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麒 | 宁海春草姑娘(评论版)

 文化宁海 2021-09-14

宁海春草姑娘

作者:章麒

本文推出后,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好评,感谢读者的支持和厚爱,特此将读者评价反馈截图如下,以作纪念。

原文如下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郑晓龙导演、小陶虹主演的《春草》,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从小生在一个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女人毫无地位的农村家庭,不能上学,更不能撒娇任性,除了辛苦劳作,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但她却拥有一种影响了她终身的性格:倔强,不服输。揣着要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她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奋力挣扎,自己找婆家,自己闯天下,出门打工,创业,发家,失败,东山再起,再失败,再开始,一次又一次,历尽艰辛,吃尽苦头。

与电视剧主人公类似的命运,在宁海老城关也有这么一位女人,她叫章春草(化名)。

左起:春草、大弟、小弟

章春草,1956年2月7日出生在城关镇(现跃龙街道)牌坊脚。在她出生前,家中就有一女二子,父母请不起接生婆,已经熟练生育的母亲选择自己半跪在干草堆上,把春草生出来,脐带都是自己用剪布的剪子剪断的。就这样,呱呱落地的女孩被取名春草,因为她就如同小草一样不起眼不被重视。

章家在1956年以前是开面店的,1956年公私合营,店铺就合并到公家了,父亲在店里做大师傅。母亲虽然需要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但凡有一点时间,也得去店里打下手干活。前面三个兄姐都是贴到别人家女人喂养,五块钱一个月。到了春草出生,家里经济拮据,入不敷出,只好由母亲自己喂养。春草还没满月,母亲就去面店干活了,就把小春草放在面店的二楼上,在店里干活的母亲如果听到哭声,就拿点稀薄的米粉糊给春草喂几口,不哭闹了就让她继续一个人躺在二楼。

但是这样总不是办法,没大人陪伴孩子容易哭闹,影响饭店里的日常经营,母亲也没法专心干活。于是为了让父母都能一起安心赚钱,春草被奶奶带走,住到了老剧院后面的夏家道地。

长到了六岁,春草回到了自己家,这时候小弟已经出生,于是年幼的她负担起了带弟弟的任务。有时候抱着弟弟哄睡喂米汤,有时候背着弟弟扫地捡草。弟弟的尿布湿了攒一堆,装在篮子里,春草就自己一个人拎着篮子,到南门外大溪洗尿布。因为从小春草就比较矮小,拎着个大竹篮,又装满尿布,路上每每遇到大人他们都说,这小姑娘能干,这么小就会洗这么多尿布。

冬天实在太冷了,于是春草就不去南门外洗尿布了,到大同食堂后面的狮子井,井水是冬暖夏凉的,用井水洗刷相对不那么冷了。春草穿的鞋是用大姐穿剩下的塑料鞋底,铰小一点钉上鞋面给她穿的,那天井边地上湿漉漉的结了薄冰,春草洗完站起来不小心一个脚底打滑,差点掉进井里。全靠旁边有个大人一把拉住了春草,才幸免于难。

春草父母合影

母亲把兄姐穿了太小的衣服,在破损的地方打好补丁给春草穿,上面三个哥哥姐姐穿下来,经常是补丁打得满满当当。穿着破旧,春草却不在乎。到了读小学的年纪,春草开开心心去读书了。她很懂事,知道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供她读书不容易,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十分勤快刻苦。

春草读了两年书,家里又有了一个小妹妹,母亲已经不做饭店小工,只在家里料理家务带孩子,全家只靠父亲四十块钱工资过日子。春草父亲是个大男人,家里事情一概不管,每个月给母亲三十块钱,自己留十块钱抽烟零花。家里所有事情都得母亲操作,她是传统劳动妇女,俯首帖耳以丈夫为天,心甘情愿操持所有家事,料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还得月月盘算着怎么紧巴巴过日子,怎么“落会”周转生活费,怎么问亲戚好友借款度日,也是不易。

