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专栏‖ 《点燃信念的火炬—有感胡世宗作品《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途》 ​ 》 文/李雅芳

 山东精短文学 2021-09-15
点燃信念的火炬
—有感胡世宗作品《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途》
        作者:李雅芳


个人简介:
李雅芳,中国诗赋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沈河区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参花,散文百家,老同志之友,鸭绿江,诗刊,中国实力散文作家。齐鲁文学以及中国老年报,辽宁老年报,辽沈晚报,卫生与生活报,哈尔滨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并在全国以及省市各种征文赛事中获得奖项。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有幸拜读了军旅作家胡世宗老师的作品《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途 》,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当我细细品味和咀嚼的时候,却深感此文韵味悠长意犹未尽,且久不释怀。这篇优秀的作品,以追忆历史原貌,不忘国仇家恨去驾驭贯穿文本,并以鲜明的个性化形态,挥洒着澎湃的政治豪情,这是一种信仰力量的笃定。也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信念支撑。更是爱国情怀的情感迸发。进而使他的作品挺起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体现了一位人仁志士,一位作家的伟大的民族热情和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

      文学创作对于胡世宗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催促他曾经于1975年和1986年两次重走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并对这条路进行了细致的探寻,采访,及其深层次的思索。进而深切感受中华民族,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劫难。慢慢体会,中国红军为了拯救民族危亡,而奋起反抗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们走过草地,爬过雪山,趟过沼泽。那是革命先驱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所在。

      胡老师通过探访长征路,去领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沉重的血泪史,以及党所领导的 中国工农红军 举着信念的火炬 ,发起救亡运动。见证着,中国红军开拔两万五千里艰辛的长征路并与敌对势力,进行着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 的历史事件。

      胡老师在文中写道中国红军“行程数万里,终于闯出了一条生路,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是中国革命理想和信念的胜利”。胡老师以纵横捭阖之长的大气魄去亲临感受重走长征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去探寻,深挖,追溯中国革命的历史,党史 ,革命史。他把创作的根须深深地扎在中国大地上,扎在中华民族传统厚实的土壤中。因此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胡老师作品的艺术风格最具民族魂,且有生机,接地气,充满了鲜明的主观色彩和民族的气质神韵。不言而喻,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生动感人,让读者爱不释手,在这里我们轻松的找到了答案。

      其中一段文字让我特别感慨感动,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胡世宗老师娓娓道来可谓是抽丝剥茧,入木三分。阐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方志敏在敌人的“法庭”上和监牢里,以及集会场合,高声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怒斥敌人卖国求荣,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于1935年8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已走到毛儿盖、中央政治局沙窝会议结束那天,在南昌英勇就义了。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之下没有屈服过,他还利用敌人给他写“自白书”的纸笔,在狱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十多万字让后代敬仰和流传的作品,”

      胡世宗老师饱蘸深情的笔墨,在本文此段落的细致刻画和生动形象的描述,表达了方志敏这位共产党人高大伟岸的形象,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信念和意志。的确如此,方志敏实践了他自己曾经“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85年出版的《方志敏文集》我曾经看过,其中有方志敏写过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有一段话记忆犹新“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豪迈的誓言和他对党的忠诚以及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定执着,着实令读者和后人为之动容……

      胡世宗老师的作品无疑写出革命先烈曾经在历史的剧本里印下的奋斗足迹,在生死考验面前 ,能够昂扬的姿态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数万革命先烈的名字有的鲜为人知,有的或许寂寂无闻,但他们为什么都能够无私无畏 英勇献身 ?由此可见,那是为了神圣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他们用正义去捍守信仰,为和平而战死杀场,他们所流下的浓浓热血,慢慢浸润着这片伟大的土地  。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坚强的脊梁 。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气节与精神 ,是古老的民族实现凤凰涅槃的希望所在。他们秉怀的铮铮铁骨和耿耿忠心,是永远留给后人的鞭策和力量,并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时期的彪炳史册。

      阅读胡老师的作品的这段铿锵之言,我的心灵再一次被震撼了,我在想,我们的革命党人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勇猛地拼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炮声隆隆,弹片横飞焦土四溅,面对敌人的刺刀和枪声。面对生命随时消亡的情境,他们亦然擎起燃烧的信念,为解放全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大有决战杀场,舍我其谁,在所不辞的气势。因为革命党人有着怀柔之万邦使命感,一腔热血献身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可歌可泣,高山仰止。由此看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党忠诚的卫士,每一个布尔什维克都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党的尊严,以高尚的政治品格去坚守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党缚苍龙救中华与危难,卷雷霆风暴驱日寇所向披靡。

      胡世宗老师的作品 主题开阔,思想深邃,文字隽永。观点鲜明,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蕴藏着高远的大爱情怀,隐含着一个作家做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他用饱满的激情审视回顾历史,同时也是对中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热忱关注。其作品不仅凝聚了沉重的历史沧桑,和悲情的人文故事,又融合了炙热的爱国情怀与现代风貌。将历史与现实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和理性的思考,把具像的历史事件聚焦本文的创作中。真可谓摄人心魄、沁人心脾,引人遐思,给读者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一种精神的感召与信念的激情燃烧。同时这篇作品也是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段文化底色的真实写照。

      一段历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一个故事,一个时代一个转折,拜读完胡世宗老师的作品我想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该当如何珍惜今日的美好,想到这我的心依然难以平复……

      胡世宗老师轻松驾驭文本创作,显示着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表现力,他作品的感人之处,不仅在于对爱国史诗精神走向的定位,还兼具一定的政治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的一种探求和感悟。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给读者久远的深思和回味。

      在全新的未来征程里,千秋伟业 ,归途如虹,全国各族人民会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会日新月异扶摇直上,她将领先于世界进步的最前沿,我们伟大的党将昂首东方,点燃信念的火炬,照亮前行的方向,让奋发自强的烈焰 在信仰力量的鼓舞下,更加坚强,更加灿烂辉煌。只要心中有阳光,人人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并且一定会照进未来的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