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8陈何芳/邱敏:硕士生学习焦虑的类型及对策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9-15

关键词:士生;学习焦虑;类型;对策

    要:硕士生的学业压力巨大,致使学习焦虑频发,但也体现出不同的焦虑状态类型。首先是“容易焦虑但会调节”型,需要转化焦虑;其次是“容易焦虑但不会调节”型,需要减少对于焦虑的沉溺;最后是“不容易焦虑”型,需要持续胜任,或者增强进取心。不同状态的焦虑存在共性的应对方法,强调基于自我和他人来加强情绪开导,以及通过丰富生活来实现注意力的适时转移。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因繁重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恐慌感和失落感。近年来随着学位论文造假在网络上的不断曝光,我国对研究生论文质量越来越重视,对于研究生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校频频爆出撤销硕士生学位或清退硕士生的事件,也让硕士生们惴惴不安,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毕业要求,从而焦虑重重。更有不少硕士生因无法调节压力,患上抑郁症,甚至选择退学以求解脱。由此可见,当前硕士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焦虑。面对普遍的压力,不同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并不相同。按照“是否容易焦虑”以及“焦虑后会否调节”,可以将硕士生学习焦虑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焦虑但会调节、容易焦虑但不会调节、不容易焦虑。通过访谈不同的学生,可以了解硕士生学习焦虑的具体状况。

一、“容易焦虑但能够调节”型需要转化焦虑

容易焦虑但可以有效调节的学生,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学业压力,并逐渐产生学习焦虑,但自身可以有效调节,使焦虑不至于影响身心,甚至能将部分焦虑转化为学习动力。访谈中S1说:“我目前面临着毕业论文压力,感觉比较焦虑。好在我还能调节,没到情绪抑郁或者心态崩溃的地步。不过焦虑也有好处,会督促我按计划完成任务,还是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好毕业论文。”可见,对于能够有效调节学习焦虑的学生而言,焦虑并不会影响其表现,相反还有很大概率“化焦虑为动力”,通过焦虑和压力来倒逼学习行为。这种状态下的焦虑,要么通过一定的途径得到释放,要么转化为压力和动力,没有损害学业表现。

二、“容易焦虑但不会调节”型需要减少沉溺

容易焦虑但不能有效调节的学生,对于学业压力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进而影响自身的情绪与表现。S2说:“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人,而且情绪往往不受控制。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我会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然后就开始怀疑能力、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变得情绪低落,啥也做不好。”可见,如果不能有效调节学习焦虑,使之得到转移或缓解,就可能造成沉溺,引起持续的情绪低落。所以,容易焦虑却不能有效调节的学生,容易怀疑自身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夸大失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自身的信心与表现,像“惊弓之鸟”一样。

三、“不容易焦虑”型需要持续胜任或增强进取

不容易产生学习焦虑的学生,对于学业压力的增减没有特别的感受,会比较理智的看待学业问题。S3说:“我属于不怎么焦虑的类型。当我遇到了学业上的困境,我会和父母沟通,也会和朋友交流,跟他们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我的生活比较平稳,有哪些任务和挑战,我提前基本都想好了,都有心理准备。依据提前做好的规划,我能够应付好学习与生活。”可见,不容易焦虑的同学,在压力面前能够保持不慌不乱,按自己的学习计划执行,不会因此而怀疑否定自己。当然,“不焦虑”除了这种“准备充分且能胜任”的类型,也可能会包括“无欲无求”的“躺平”类型,没有实力和目标,也就不焦虑了。“因胜任而不焦虑”是很好的学习状态,表明在天分、规划、方法等方面表现俱佳。而对于“因放弃而不焦虑”的类型,则反映出学习动机过弱问题,而这又与勤勉、天分、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缺陷有关,需要多方面的帮扶。

四、应对学习焦虑强调情绪开解与注意力转移

情绪开解有助于应对学习焦虑。首先是自我开解,需要合理看待自身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进行情绪调整。其次是亲友开解,需要向父母和朋友倾诉,主动获得安慰和鼓励。最后是专业人士的开解,比如向导师请教学术性技巧,着重解决方法问题;或者向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咨询,解决情绪疏导问题。情绪开解需要建立正确的求助观念,当学业压力较大,自身无法排解时,应懂得向外界求助,不要认定寻求帮助就代表自身有问题或者比较丢人。高校也应引导学生学会调节焦虑,告知学生正确处理焦虑情绪的方式。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应对学业焦虑。

注意力转移有助于应对学习焦虑。要理解“欲速不达”和“功夫在诗外”,注重张弛有度,合理安排学业与生活。不能让学习占据生活的全部,也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和娱乐休闲,来放松滞胀的大脑和紧绷的神经。此外,自信心越高的受访者,学习焦虑程度越低,所以硕士生通过增强自信心,也可以降低学习焦虑水平。而自信心的获得,得益于渠道的拓展。在非学术领域的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也能增强学生的整体信心水平,利于迁移到学术领域以对抗学习焦虑。

总之,硕士生的学业压力巨大,有些人“容易焦虑但会调节”,有些人“容易焦虑但不会调节”,也有些人“不容易焦虑”。在应对学习焦虑方面,需要基于自我和他人来加强情绪开导,也需要丰富生活内涵,实现注意力的适时转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