这年,家中第七个孩子呱呱落地,本就拮据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于是,春草只能辍学在家带四岁的弟弟和更年幼的妹妹。春草从小能干,这些照顾孩子的活完全不在话下,每次她在家门口带弟弟妹妹玩耍喂饭,眼睁睁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背着布包欢快地去学校读书,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甚至经常目送着他们上学的背影默默流下泪来。

虽然母亲认为女孩子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不需要继续读书,为家里分担困难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春草内心的极度渴望读书的,她就是认为我是女孩也应该读书。于是,春草带着弟弟妹妹去中大街翻垃圾堆,找出能卖的废品,去收购站变卖。积少成多,慢慢攒够了五毛钱。去城南小学报名了夜校,晚上大姐下班在家可以帮忙看弟妹,她就抽时间去夜校上学,放学回家还得紧赶着回家哄弟妹睡觉。

桃源桥路口

春草就这样上了两个月的夜校,有一次白天带弟妹在路上玩耍,遇到了之前教过她的赵老师。赵老师问她怎么不去读书,春草告知家境原因,赵老师觉得春草读书还是不错的,放弃了可惜,自己主动到春草家中找家长讨论读书的事情。赵老师告诉春草母亲,未来女人也需要工作,而不是都在家里做家务,要工作就得有文化,她读书成绩也好,不能随意放弃一定要继续读下去。考虑到家里实际困难,赵老师说可以申请免去学费,只要一块钱买课本,练习簿都是赵老师友情赠送的。从这时起,春草才继续开始读小学第六册,中断的第五册内容,赵老师好心安排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给春草补上去。全靠春草天资聪慧,勤快刻苦,很快跟上了学习节奏,并每次都能考到优秀的成绩。

可惜时代风云来袭,过了几个月文革开始了,大家都得读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原来的课本不教了。虽然是这样,但是春草还是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内心一直担心母亲突然又不让她继续读书,每次回家都是马上先带弟妹,给他们喂饭换尿布,作业都抓紧在学校完成。春草希望给母亲积极印象,她去读书不会耽误家里的任务,免得母亲又让她辍学。

五年级开始学校基本没有正常上课,组织师生一直在从事各种劳动。劳动完一年算小学毕业了,春草也想读初中,跟同学约好一起去报名。当同学到家里叫她出门时,母亲冷漠地提出不用读初中了,小学毕业已经够了。春草执拗着不肯放弃读书的机会,苦苦哀求母亲,但是母亲不为所动。

春草在家里大哭伤心极了,同住一个院子的刘公公看到春草哭得伤心,偷偷把他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五块钱给了春草,让她去报名初中。春草偷拿了家里的户口本,捏着五块钱就朝着宁海中学跑去。在电影院的窄巷子里被母亲追到。母亲怒不可解,一把拉住春草的头发拽回家,不让她去报名。母亲抢下春草手中的五块钱,这笔钱可以解决家里两个孩子的保育费,哪里舍得给春草拿去报名。

春草不能读书,反抗也无济于事,母亲斩钉截铁,父亲无动于衷,只能断了读书的欲望。开始到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家帮忙带孩子,赚两毛钱一天,晚上还需要睡在那户人家里,把孩子哄睡,把屎把尿。除了照顾孩子还得做饭烧菜,医生看春草干活勤快,孩子带得干净卫生,慢慢加到八块钱一个月。

南门外

为了赚更多的钱,春草还到南门外开荒地,清除毛刺野草,种上麦子、番薯、南瓜等作物,因为人小,经常求着二哥帮忙。二哥心疼妹妹,每次都帮忙春草去开荒,干些女生不方便的重活累活。家中常住的刘公公也是好心人,看春草忙里忙外,也会帮她去给那些开荒的作物去施肥浇水。在二哥和刘公公的帮助下,收成的作物,春草拿去街头摆摊卖了,赚到零钱贴补给家里弟妹日常开支。

那时候,柴火供应很紧张,春草带着小弟一起去跃龙山捡枯枝落叶,捡得多了两个人挑不动,心疼弟妹的二哥力气大,总是来帮忙挑回家去。有一次,捡枯枝还被看山人发现,吓得春草姐弟转身就跑,挖枯枝的松毛丝耙都被追赶的大人夺走了,丢了工具姐弟两心疼懊悔了好久。

