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匈奴墓出土《山海经》蛊雕,西方考古专家:不可能!

 戏秦皇汉武 2021-09-15

陕西匈奴墓出土《山海经》蛊雕,国外专家大为震惊:不可能!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综合算下来,有接近一百个朝代,每朝每代的统治者及贵族不仅是生前十分的享受,就连死后的墓葬也是非常重视。

因此,后代考古时就发现不少的文物,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古籍、丝帛等等。我国很多地方也都建有专门的历史博物馆来保存安放这些珍贵的东西。

陕西自古就是王朝重地,这儿有数量众多的古墓葬,发现的文物数量也是很多,并且大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在这些重量级文物中,就有一件从陕西匈奴古墓中出土的“汉金怪兽”与《山海经》一对比,连国内专家都无法解释,西方考古家说:绝不可能。

众所周知,匈奴一直都是中国北方强大的政权,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便一直骚扰中原地区,几千年来直接影响着中原王朝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更是强大到直接威胁中原王朝,中原王朝以举国之力才击退并重创匈奴。

在我们的印象中,匈奴就是一支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一支异族,但是事实上,匈奴可能并非异族,而是华夏族的分支,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1957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在陕西省神木县一个小村落里发现了一座古墓。

最开始专家们认为这座古墓应该是汉朝的,但是经过挖掘,却验证这座古墓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座匈奴墓。之后专家们继续挖掘,在古墓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陪葬物。

可奇怪的是,墓中出土的很多文物与中原文物却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匈奴人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是华夏民族曾经的一员。

其中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汉金怪兽”便是出土自这一匈奴墓中。

这尊雕像由纯金打造,高11.5厘米,长11厘米,采用了立体圆雕技术,捶揲成型,腹下开口,体内中空,表壳较薄,兽身雕刻着10几只小鸟,造型十分怪异。

后来有人注意到汉金兽的形象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经过比对,人们发现汉金兽的形象和《山海经》中的“蛊雕”形象非常相似。

《南山经》有所记载: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这一描写俨然就是匈奴墓中出土的汉金怪兽,长得既像雕,又有点像兽,头上还长着长长的角。

但在西方考古界,却认为这绝不可能,古墓中是绝对不可能出土《山海经》中提及神秘异兽的文物的,毕竟古籍都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就连编写《史记》的司马迁也认为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山海经》囊括了文献、地理、神话、奇幻等的研究价值,是华夏文明第一宝典,拥有着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它向我们勾勒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广袤奇异的上古神话史,更是一部距今四千多年的炎黄时代文明史,对我们了解先祖和史前文明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

不过想要看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怕看不懂里面的文言文,这里给伙伴们推荐一本《山海经》,这本是全注全译白话文版本

里面的插图生动有趣,对于大人和孩子,读起来都不会枯燥乏味;小孩子还可以通过里面的插画了解上古的故事。我家的孩子看了之后,经常会让我把一些故事讲给他,平常也会主动查阅资料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