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临摹浮世绘是一次范式转移

 乔元庆 2021-09-14

阅读潘力教授的《浮世绘》,第八章“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论证印象派画家从浮世绘的借鉴。在那本书的导言部分,他把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巨大影响,称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事实“,最主要的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画家大量涉及浮世绘的言行,特别是梵高临摹浮世绘的几幅画,给任何质疑没有留下丝毫的余地。

如果没有梵高临摹的三幅画,分别是歌川广重的《龟户的梅花铺》,《大桥骤雨》和溪斋英泉的《花魁》,我们认为印象派学习浮世绘这件事未必是无可争辩。

画家在学习另一个画种的时候,行动上是分为三个级别的:第一种是通过绘画分析可以从画家的作品中分析出另一画种的蛛丝马迹。比如,潘力的书中分析安格尔的《大宫女》是具有浮世绘特征的。第二种是在自己的画种把另一个画种的作品作为背景或者道具。比如莫奈的《穿和服的卡米耶》;还有比如克里姆特的一幅肖像,把中国的瓷器人物画作为背景;梵高画的马田大爷的背景也有四幅浮世绘作为背景。第三种,就是直接临摹,就像梵高临摹这三幅浮世绘。

第三种是最确凿的证据。

从我们所提出的范式和范式转换的理论,我们认为梵高这种把浮世绘作品临摹成油画,是一种范式的转换。由此梵高实际上把浮世绘的审美范式就移植到了油画上,使得油画中存在了浮世绘这种审美范式。这种审美范式逐渐被公众美学所接受,也就奠定了他们学习和借鉴浮世绘的基础,而我们后人也就无可争辩地认识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们是是实实在在学习借鉴了浮世绘的。

这些画家也谈论过学习中国画,比如塞尚就议论过。但是一般没有人认为他们真正学过我们中国的国画,没有实际证据啊。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是仿画吴齐体系的作品的,虽然不是直接临摹,但是我们是提出范式,范式移植和范式转换的,并且明确地把仿画吴齐体系告诉公众。因此我们属于上述的第三种学习方式。我们已经不断地把这些转移的范式写成文章,进行宣传。因此,我们是在向公众美学进行范式的转移和建立。就是把国画的审美范式转移到油画,加以建立。

因此我们之前就说过:”昌本硕源项目是一个效法梵高的举措“。

傅抱石的柳,李可染的牛,程十发的娃娃头。(范式)

墨叶红花范式(齐白石和崔子范)

水墨山水(吴昌硕范式)

没骨山水(齐白石范式)

水墨荷叶(徐渭范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