转眼到了十五岁,春草人长大了力气也大了些,不再做带孩子的活计了。到了父亲工作的桃源桥饭店做家属工,打打下手。买来的猪头、猪肠、猪脚等,拔毛、冲洗,八毛钱一天。有时候处理的不是太干净,还会被店里管事的劈头盖脸骂一顿。春草经常在这恶心的臭味里一边干活一边流泪,就这样辛苦劳累的活计,还不是每天有的做,得几个家属工轮着来做。

干了四天饭店家属工,赚了三块两毛钱,母亲这次拿到钱,看着眼前已经亭亭玉立的二女儿,没有直接把钱“充公”,给她上街买了一双草绿色的解放鞋。这是十五岁的春草第一次穿上新鞋子。可是,新鞋子得配新袜子啊,一直穿旧衣服改的袜子的春草根本没有新袜子,家里其他兄妹也同样没有。于是春草把留了十年的长发剪下卖了八毛钱,买了人生第一双新袜子。穿着新袜子新鞋子,春草内心太开心了,走在路上都脚下生风,仿佛在闪着光芒。干活从来不舍得穿,逢年过节拿出来穿一下,还怕弄脏了,总是小心呵护。

风华正茂的春草

1972年,十七岁的章春草偶然找到在白石头的宁海武装部做联络员小工,一块两毛钱一天,给他们招新兵的时候传递表格,跑腿通告。二哥那时候在水泥预制品厂做学徒,即将满三年,马上可以转正领正式工的工资了。当他看到招新兵也想去当兵,可是如果被母亲知道,二哥放弃即将转正领工资的工作而去当兵,肯定不会同意的。当春草知道二哥的心意,决定帮助二哥一把,她在招兵现场托付管事的领导帮忙,偷偷让二哥报名成功,等生米煮成熟饭,母亲也无可奈何了。

没了二哥本来稳拿的工资,家里等于又少了一笔到手的收入,母亲要求春草得填补这个空缺,春草倔强,就四处打零工赚钱让母亲无话可说。春草做得最多的就是泥水小工,那时候城关造房子的很多,帮忙搬砖运瓦、敲蛎灰、送水送饭等等。她不怕苦累,一门心思赚钱,也不舍得自己花钱,赚到的辛苦钱如数上交给母亲贴补家里开支。

当然饭店里的家属工,春草也继续在做,渐渐地跟着父亲和店里师傅们学会了包子、油条、大饼等等本事,加上春草自己聪慧勤快,手艺越发精进。饭店那时候都是公私合营的,还负责指导乡下的早餐店的工作,于是饭店指派春草,去岔路饭店,教那里的伙计做包子油条,25块钱一个月。

干满半年后春草圆满完成任务,饭店领导又派春草去前童商店,在副食品店里做售货员。这个机会难得,那时候售货员对于贫寒家庭的子女是个体面工作,非常吃香的。这时,善良的春草又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当时大姐在丝厂上班,二哥入伍当兵,大哥高度近视眼没法招工,需要下乡劳动,如果这样就得当农民了。考虑到这些,春草把去前童商店工作的机会换给了大哥,自愿自己下乡劳动。知识青年下乡期满可以招工,她自觉自己会成功招工。

就这样,春草开始了下乡插队的岁月,在前横下面的竹山大队,帮大队种植棉花和玉米。那时候的竹山大队地处贫寒,最缺乏的就是干净的水源。平时饮用的水都是雨水积累在水缸里,刚到那里口渴的春草想在水缸里舀水喝,哪知道露天的水缸里都是浮游的虫子,她毕竟是城关生活长大的,哪见过这么脏的水根本喝不下口。借住的老乡人好,拿灶台上汤罐里的水给她喝,这汤罐里的水其实是泥塘里的雨水取来存着烧的热水,只是没有露天摆放,相对干净。春草喝了一口又苦又涩,别的苦好忍受,这喝不惯的日常饮水是严重的不适应。经老乡指点,在五里路外的葛下塘有一个冷水井,有相对干净卫生的水源,于是春草坚持去那里挑水喝。这才克服了饮水的问题,安心在竹山从事劳动生产。

