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和和2002 2021-09-15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中美科技战正式拉响,我国此前由于在许多关键技术上被卡了脖子,所以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不过近日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国家正式开始整合国内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中国的“常春藤”,迎接来自老美的挑战。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国家启动未来科技学院计划,准备向老美反击

近日,国家教育部宣布将在国内的诸多一流高校中建立未来科技学院,帮助国家打赢这场中美科技战。

顾名思义,未来科技学院主要致力于研究一些帮助国家掌握未来科技主动权的技术,主要包括航天技术、芯片技术、材料学、基因工程等高精尖技术。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首批入选未来科技学院的国内高校名单,入选高校共计12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冰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可以看到,这些高校都是国内各领域最顶尖的一流学府。教育部会根据这些高校各自的优势,这里主攻不同方向的未来科技学院。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如华中科技大学一直以计算机工程专业闻名全国,因此它在未来科技学院主要以计算机工程、集成电路等方面技术为主攻方向。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而哈尔冰工业大学一向以机械类专业最为知名,所以未来科技学院将以机械类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国家对这些国家重点高校进行针对性的政策和技术扶持,有助于这些高校为我国输出优质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帮助这些高校在各系领域缺的更大的突破。

除了让这些院校各自发展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国家还会组织这些未来科技学院相互合作,实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上的推进。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培养人才不是难事,留住人才才是重点

当然培养人才还只是实现科技复兴的第一步。一直以来,中国不缺少培养人才的方法,只是我们很难把人才留住。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有过一段最经典的演讲,他说真正卡住中国技术咽喉的不是老美,而是中国人自己。国外许多高精尖技术都是国人发明的,老美各大实验室里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甚至外国的许多实验室都用中文交流。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最后,这些中国人发明的技术却对我国紧闭大门,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绝望的事。

因此,培养优质的科技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把人才留住才是更重要的事。

首先,改善国内的人才培养制度是迫切需要做的事。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许多科技人才出国是为了去寻找更加适宜科学研究的教育环境,中国在人才技术培养方面确实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制度,并且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其次,应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地位。许多中国的科技人才选择留在国外无非是因为国外给出了更好的福利和待遇。

目前,中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国家和企业不是没有实力给予科技人才更好的待遇,相反是因为对于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现在娱乐圈的明星大腕随便演个电影,随便在综艺节目中露个脸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报酬,而中国的科技人才们,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可能还在为房子的首付和孩子的奶粉钱默默努力,这样的财富分配合里吗?

如果不加以改变,试问还会有多少孩子励志成为科学家呢?人人都想当明星网红去了,毕竟再崇高的理想也得先填饱肚子。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总结

未来科技学院的建立,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它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对老美发起反击了。人才的培养对于中美科技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人才的补给跟上,我国的科技产业才能够发展得更加迅猛更加快速。

在未来科技学院的建立下,我们或许很快就能看到一批技术精炼、素质超群的科技人才活跃在国内的科技领域,他们是技术领域的“国家队”,也能够代表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最强“战斗力”。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当然,人才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我们在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也要引导企业和相关部门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研究。

只有科技事业不断推进,我们的科技人才才能够有用武之地。

中国版“常春藤”,整合12所顶尖大学,参研未来科学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