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六 不知心已共花痴

 苍雪清竹 2021-09-15

无题

作者    自然的风

镜花空对谁人叹?水月徒伤幻影缘。

梦醒巫山魂不醒,夜眠寰宇烛无眠。

魏王泪洒多情枕,容若心殇殒命泉。

纵是流星飞逝去,也因爱恋泣沧田。

    《无题》诗滥觞于李商隐,或写难言之隐痛,或写莫名之情思,或写苦涩之情怀,或写执着之追求。古人张采田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

       镜花空对谁人叹?水月徒伤幻影缘。一开篇就直接把主题爆出来,有些太急不可待了。诗要慢慢地进入主题。所以《诗经》里面讲,赋比兴。比如,先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再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如李商隐《无题》有些开头如“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等等。“镜花”和“水月”两个词保留就可以。如何修改呢?这两句要用叙述的方式进入,要把满腔的深情先收一收,矜持着,不能一开口就全泼出来,才会耐看,引人入胜。否则读者看了第一联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了,可能就要释卷了。改为:“镜花一朵尘烟缈,水月千寻玉璧妍”,或者“水月千寻玉影圆”。用镜花水月来起兴。

        但是诗无定法啊!当看完通篇之后,觉得第一联直接抒情也并不是不可以的,因为作者的感情已经浓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了,改成矜持冷静的口气大概也不合乎现状。所以鲁迅说过,“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所以笔者也就不修改这一联了,尊重作者的感情。

       梦醒巫山魂不醒,夜眠寰宇烛无眠。“梦醒巫山”已经说清楚了,后面再用“魂不醒”,固然是说明白了,只是意境不够美,可以改为“梦醒巫山香不散”,“梦醒巫山云路迥”,“梦醒巫山云不散”等。

       夜眠寰宇烛无眠。《增广贤文》中说,纵有广厦千间,夜眠三尺之地。寰宇何其大?为什么应该相思无眠的作者睡着了,蜡烛却醒着?原来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上一句写的是“梦醒”,所以对一个”夜眠“。其实思路并不一定要卡得这么紧。因为“梦醒巫山”是用一个典,接下来再用一个典。可以找与神话爱情相关的典故,比如萧史弄玉,比如紫玉成烟,也可以用元稹的句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根据这一句翻新来写。改为:“人经沧海泪唯悬”,“事经沧海浪堆天”,“心沉沧海浪飞天”等。

        魏王泪洒多情枕,容若心殇殒命泉。上面都是作者写自己的状态,这一联写到对方了。但是魏王曹植收到曹丕赐给他的宓妃枕时候,宓妃已经死去了。纳兰容若也是因为前妻卢氏去世后,感情受到极大的创伤而一蹶不振,直至命陨黄泉。这两联的取典作者不可谓不精心,亦不可谓不惊心!曹植和纳兰容若何许人也?一个是“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 古及今共分一斗”,这话是谢灵运说的,另一个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两人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中身份高贵,文采惊艳,风度翩翩之绝代双骄啊!用这两个人来形容自己的心上人,也的确是古今第一了吧!但是处在爱情之中的人很可能被爱情冲昏了头,即使是浑身臭气熏天的叫花子也能看得英俊无比,芬芳扑鼻,情人眼里出西施么!然而前面已经说了这只是一场春梦而已!诗人自己虽然明白了,但是还是万分舍不得,情愿处在“魂不醒”当中!甚至情愿让自己像一颗流星一样飞逝而去,再让对方为自己伤心落泪,像纳兰容若一样因思念自己而同殒。这颈联和尾联就是作者所说的“魂不醒”的证明!其实后面两联都是作者臆想出来的!这要让我如何修改是好啊?——太痴情了!天下所有女子都是一样痴情的,所以笔者也是深深同情作者的。哪个女子不是经历过一番如此摧心折骨,销魂伤神的爱情磨难,才真正梦醒,魂也醒啊。只是有的女子能够找到情投意合,白头偕老的人,也有很多人根本找不到。找到的人,她可能很幸福,也很幸运。但是也有一个现象,恩爱夫妻不到头,所以人间没有完美的事情啊!找不到的未必不幸福,也未必不幸运。因为人拥有生命来到世界上,并不完全是为了寻找爱情,每个人的使命是不一样的。但是要寻找到让自己感觉生命最有价值的那个点。有的人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孩子和老人,有的人是为了研究科技造福人类,当我们找到在世界上让自己发光的那个点,立足那个点,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时候爱情是否拥有也就可有可无。有了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一样充实快乐。就绝对不会把爱情看得不可承受之重,成为生命的全部。

