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乡村振兴,贾康的8个核心观点

 blackhappy 2021-09-15
文章图片1

友导读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是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以农村继续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之下,农村更好的“三农”概念之下,拥抱统一市场和拥抱全球化的一个现代化进程。

对于乡村振兴,贾康又有哪些重要观点呢?友成君梳理了他的八个观点,以飨读者。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供您参考。


文章图片2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贾康教授

1,乡村振兴绝对不可能用模式到处去套

乡村振兴,在我的理解上,比过去说的农村发展,含义可能要更开阔一些。乡村的振兴,包括一些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在一起的新区的建设,都属于乡村振兴的大概念。

乡村振兴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里,要有一种好的机制,把巨量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投下去,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换代。这种振兴,它如果是对接到未来的城乡一体化,是要把农村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比较快地提高到和城镇区域接近一体化的水平上。这里边还要有农村产业的升级和新的产业的导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之下,有效的市场再加上政府的结合,把各种要素的流动性提升起来后,真正调动多种要素的潜力和活力。

乡村振兴的概念,在十九大以后越来越受重视。接着就一定要在中国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特定场景之下,把它处理为一个高水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河北、山西、东北,再到西部一些民族边远地区,都要乡村振兴,但绝对不可能用模式到处去套,都得定制化地去解决。

2,把乡村振兴放在全球视野下考虑

在外部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我们还在努力争取消化掉不良因素,稳在由新入常这个平台上。需要农业和其他产业一起,形成由新入常转换的支撑力。

新的动力就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使中国的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稳在中高速上,最好能够达到6%左右,这样十年时间,足够我们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了。

中国农村是在整个统一市场之内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整个国民经济是有机结合的,必须冲破思维定式,把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放在统一市场里,放在拥抱全球化视野里,放在中国农产品要越来越多加入全球竞争里,来考虑高质量发展。

未来30年,要把中国农村的发展,坚定不移地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打通,这是只能顺应不可违拗的世界潮流。中国的农村要加入进去,农村改革以及相关配套改革,乡村治理、财政预算管理、公众参与机制,都要发展,不发展是不可能的。我更愿意把农村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和拥抱全球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思考。

文章图片3

3,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弥合二元经济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弥合二元经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间,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所内含的人本立场上的诉求是要使农民致富。当然农民在总人口中间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但始终还是存在着务农的社会成员,这些成员要融入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而且,未来几十年间的城镇化推进中,不应使几亿农民有序地实现市民化——从现在来看,粗线条地讲,未来几十年,中国至少还有3-4亿人口要从农村转为城市常住人口,并应尽可能顺利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市民”待遇。而留在农村区域的这些成员,他们所关联的产业要纳入总体的全局的可持续发展中,同样也需要实现升级。这种一体化发展中产业的升级和乡村的振兴,其实是一个事情在两个角度上的表述。

乡村的振兴,不排除非农产业在其中的结合和渗透,但毕竟乡村概念下,基本面上首先还是农业要有现代化,农业要有升级发展。当然,中央的指导方针非常清晰: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上,才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支持高质量升级发展。

4,乡村振兴必须有一系列的机制创新

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既要有市场机制的生成与发挥,又要有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即,有效的市场与有为、有限政府的结合。我们如何守正出奇、守正创新,如何形成各个地方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验。具体来说,我们要认识到不能简单认为仅凭市场机制就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也不能认为政府一个劲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就可以解决问题。有效的市场必须与有为、有限的政府互补,必须有一系列的机制创新,这些机制创新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各地情况,结合于高水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之内。

5,支持乡村振兴的三个着眼点

第一,农业的投融资,必须以市场化、专业化和对象化为基本取向,并且要纳入中国的配套改革和全球化的潮流。

第二,农业的投融资需要匹配合理可持续的政策支持。

第三,乡村振兴讨论投融资的问题,要特别注重推行机制创新,在制度的配套改革的过程中间,把这个制度机制的改进和政策的优化结合好。

农业的企业介入后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投融资,要充分运用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在竞争和合作中间争取做好、做大、做强。同时强调各项农业的投融资要以高标准专业化为取向,要注重提高绩效。此外,各项农业投资要有针对性地对投资项目的特点,切合着种植或者养殖的客观情况,形成尽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的供给管理或者说解决方案。

文章图片4

6,特色小镇不能一哄而起,但这个方向不能否定

对三农的事情要处理好,还涉及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的农户规模化经营的引导、扶助,对农村金融的特殊支持,包括财政为后盾的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以及乡村振兴中产业引导基金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里,我特别看重所谓特色小镇等概念切入的连片开发。特色小镇不能一哄而起,但是这个方向绝对不能否定。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食品安全,种业发展,污染防范和治理,涉农小微企业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以及生态农场、林下经济、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等。所有这些概念之下,各项政策的合理设计和动态优化,都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问题。

这样政策的设计和实行,十分需要相关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支农是国家大政方针,支农在各个部门那里都有资金,这些资金越用越带有碎片化的特征:每个部门都有审批环节,审批环节都要刷自己的存在感,一笔钱愿意分成两笔、三笔、四笔来批,愿意人家来求它。支农的资金越来越碎片化,那就需要整合——资金的整合这一点说了多年,推进是受到种种既得利益阻碍的。

7、乡村振兴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碳

乡村振兴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碳。商业金融的旁边一定要有政府金融配套。PPP的创新会带来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欠发达地区经济是弱点,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希望和优势,要大力支持草根的创新和创业!(贾康还为灵山荔枝支招:)一是从科技上要有保鲜技术;二是从加工和品牌上要高质量;三是从物流上大力改进。

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并行不悖的乡村振兴,城乡接合部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总体来说,政府方面一定要掌握好“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基础之上的政策配套、细化优化。国土开发实施后一旦发现通盘规划犯错误,如要再改正,成本是极高的,甚至有的时候是难以再把它改回来的。

文章图片5

8、数字化可以加快边远偏僻乡村的发展进程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支撑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决定性科技创新力量。以数字经济支持农业供应链发展,不仅对乡村振兴有意义,实际上对于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全局都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平台公司的发展有一个特点:许多数字经济带出的经济活动拉动了城乡一体化的结合。平台上的供需对接,不再有城乡对接上的隔阂,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肯定平台经济带来的进步。我们看到中国已有许多淘宝村,这正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数字经济可以使边远偏僻的乡村也能够加快自身发展的进程。

但我们要指出,淘宝村只是一个例子,各地还需因地制宜考虑自己的全面发展,要结合当地特点提出定制化的全面解决方案。除淘宝村外,我们还看到“冷链”在乡村振兴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农业概念下,偏远地区的田头、地头,生产进程中农副产品可供应市场时,要通过冷链将产品便捷地、保鲜地运送到城镇中心区域的餐馆和老百姓的餐桌上。“冷链”与保鲜、冷藏、数字化技术与管理,是紧密结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