赵葵葵:13506883475

助修赵为民:18158299005

助修赵家会:13777292918

助修赵文治:13071913638

助修赵人进:15306666969

助修赵意中:18958250727

请同宗族人积极联系

领取并填写谱丁表

修谱小组联系地址:

宁海县正学西路13号

明智英才科技有限公司三楼

拟请天台万卷谱局辅导续修

微信号:zcf106zcf

备注:

一:赵泰梁的民间故事取材于滕延振先生所撰的《英雄际会》一文以及赵文治、赵人进的口述。

二:撷英赵氏介绍中师乃的乃字,真正的写法应为上山下乃。

文化宁海

编辑:聪丛

审核:浩海紫烟

聚焦文化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