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沈学印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1-09-14
人在上海闲游(三篇)
沈学印

 

邹韬奋与上海结缘

 

当记者的,搞新闻的,做编辑的和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请一定要向这位前辈师长学习,在干好和出色完成自己本职应当做好的份内之事外,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写作和翻译出那么多的文学作品。
这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你知道我们国家还有一个以个人名字设立的新闻贡献奖吗?
这个人是邹韬奋。
这个中国新闻奖是"韬奋新闻奖″。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著名新闻记者和出版家。祖籍江西鹰潭余江潢溪镇,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
邹韬奋曾在上海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曾与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共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他是此次事件中的重要领导人。
邹韬奋在上海创办过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出任编辑部主任,接任《生活周刊》任主编,先后创办《抗战》、《全民》、《全民抗战》、《抗战画报》、《大众生活》、《救国丛书》等和生活书店及著名的三联书店。邹韬奋善写时事文章和言论,笔锋犀利,力主正义,秉笔直言,直击要害,热爱祖国,抨击黑暗势力,他用一支不畏强暴的笔,鼓动中国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
邹韬奋发稿的笔名多有变换,如思退、灵觉、因公、落霞、孤峰、秋月等,韬奋是他发表《大失所望》时署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邹韬奋如是说。
邹韬奋主要著作有:韬奋漫笔、萍踪寄语、大众集、坦白集、再励集、韬奋言论集、韬奋时事论文、韬奋文录和韬奋文集等。他的翻译作品有:革命文豪高尔基、苏联的民主、一个女子恋爱的时候、读书偶译等。
邹韬奋于1944年7月24日因患耳癌在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逝世,终年47岁,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
毛主席曾为邹韬奋亲笔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在上海的故居位于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内53、54号,靠近淮海中路与合肥路之间。民国19一25年(1930一1936年),邹韬奋寓居于此,1956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在此建立"韬奋纪念馆″,立半身塑像一尊,并以其名字设立"韬奋新闻奖″(后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和"中国韬奋出版奖″。此奖为目前中国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最高奖项。
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曾为邹韬奋亲撰挽联,彼时感人,此时动人,以此纪之,激励后人一一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逐日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竞逝,倍令后死神伤。
邹韬奋,一生韬光养晦,一生不息奋斗,堪称"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朱德语)……

 

★宋教仁与闸北公园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常德市漳讧镇教仁村香冲组),别名渔父,是辛亥革命领导者和中华民国创立者及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第一人,被称作"中国宪政之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现上海铁路博物馆)遇刺,逝世时年仅31岁,数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宋教仁的主要政治成就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并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等人成立华兴会,被选为副会长。1910年,宋教仁在上海出任《民立报》主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宋教仁极力主张政党内阁制并力求付诸实践,给袁世凱带来有可能剥夺政治统治的实际威胁,这也是后来人们猜测是袁世凱派人刺杀宋教仁的说法其一。
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如果说是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那么,宋教仁创建的就是国民党。宋教仁不仅参与了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武装斗争,而且实际主持了国民党的成立及其国会竞选活动,这些都是顺应民初政治发展要求的,同样表现的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实施民主宪政而献身,在民主政体建设,以及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当时著名记者黄远庸曾说:"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上必有不可磨灭者。″
蔡元培也说过,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组为国民党,是宋教仁"百计联络″的结果,是宋教仁而非他人做到这一步。
梁启超也曾这样评定说:吾与宋君所持政见时有异同,然固确信宋君为我国现代第一流政治家。歼此良人,实始国家以不可复之损失,匪直为宋君哀,实为国家前途哀也。
后世在纪念宋教仁中,他的家乡于2011年6月重新修复了宋教仁故居,并列为湖南省常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宋教仁的故居原八字路乡粟山坡村随之改名为"渔父村″,原八字路中学更名为"教仁中学″,桃源县也将渔父、回龙、姚家冲三个村合并为"教仁村″;在北京"鬯春堂″的后面,建起"宋教仁纪念塔″,虽被毁,但遗址尚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上海市最早在闸北购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现名为闸北公园),葬宋教仁于园内,墓呈半球型,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的革命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墓前方立有宋教仁先生石雕像,高近十米,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方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石雕像背后是于右任撰书刻铭。
一代英杰,长眠于此。
历史的铭记和应得的评价,对于宋教仁来说,也算是流芳千古永载史册了……

