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豹变:恒瑞正在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中山春天奏鸣曲 2021-09-14

01

2021年8月26日,一则关于恒瑞的消息刷屏了。

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布林就后者核心品种“first-in-class”新药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商业化、临床开发和股权投资达成重磅战略合作,涉及总金额高达约14亿元人民币。

普那布林是万春医药自主研发的全新小分子、全新靶点的一类抗癌新药,具有放大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和保护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

根据公开报道,在PD1/PD-L1治疗中有一定几率观察到患者与免疫相关的敏感性降低,而普那布林有望缓解这一现象,故预计可以遏制PD1/PD-L1治疗失败后的疾病进展,并增强免疫治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

简单说,这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可以与PD-1联用的小分子新药。

这不是恒瑞今年第一次对外合作。

2021年5月14日,位于上海张江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上海璎黎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 PI3Kδ 抑制剂的上市申请已经获 CDE 受理(受理号:CXHS2101013)。这是璎黎药业创立10年以来的第一个新药上市申请。

就在3个月前的2月8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美元投资上海璎黎药业,交易完成后恒瑞医药占璎黎药业总股本的6.67%。

02

外界对恒瑞的印象,一向自己埋头做研发,自成立以来甚少对外投资其他药企,也基本没怎么做过'License-in'。

进入到2021年,恒瑞对外的风格明显发生了变化。

确实是形势所逼,但也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国际药企的发展轨迹来看,当企业到了一定的阶段,收入和利润达到了一定的体量,内部研发是无法支撑企业每年都有稳定的增速,往往一个爆款药物会带来几年营收的狂飙突进,而随后几年就是收入和利润的低谷期。

为了平滑这种收入的波动,对外并购管线来维持稳定的收入,成为了国际药企在发展后期的重要手段。

对于当下的恒瑞来说,在集采的重压之下,创新药收入的增加无法完全对冲仿制药销售的下滑,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来快速扩充管线,毫无疑问是不二的选择。

同时,这种策略,也能将恒瑞除研发以外的另外两大核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03

一款新药的生命周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药品上市销售三个阶段。

临床前研究是变数最多、不确定性最大,大药企和小药企之间优势差距不大的一个阶段;甚至小药企因为体制的灵活,反而更容易在这个阶段实现突破。

比如最近红得发紫的mRNA疫苗,就是由成立时间仅仅两年多、之前完全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艾博生物率先实现突破,其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已经达到了数百亿人民币,超过了很多上市多年的老牌药企。

而在临床试验和药品上市销售阶段,老牌大药企的优势,是小药企很难企及甚至是短期无法突破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需要的人员数量、资金体量、组织管理能力都是小药企不具备的,而本质上来说,这些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浇灌和资源的积累。

构建自己的临床开发团队和销售队伍,这个成本并非所有药企都能负担,这需要制药公司有足够的产品管线支撑和产品市场化能力,否则将面临极大的人力和产能浪费。

因此,小药企以灵活的团队和局部技术优势负责单点突破,大药企负责后期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的临床试验和销售,这个模式蔚为流行。

阿斯利康,作为最中国化的一家国际药企,已经把这一套在中国玩得风生水起,其代理销售的创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君实生物的PD-1、诺辉健康的“常卫清”检测试剂、绿叶制药的贝伐珠单抗。。。等等。

恒瑞的临床能力和销售能力,在国内药企中,是为数不多可以比肩甚至超越阿斯利康的存在。

恒瑞很久之前就坚持自建临床队伍,一直有“恒瑞只有自己做不了的临床才会交给CRO公司”;从过往案例来看,恒瑞自身管线的临床推进效率和成本控制确实做得非常到位,甚至有人戏言:恒瑞把临床队伍独立出去成立一个CRO公司上市,估值不比现在很多当红的CRO公司低多少。

恒瑞的销售队伍更是声名远扬,所谓“恒瑞出征,寸草不生”,虽然有几分揶揄和戏谑,但是这个名头也是销售队伍能力和执行力的一个侧面写照。

顶尖的临床能力+顶尖的销售能力+对外合作的创新产品,恒瑞的第二增长曲线悄然开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