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江湖变,品牌谁当先?

 汽车管理内参 2021-09-14

作者|何逸辰

编辑|岛岛

期数:2472

来源:人和岛会员

疫情是中国汽车行业变天后的第一场雨,从降临的第一天,就没有停过...... 风雨中的汽车江湖在变,没人知道谁会急流勇退,谁会再现阳光..... 风雨中的一切在变,就连近日的成都车展也投射出未来行业变迁的缩影。

2021成都车展,126个国内外品牌,1600余辆展车,70款首发车型,37730台订单,65.16亿元成交额。

一、车展现状

中国汽车行业从1998年第一家4S店成立至今已经迈过了23年,客户的购买方式以及资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年的车展来看,对于中低端品牌从客流,订单量,关注度和以往对比都有了比较大的差异。客户购买汽车已然成为过去像购买自行车一样,购买心态稳定,杀价技巧成熟,购买时间和紧迫感被拉长 ,人们对于买车这件事情正在越来越理性化,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辆,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品牌,或车型。

客户购买周期拉长,意味着车展上观看和体验实车的客户会更多。一个客户从有购车需求开始,一般会提前半年筛选适合自己的车辆,锁定最终的2-3款汽车,然后再对比品质,性能,智能科技等等方面,最后落实到价格优惠、服务态度最终确定经销商。当然,这部分客户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但这部分的客户数量会持续上升,随着购买汽车年轻化的趋势,且会变成主流客户群。在他们看来,产品本身比销售话术和服务态度更重要。

经销商在应对车展上虽然有各种打法各种流派,但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围绕着以量取胜,薄利多销,摊平车展后两个月的销量压力为主,只是价格下放的先后问题。过往的人海战术在车展上也逐渐失效,尤其在中低端品牌里,大部分的新进销售顾问由于年纪小、从业时长短,在产品知识,行业发展,销售话术,逼单技巧上存在比较大的弱项。往往整个车展结束了也没有什么收获。

BBA依旧是大哥

汽车品牌之间在车展上也体现出对于产品整体设计上的你追我赶,新品更新推出时间更短,产品吸引力更大,争相希望成为网红爆品车型。在深圳,传统车企由于受到部分新能源新生企业的冲击,原有的市场份额被不断的蚕食,新能源甚至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深圳地区汽车食物链大体如下:

BBA>头部新能源>二线豪华品牌>头部合资终端品牌>头部国产品牌>二线合资品牌>二线国产品牌

尽管如此,新能源按趋势发展还是会成为汽车的一个单独体系,也就是以后和燃油车平分天下,市面上一旦出现纯电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1500公里的量产车后,留给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会快速下降,所以本次车展出现很多传统车企以新能源的身份参加,大家都在面临转型。

头部新能源 > 二线豪华 

二、未来趋势

1. 各品牌新品的上市发布为主,品牌宣传为主,展示为主;

2. 线索收集为主,现场成交为辅。现场只委派厂家人员统一售价收取定金和订单,然后分配到各经销商;

3. 现在的头部品牌未必是未来的头部品牌,新能源和燃油车共存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4. 传统经销商和厂家直营店之间的PK,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绝对的定义哪种模式更优,但随着更多厂商直营店的落地,终将会让这个行业服务精细化,流程化,人员分工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