 

鸳鸯楼与桂林公园

 

说到鸳鸯楼之前必须要先介绍一下桂林公园,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鸳鸯楼以及鸳鸯楼的主人。
对于桂林公园,有关资料的描述是这样:桂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28号,全园占地面积3.55万平方米,始建于1929年,出资350万银元,1932年竣工。原系旧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督察长、上海滩青帮帮会头目、黑社会大佬黄金荣的私人别墅,又名黄家花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园内关帝庙、内宅、静观庐等建筑被日军毁坏,大批树木遭损。解放前夕又遭国民党军队严重破坏。1937年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接管,并进行全面修复。因园内遍植桂花树,故易名为桂林公园。1958年将黄家墓地改建成小花园,实行对外开放,1978年在静观庐废址上建成迎宾厅,1980年将张家老坟山改建成园中园。1985年又向东侧扩建,1986年征用公园东北部1.37平方米土地,进行二次扩建1988年8月完成,10月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桂林公园是一个以桂花为特色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造园艺术釆用江南传统布置手法,布局精巧别致,建筑风格明快,全园由花窗龙墙围绕,别具特色的建筑物在怜石嶙峋、清池小轩、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构成完美统一的艺术建筑群。公园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0余个品种1000余株,每逄中秋佳节,桂花盛开,满园飘香。园中还存活一株百余年的五针松和两株百年的瓜子黄杨树,苍劲繁盛,远近闻名。
桂林公园即是黄家公园,那就得说说它的主人黄金荣。
黄金荣,在旧上海的十里洋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与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上海老百姓都习惯称其黄金荣为"流氓大亨″。
黄金荣(1868一一1953),江苏苏州人。早年在上海城隍庙萃华堂裱画店当学徒,后做巡捕,逐渐发迹,并开始勾结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商人、政客权势发展封建帮会势力,使之成为上海青帮会最大头目,门徒多达千余人,成立有"荣社″,势力雄厚,实力巨大,基本操控全国工商、农矿、文化各界等,并多处开设赌场、贩卖鸦片、开跑狗场等,进而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曾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少将参议、执政院参议。建国后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最终在1953年6月20日死于上海黄公馆,时年86岁。
桂林公园的前身是黄家花园,黄金荣在上海最发迹时曾在这里居住,他的私人别墅被称为"鸳鸯楼″。
鸳鸯楼,顾名思义是两幢左右对称、外观一致的楼房。当年黄金荣长期居住在龙门路均培里一号住宅的东楼,只有在夏天避暑时才来位于漕河泾边的黄家花园住上一段时间。而在这个私宅的鸳鸯楼里,因黄金荣曾上演和充满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当年黄金荣为纳妾不惜抛妻的笑柄之谈就该是发生于此处吧(这是我的一个推断而已)。
黄金荣的结发之妻是林桂生,她曾为黄金荣的发迹立下汗马功劳。但黄金荣最后还是决定要把经自己一手捧红的露兰春据为己有,纳为小妾,为此黄金荣还是抛弃了林桂生,终使露兰春名正言顺地成为黄太太。但黄金荣与露兰春的婚姻还是没有维持太久,不到三年最经还是各奔东西散伙了,他们的鸳鸯楼蝴蝶梦倒是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现在的鸳鸯楼,巳被改建成为品茗茶食尝吃粤菜的桂园茶楼,其间庭院楼台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清新别致,占尽地理优势,幽静安逸是难得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遙想当年风光无限、挥金如土、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黄金荣,竞在最后的晚年,凄凄惨惨,家财散尽,穷困潦倒,了此一生,其人生的大起大落、大红大紫、大悲大惨,实在是难以一言说尽。不过黄金荣为世人留下的黄家花园,却是名符其实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若从这一点上来说,或许这倒成了一件好事。
还是明代犬诗人杨慎说的好: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砉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鸳鸯楼与桂林公园复生甚幸!!!

 

作者简介:
沈学印,笔名继续弹,网名逍遥剑客哂,现居黑龙江省伊春。中国散文诗创作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黑龙江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曾在地市级媒体做电视新闻记者30年,至今退休10年有余,热爱文学,喜欢写作,有4000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国家和省级及国外报刊杂志,出版文集30多部,出版期刊80余期。现为《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