戴着丝巾的春草

春草算小学文化,公社办夜校,安排春草去为农民扫盲上课,平时教识字、看钟、数字等。她白天劳动,晚上给夜校上课。夜校办在生产队仓库里,没有电灯,只有火油灯照明,没有课桌椅,农用的牛板架当凳子桌子,还是学生自带的。夜校的学生小的8岁,大的38岁。春草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尽心尽力为夜校的村民们上课,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了村民好评,被力洋区委评为夜校先进教师。多年后在街上遇到那时候夜校教过的学生,他们还亲切地称呼春草“章老师”。

有一次台风来,狂风暴雨,竹山地势低洼,村里人敲脸盆大声疾呼让全体村民转移,下乡青年都有手电筒,大家都帮忙着转移村民去前横。这时,春草发现隔壁一户人家老人生病,小女儿才4岁,于是马上叫上朋友一起把老人和孩子转移。春草背着小女孩,一脚深一脚浅走在泥泞地里,雨衣被风雨刮得毫无遮蔽的作用。不小心在田埂路一脚踩空,摔进了玉米地里,春草赶忙继续查看女孩有无摔伤,发现女孩没事,又背起女孩继续边爬边走赶到地势较高的前横小学暂避。

后来,胡陈港堵港工程开筑,乡上安排下乡青年去工地干活,春草也在其中,因为施工工地经常有人受伤,而现场缺乏赤脚医生,略通一二紧急包扎技术的春草,担任了赤脚医生的任务。工地上辛苦劳动所得收入除了自留十元钱,其他都交给了母亲贴补家用。

三年下乡生活后,知识青年回城招工,春草招工进入力洋区供销社担任售货员,她算盘打得快又准,颇受社领导好评。春草担任布料柜台营业员,工作勤苦能干,尺寸公正童叟无欺。当时在当兵的二哥写信来表示在部队非常艰苦,春草二话不说,把全年工资积蓄110元,换来全国粮票30斤全部寄给二哥。

身着军装的姜大强

经人介绍,章春草认识了军人姜大强(化名)。姜大强于1974年参军,原部队驻扎在南京,后参加许世友司令率领的军队,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在战场上不惧生死,救死扶伤,自卫反击战胜利后回国,驻扎在广西防城糖厂。姜大强探亲假回宁海时与春草自由恋爱,美丽大方的女营业员,英雄帅气的兵哥哥,加上两人都吃苦耐劳,性格上互补,于是成功牵手。1979年,春草义无反顾远赴广西54251部队通信营地与他结婚。婚后,春草调进城乡供销社。

姜大强在广西54251部队驻守边疆10年,与春草二人都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只能通过书信遥寄思念。春草在宁海家中照顾老人,抚育幼子,有时候老人也埋怨儿子不在跟前尽孝。丈夫在信中,总会告诉春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为国家守卫边疆,让春草守好他们的小家,代替他安慰孝敬老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作为军人的姜大强驻守在前线,作为军嫂的春草总是担惊受怕,牵肠挂肚,全靠最后安然无恙。他总说春草是军嫂,军功章有她一半。就是不断的书信中,互相安慰鼓励度过婚后的10年光阴。其实,报喜不报忧的丈夫在部队时就曾因为感冒导致过心肌炎,而春草全然不知。

两地分居时期,两人收入拮据,章春草发挥自己的生意头脑,利用业余时间,去黄岩路桥进货针织类的产品,晚上送到人家家里去出售,逢乡下集市日就去摆摊,小生意不错,成为她补贴家用的经济来源。每次过节,忙碌之余,春草想起在军营的丈夫,她总是抬头望向那南边的星空,仿佛能看到姜大强的脸庞,不觉早已潸然泪下。

