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 圆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21-09-14

方圆--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方”与“圆”相对。在书法艺术中,圆指笔势圆转流畅而无棱角,方指运笔斩然方硬而有棱角。方笔,讲究以折为使转,行笔断而复起,其收锋为外拓。圆笔讲究以转为使转,行笔续而不断,其收锋为内擫。从方笔中可以显示出方正、雄峻之美,从圆笔中可以显示出宛转、浑穆的美。书法艺术中方笔与圆笔的丰富性,有与书写工具相关的,比如甲骨文的契刻用刀笔,而金文则用软笔书写;有与不同书体相关的,如真书用方,行草用圆;更主要的是与书家不同的审美意趣相关。而且其丰富性还表现在(相对整个书艺法则系统而言)方圆已形成自己的一个子系统:用笔之方圆一结体之方圆一章法之方圆一势之方圆。“方”与“圆”显示深刻的辩证性。方与圆应该交相为用,神明变化,辩证统一。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圆亦方,或体方而用圆、或用圆而体方,或笔方而章法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求取书法的风神情致。由此寻觅到书家逐层深的思维模式:方圆对立一交相为用一时而出之一―任自然一终臻妙境。晋代卫恒《四体书势》云:“方不必合于矩,圆不必中于规。”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云: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又云:“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此由自悟,岂能使知哉?”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古人作,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帖为百代书法模楷,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欧、颜大小字皆方;虞书则大小字皆圆;褚书则大字用方,小字用圆。究竟方圆,仍是并用。以结构言之,则体方而用圆;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又晋人体势多扁,唐人体势多长。合晋、唐观之,惟右军、鲁公无长短之偏,而为方圆之极则。”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云:“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法也;外拓者隶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萧散超逸,方笔凝整沉着。清代邹方锷《论书十则》云:“运笔之法,方圆并用,圆不能少遒劲峭刻之致,方不能少灵和婉转之机。”现代胡小石《书艺略论》云:“凡言用笔,首辨方圆。方圆之分,形貌外须注意其使转之迹。方者多折,断而后起,昔人譬之为'折钗股'。圆者多转换而不断,昔人譬之为'屋漏痕'。以汉碑言之,如《张迁》、《景君》之属,皆方笔;《褒斜都君摩崖》、《石门颂》之属,皆圆笔。其收锋有内外拓之殊。前文已言之,兹不复赘,又昔贤遗迹中,往往有方笔圆用或方圆互用者,其界限不可过于机械地求之。近人林散之《论书绝句》云:“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自期许,揽翻池水便钟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