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整理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9-14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
2、空间转换广。
3、事件牵涉多。
4、表达方式活。
“神不散”指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散文阅读的特点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二)、散文的分类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一般阅读步骤
散文是整个语文高考中最难把握的一个模块,首先就因为散文“难读”。而散文的难读,主要在于它的“形散”。散文的“形散”简单来讲,就表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以及思维的跳跃性上。前面讲过,非文学类文本逻辑性较强,段和段之间关系紧密;散文中某些段落的关系当然也是如此,但从整体上来看,散文的层次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断裂”造成阅读上的困难。
那么,散文该如何阅读呢?
首先:读标题,关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其次:抓两头,看关联词,找关键句等等。散文常常是卒章显志,最后几段要重点关注。
然后:把握一些散文常表现的文章主旨和情感:
    故乡类:热爱故乡、思念故乡、对故乡的赞美、对故乡命运的担忧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名人类:敬仰、赞美、怀念、对他人命运的遗憾……
    名胜类:悠久历史的赞叹、现实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感叹、未来命运的担忧或憧憬……
最后:结合散文的分类,也能有效把握散文的文章思路和情感倾向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通过事件的叙述来刻画人物形象,并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写景抒情类散文,一般来讲,其中也有叙述的成分,通过叙述来交代作者的游踪;写景为抒情,状物为抒情或表达某种心志。
议论哲理类散文并不是纯粹的议论文,而是由文化现象(人物)、生活经历或是自然现象引起的一些哲理性的思考。阅读散文的时候,想着以上三种散文的特征,是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的。
(四)、散文中常见的“概念”
A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记叙顺序:
1)顺序: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纵深感。
4)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1)描写的对象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
4)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2)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3)描写的角度
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2)远与近、高与低;
3)静态与动态;
4)实与虚。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之别。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B表现手法
1、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以突出特点,或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
2、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动静结合: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和声音;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却容易使文章呆滞,写动态,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
5、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6、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7、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8、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
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C结构布局
1、段落开头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2、段落中间
①过渡,承上启下;②转换话题。
3、段落结尾
①总结全文;②深化主题;③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④呼应开头;⑤言已尽而意无穷。
D语言
1、语言风格常见的类型:豪放与柔婉、质朴与绚丽、庄重与诙谐……
1)豪放与柔婉
豪放的特点是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境界雄浑,感情激荡。这种语言风格常常使用激越昂扬的语气情调,宏大热烈的语词,气势酣畅的句式,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柔婉的特点是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了抒发“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体现了柔婉清新的语言风格。
2)质朴与绚丽
质朴的特点是确切明白,不加修饰,朴素无华,真切感人。多用一般的、普通的、不起眼的词句表达思想和感情。绚丽的特点是色彩明艳,句式繁复,文笔华美,多用描绘性的修饰成分,讲究节奏与韵律。
3)庄重与诙谐
庄重与诙谐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庄重在于庄严肃穆,平稳持重,义正词严,感情浓烈。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语也用得多。诙谐的特色是轻松俏皮,讥嘲讽刺、趣味横生。
2、遣词造句  
(1)词语的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词运用等。
(2)句式的运用
   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
   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
   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3、修辞手法 :十二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v 比喻(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v 比拟(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v 对比(鲜明地突出作者思想情感,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v 借代(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v 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v 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含蓄)
v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v 设问(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v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v 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v 反语(多表示讽刺、愤激不平)
v 引用(说明道理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表达感情含蓄、言简意丰)
(二)、散文阅读方法指津
1、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2、梳理文脉
(1)按段落的先后顺序梳理“形”——梳理清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并且理清他们有什么特征
(2)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3)了解文章的一般结构: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散文常常是卒章显志,最后几段要重点关注!
(4)分析文章结构用语:
作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3、找“关键句”——本文揭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
抒情句、议论句、修辞句、过渡句……
4、归纳“主旨”
散文之“散”,往往来自于联想(相似、相关、对比、因果等),联想的各个方面,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所以,要对散文中描写、引述的人、事、景物等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弄清其异同,然后归纳综合,从而把握主题。
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
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再说,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这也给我们把握主旨带来提示,即我们可从“情、志、理”入手。
另外,对于文学性作品,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阅读和答题的重点。是怀念、敬仰、喜爱、倾慕、惋惜,还是别的什么感情,答题时往往题题可用到这个思想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