春草与大强合影

1988年,姜大强转业到宁波参加培训,两个月后在原宁海县工商局工作,在家不到一年,姜大强在1989年10月28日夜晚睡梦中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事发突然,没有给妻子留下一句遗言。春草如五雷轰顶,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单位知道此事,特意让春草在家休息。睹物思人,春草总是默默流泪。哀恸过度,春草多次萌发轻生的念头,看到井就想跳下一了百了,看到农药就想一饮而尽。但是春草看着眼前还年幼的儿子,一脸的稚嫩;看着同样悲痛的公婆已经老迈,她知道自己还有未尽的职责,为丈夫承担起作为儿子、父亲的责任。如果不是还有一家老小需要她去照顾,春草可能也随丈夫去了。

掐指算来,两人结婚十年真正在一起只有短短相处了三年,但是时间虽短,鸿雁传书,书信不断,寄托着两人纯真、质朴的感情。因为悲伤过度,春草头顶出现多个斑秃,后来斑秃渐愈,长出全是白发。哀莫大于心死,这些早生的白发是痛失丈夫留下的永恒印迹。

曾经幸福的春草

丈夫去世后,工作单位给春草儿子的遗属费每月35元,后来提高到56元直到儿子18岁停止领取。丈夫去世后一年,春草也下岗,一个女人要抚养8岁大的儿子,十分不易,只能再谋职业,在桃源路开了一家包子店。

包子店的工作十分辛苦,每天都得凌晨两点起床干活到下午收店。她住在南门,往返都得一个人蹬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很长的长坡,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咬牙坚持,辛苦地劳动,只为给年幼的儿子遮风避雨,春草只希望自己自强不息,把儿子抚养成人。

包子店经营一年后,春草的母亲因病住院,弥留之际不放心在乡下的小女儿。春草体谅母亲的苦心,把包子店转给妹妹夫妻经营。妹妹是春草从小带大的,小时候送去唱歌跳舞,别的孩子家长看到春草接送,总说“你小妈妈”来了。桃源路的包子店转给妹妹后,春草还继续给他们当小工帮工,六年后妹妹把店迁移到宁海大厦对面。春草继续在这个老店里经营包子店,又干了六年。

丈夫突然去世,他没有为老人尽孝,也没有担负养育儿子的责任,都被春草一个女人承担起来了,她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对儿子教育非常严格,为了在家里为儿子补习功课,加大题量训练,用蓝色复写纸复印习题给儿子做,去朋友家借来参考书抄出来给儿子训练。如今,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射箭教练,也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春草一家三口

章春草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一直以来为兄弟姐妹,为娘家婆家,为丈夫儿子,一刻不停地忙碌,勤勤恳恳地劳动,不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都是为他人着想。从小勤俭节约,简朴的生活习惯保留至今。章春草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永不言输的性格,使她逢遭变故都能在痛苦后坚强支撑,用一个女性的自强不息和拼搏精神,成就了家境殷实和阖家美满。如今,为儿子儿媳妇分担着生活琐事,让他们在工作上无后顾之忧,章春草一个传统又自立的女性,无时无刻不在为亲人奉献着自己的所有。

步入老年生活,章春草经常在梦里看到丈夫姜大强,他还是那么年轻俊朗,春草问他;“你在哪里,怎么信寄不到?电话也打不通?”声声质问下,姜大强总会笑着不语,春草伸手去拉却总是拉不到。有一次,梦见丈夫,一遍遍呼唤,他开口说话了,他感谢春草数十年照顾家庭和孩子,为自己的缺席道歉。梦中惊醒时,春草早已泪流满面。

章春草与电视剧《春草》里的姑娘一样的出身经历和相似的性格,其实,章春草比电视剧里的春草幸运,她拥有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她挣扎,奋斗,忍耐,苦熬,坚决不气馁,不放弃,用她的智慧经营着人生,还有她那善良赤忱的真心,祝愿春草晚年幸福安康!

作者:章麒

在阅读、写作、美术三者之中,寻找着人生意义和价值。

长期寻找有故事的宁海人或与宁海有关的故事,如果您有自己的经历想要讲述,并愿意提供旧照片,我的微信号chaonancarl,静候佳音。

栏目主编 | 西湖雨

审核 | 浩海紫烟

图片 | 采访者及网络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