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导览:拜访了四家画廊

 乔元庆 2021-09-14

这次在纽约看博物馆,特别准备去看一些画廊。8月6日逛了SOHO,就是在唐人街西北面的一片地区,边走边看体会SOHO的风格,就走到了一家画廊-Martin Lawrence Galleries。门口橱窗里摆着抽象画,所以我就进去看了。

画廊没有参观的,只有三个sales,或者叫Fine Art Consultant,很客气,详细介绍他们的陈列品、画廊的特点,销售的价格。这家画廊主要是经纪毕加索、夏加尔、米罗等人的作品。我没打算买任何东西,所以我告诉他我主要是了解一下画廊,我打算在中国介绍一下他们的陈列。我看到几幅夏加尔的作品,不错的。于是我问他是不是可以拍照,他说可以。但是感觉光线不够,我也不好意思多拍,就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毕加索的木刻,一张是米罗的画。这件画廊的更多藏品,请参看他们的网站:

www.martinlawrence.com

出来之后不远就是Pop International Galleries,从名字看是一家Pop艺术的画廊。


里面是两位美术顾问。很仔细地介绍他们的陈列品。几幅大幅的以纽约城市景象混搭一些pop图案的作品,有点意思的。作者是UR New York。

这次我没有提出来要拍照。因为我从上一家画廊的体验,我感觉画廊主要是销售藏品,对于没有采购兴趣的人他们不感兴趣。画廊的藏品很不错,也很有观赏性,但是并不是让公众参观的地方。

我也问了一下Pop的美术顾问Nanette他们是不是在中国有业务,他们回答说没有。我觉得UR NY是不错的作品,对于中国公众,应该能够引起兴趣。我个人理解:中国公众对于具象的作品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大部分中国自己的作品我们太熟悉了,具象的画没有太多的新鲜感。纽约是一个我们熟悉的主题,但是我们除了照片,还很少看到现代的画作。我们不能老是只看到莫奈梵高他们时代的具象作品,必须有新鲜的东西。

比较可惜的是他们的网站打不开,Yelp里面可以看到一页,但是他们的照片也是打不开。我跟他们联系了,他们那边没有问题可以打开。具体原因就不知道了。我把他们的网站链接列在这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试一试。

http://www.

第二天我到Frick Collection看看,出来之后我在上东区靠近博物馆区的附近走走,看了两家画廊。一家是Arader Galleries,另一家是Jane Kahan Gallery。

上东区的画廊,似乎都在沿街的小办公楼里。这个是纽约的办公楼的特点。除了一些tower之外,很多小楼这么三层楼四层楼的,都是很多公司的所在。与昨天看到SoHo的两家不同,这里的画廊在办公楼里,所以不能随便这么逛进去。

Arader Galleries,在二楼,门锁着。我按了门铃之后,一位女士走出来隔着玻璃门看了我,然后开门让我进去。我说明来意是想看看他们的藏品。Kate说可以。与昨天两家不同,这一家更像一间小的图书馆,都是橱柜,当然墙上也挂着画,都是古董的样子。家具,也像是古董,还有很多老地图。Kate说他们有一些China Export,我说我不明白是什么。她就翻出一本册子,里面象照相册那样,把一些小幅的手画花卉夹在塑料页之间。她说这是1900年初期一位英国人在中国定制的手工花卉。还说有几幅义和团时期的叙事画,我转身过去看,她大叫“Don't step on my map!”我只顾看墙上,一脚已经踩在一张地上的老地图上。我赶紧抬脚。难道他们在地上陈列地图吗?不。Kate说她正在量地图的尺寸。

关于义和团的的画有三幅,中等尺寸,画作本身一般,但是表达的战争场面,是很有意思的。一幅是天津郊区的战斗,一幅是进攻大沽炮台,一幅是北京城里的战斗。Kate向我解释说这是西方的视角,很多东西很可能是错误的。我回答说我就是对西方的视角感兴趣,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不是?


左上角是义和团战争图。

出来以后我又找到麦迪逊街上另一家专门做毕加索瓷器和挂毯的画廊,就是Jane Kahan。也在一座小楼的二楼。底下门锁着,我按了对讲器,门开了。画廊里就是工作室的样子,并不是陈列作品,各种毕加索图案的瓷器和挂毯都各自摆在那里。我等了大约20分钟,画廊主Jane Kahan吃午饭回来,我向她请教了一下。我对于毕加索的瓷器和挂毯很不熟悉,她介绍了她从事这个领域的长期的经验。我的印象是这个原来在欧美比较稳定是小类,现在价格体系乱了。这涉及到西方版权原则,是我们所不太熟悉的。因此我没打算拍照。Jane给我她的小册子,我回来看了一下。她与法国圈子有着几十年的交情,也就是这样她一直受到法国的委托经营这些版权作品的业务。这些瓷器和挂毯很适合中产家庭的室内布置,但是怎么处理才能维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Jane Kahan的瓷器和挂毯都是一些色彩鲜亮的作品,比较适合于客厅、宾馆、机构的布置。小册子中介绍了Jane和欧洲委托方的渊源。


她的网站:

www.janekahan.com

从这次实地访问的体验来看,这些画廊的藏品都很有可看性,但是画廊本身并不适合游客参观,只有真正的藏家去看一下,是可以的。Arader和Jane Kahan都另外有专门的展示厅,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去看。那些展示厅似乎也是需要专门预约的。上东区的画廊私密性严格一些,冒冒失失地闯进去会破坏人家的规矩。

我们开始与这些画廊接触,今后怎么来推广这些画廊,怎么在我们的社交群里面找出一个交流的模式,还需要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