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寂中的突变:印象主义

 乔元庆 2021-09-14

我们在宏观艺术学里研究过的热寂假说,就是逻辑上论证了画家们的博弈趋同,是纳什均衡的结果。问题是什么机制又导致新的绘画潮流出现?怎么转折?美国哲学家在热寂出现时就断言:艺术死了。

这种哲学家的论断可能是不正确的,他们未必懂艺术。

我们从绘画史分析,认为印象主义的这一个法国绘画高潮的第二波,实际上是西方总体上叙事性绘画热寂之后的一个转折。研究这一个转折是怎么发生的,是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的兴趣所在。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印象派的画家们没有一个是名师手下的。莫奈、雷诺阿、巴其耶,毕沙罗,都是在夏尔.格莱尔画室学习的。格莱尔不是名师,他办的画室就是为了给穷学生学习的机会。1862年莫奈到巴黎,找到格莱尔画室学习,节省费用。在那里遇到其他三人。1864年,格莱尔的公益画室难以为继,关掉了。这个之后,他们几个人就不再到画室学画,开始自己摸索。因此这些画家基本上就不是学院里学习过的。按照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的定义,他们都是素人画家。

第二,他们因为年轻,所以对照相技术的挑战比较敏感,所以有意采取在绘画中使用与照相背离的特征。事实证明他们是有远见的。他们这种模糊笔触的印象主义画法,虽然一开始被市场恶评,但是坚持下去,很快就被大众接受了。而且随着照相技术的普及,他们这种画法的审美优势日益明显,最后大大胜出。1859年,在绘画沙龙同时,举办了第一次摄影沙龙展,吸引了2万观众。三年后年轻的莫奈到了巴黎学画。再过了10年,莫奈他们办了第一次自己的画展。摄影技术的冲击波也正好发力了。

第三,他们出于生计的考虑,一直在市场上寻找卖画的机会,对市场的理解还是比较敏锐的。1871年莫奈在画商丢朗-吕厄那里卖掉一幅画,300法郎。毕沙罗也被丢朗-吕厄收购两幅画,得400法郎。接着莫奈又介绍了西斯莱和德加给丢朗-吕厄,丢朗-吕厄也收购了一些他们的画。丢朗-吕厄实际上已经成为在一级市场收购印象派画作的第一人。还有一位叫马田大爷的,也经销他们的画,不过是以白菜价买进然后以菜包子价格卖出。他20法郎收购毕沙罗的画,60法郎就卖出。莫奈的作品好一些,马田大爷卖出价格是100法郎。

第四,他们都是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穷画家。其中德加和莫里索(女画家)有好爸爸,啃老。所以他们必须拼了。

第五,画家自己办展已经有先例,而且是他们敬重的画家库尔贝。1855年,已经是院士的库尔贝被沙龙评委会踢出展览(按照规定院士送展是不可以踢出的),库尔贝就自己在沙龙门外搭个木头棚办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画家自己办的个展。1867年,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画家们就策划自己办展,巴其耶给家中的信提起他们筹集了2500法郎,准备自己办展,想怎么展就怎么展。但是这点钱不够,所以一直拖到1874年。

那么1874年为什么终于可以了呢?这是因为:

第六,1872-1873年,莫奈他们在市场上的销售终于有了起色。那两年,丢朗-吕厄向莫奈订购了9800法郎和12000法郎的画,莫奈那两年收入大增。毕沙罗也卖出了950法郎一幅的画。于是他们有了办展的资金。而放手一搏,就在这一刻了。

然而,法国经济在1873年突然大幅下滑,所以当莫奈他们1874年举办第一届画展时,卖画的效果却非常差。总共卖出15张画,收入3500法郎。30名画家,165件作品。本来每人承担的份子钱是60法郎,最后每人再补贴185法郎。每张画平均200多法郎卖出。不仅当场交易价格不高,更不幸的是,恶评如潮,导致这些人的画更卖不出价了。所以第一次印象派展览,直接的结果是非常失败的。

但是,印象派因为这一次展览,却以一个独立画派的身份在公众面前亮相了。这一点,倘若他们后续没有坚持下去的话,当然可能连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来。然后他们坚持了下去。

隔了一年,1876年,他们在丢朗-吕厄的画廊举办了第二届印象主义画展,19人参展。这一次莫奈卖出了一幅2000法郎的画:《穿和服的女人》。

据说直到第三次,印象派才在画展上直接盈利。

第一届印象派画展的海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