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方主义油画范式:竹

 乔元庆 2021-09-14
我们分析过国画的小品,认为这是国画的一个大类,因此定了一个英语的名称“opuscula”。参见新东方主义:小品。

我们认为国画除了意境,还有一种绘画的动机是营造:意趣(或者叫画趣)。而小品往往是意趣的载体。

我们在《画理,画情和画趣》里面分析过“画趣“这个概念,提出”画趣“是国画有别于油画的一种观念。为此我们仔细地琢磨吴齐体系的”画趣“,特别是小品所承载的”画趣“内容。

油画一般是不画这种小品的。特别是一般人会在意作画的耗时。因此油画家也会下意识地多画一些时间。而国画的意趣小品都是须臾画成的,这可能也是油画基本没有此类作品的原因。

画小品在古代文人骚客之间社交活动中常见,文人之间也互换小品画作。另外卖小品画作也是一些生活拮据的文人的谋生办法。

我们认为小品画的传统可能正是中国画在1900年左右没有消亡的一个原因。一个画种的消亡主要是画画的人没有了。比如浮世绘,在1910年代,随着浮世绘市场的萎缩,刻工被裁剪,渐渐的就没有人再画浮世绘了。浮世绘需要画家、刻工、褶工三道工序,市场一萎缩就难以为继。而国画的小品画家在须臾间就可以画成,即使抗战时期那样的困顿,也可以拿来换点食品。所以反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谋生手段。这就决定了这个画种始终有人画下去。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把国画的范式逐一转移到油画中,也包括各种小品的范式。比如画竹,是国画历来的一种传统主题,画竹的小品层出不穷。

虽然小品多有雷同,但是毕竟还是各自为章,都是孤品。佳作也是非常多的,只讲究意趣,讲究笔墨和气韵。

为此我们把“竹“这个主题的小品纳入新东方主义油画的范式行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