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父”

 药师海印月 2021-09-15

有“父”之词

父亲是家庭的支柱,家教、家风、门风,有其父必有其子、不肖子孙,传统上是从父亲的角度说的。

父母生养子女,“养不教,父之过”。给予子女第二次生命的人,是重生父母、再生父母,恩同父母。

大家族父族、父系人口多,父辈、父执也多。父亲在子女年幼时是慈父,子女年长就变为严父。强势的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恨铁不成钢,教育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父慈子孝,是因为知子莫若父;子孝父慈,是因为良好的家风熏陶使孝子肖父。

现代社会,人们家庭观念一直发生着巨变。我们提倡尊师重道,但做不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子承父业难,但子女求学、就业仍然深受父母职业的影响。年轻人想要婚姻幸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过时,但双方相似相近的家风、门风、价值观甚至物质条件,仍然可能是重要的条件。子女离家闯荡,即使暂时受挫也不必无面目见江东父兄,父母在,家就是港湾。

“父”之本义

《说文解字·又部》:“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父”本义是父亲。生物学上,父亲和母亲是给予子女生命的两方。社会学上,父亲是举杖教育子女、树立规则的人。

“父”之用

父亲在家庭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教育子女传承“孝”。“父子相养曰孝”。“孝”是双向的,子女成年以前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父母年迈时子女赡养父母。《论语·里仁篇》有四章谈到了“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家天下,每个家庭都运转得好,国也就运转好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女子为母则强,男子为父则刚。子子孙孙,新老更替,为自然之道。但白发父母送别黑发子女,为人间极惨之事。父母离世,古代孝子表达思亲的句子,字别而意同: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韩诗外传》卷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韩诗外传》卷八)

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孔子家语·致思》)

作者:王建喜

讲述:王建喜

若有问题,请发消息,我会第一时间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