     魏王泪洒多情枕。多情枕似乎不是很恰当。主要因为本身是写'多情'的一首诗,反而最好不用这个词的好。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这个枕名叫金缕玉带枕,都是仄声,宓妃,甄妃,洛神,都有仄声。不如直接说“魏王泪洒怀中枕”,刻画魏王怀抱宓妃之枕,仰天洒泪的形象,属白描手法。

      容若心殇殒命泉。容若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如玉公子,要用美的语言来写他的。而且我们的诗词传统,要求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一句写得就超越这个底线了。比如同样说这个意思,崔钰《哭李商隐》中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元稹说“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贺铸说“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等等,都不会让人感到字眼太过锋利,割伤了读者的眼睛和内心,要把它化成美的形象来陈说。纳兰容若的句子“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从中化用一下改为“容若伤情冷处眠”。

       纵是流星飞逝去,也因爱恋泣沧田。  诗人说,纵使生命像流星飞逝,也因为这份爱恋,让沧海桑田永远感动哭泣。达到感天动地,而且持续到沧海桑田的漫长时间的程度了。这是一首因为失恋而痛彻心扉的诗歌。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男女相恋,犹如一阴一阳因互补而圆满,构成一个太极。失恋时,会感到生命中最珍爱的东西丧失了一般的痛苦,实际上是那种互补的能量从我们这里撤除了。怎样才能平复这种伤痛呢?只有用更高的能量充满我们的心身才行。可以学习传统文化,恢复心态的平和自然。例如北京上空的雾霾,其实都是大家污浊意识的集合体,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期间,却出现清朗明净的奥运蓝,说明那时候大家的心情都一齐变好了。以前听说过,假如一个城市有六位真正的修行者,这个城市就会风调雨顺。所以当一个人失恋了,完全可以自我疗愈,自我获得精神的圆满,不必外求。 改为:“莫使流星轻逝去,寒光无尽桂华边。”当然也不是十分的好,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而已。

无题 (修改稿)

镜花一朵尘烟缈,水月千寻幻影圆。

梦醒巫山香不散,心沉沧海浪飞天。

魏王洒泪怀中枕,容若伤情冷处眠。

莫使流星轻逝去,寒光无尽桂华边。

        昨晚睡到五更天醒来时,关于爱情,又有了一些领悟。有一句话这样说,生命就是一个绣花。我们从底下看,乱七八糟的走线,上帝从上面看,则是一朵花。我忽然理解了,当我们以自我的目光看是不如意,当我们以上帝的目光看,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每一段感情里我们都会有特别的收获。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走向婚姻的殿堂,然而所有的感情都是一段最恰当的自我成长。一切的安排都指向了终极人生目标。听说人在投胎前就和所有要遇见的人达成协议,你怎样对我,能帮助我怎样,他又怎样对我,能帮助我怎样。用感恩的心看待一切,世界是如此美好啊!出现在我们生命中,让我们感到痛苦烦恼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段自我的呈现,因为那就是我们自己曾经的模样!我们唯有以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给我们这样宝贵的示现,并且深深地忏悔!持续地做清除,这种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了。这是修。蓝博士的修行方法。只需要四句话: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夕阳

作者   知秋草

独立天台望落晖,层峦漫透晚霞飞。

谁知笛曲其中苦,夜幕徐徐倦鸟归。

      夕阳和朝阳不同,朝阳升起使人有无限希望,夕阳落下却使人有无限情怀。所以写夕阳的诗寓意更深刻,哲理更深邃,情怀更深远。大家可以看李商隐写夕阳的名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之涣则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仅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作品。当我们注目夕阳缓缓落下,注定要开始思考人生了。这首诗感觉诗人在起承转都很好,尤其是作者转的一句写得非常好因为他听出了笛曲中苦的味道,这“苦”就是一个诗眼,也是一个伏笔,等待最后一句揭示出来。但是最后一句作者没有意识到,没有写出读者想要看的内容。也可以在最后一句中以景抒情,让读者们自己去感受。白居易写“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面又接着写夜晚景色。

夕阳   (修改稿)

独立天台望落晖,层峦漫透晚霞飞。

谁知笛曲其中苦,宛转流波半碧绯。

      在荒野中听到笛曲,本来是一种乐事,但是诗人却听出其中的苦。当日释迦牟尼太子出城看到生老病死种种景象,从而悟到人生之苦,决定出家。作者从看夕阳能够领悟到人生的苦,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说明诗人根基很好,正需要进一步去探求世界和人生的真谛。只是如今已经不需要出家修行,在家修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了悟世界,掌握人生,修行是内求法,是最高级的自我完善,拥有智慧的方式,从此我们将不再迷惑,不再迷茫,内心笃定,充实快乐。

夕阳   (修改稿)

 独立天台望落晖,层峦漫透晚霞飞

谁知笛曲其中苦,一片斜阳悟了归。

梨花

作者   泰然

桃花薄相点燕脂,输于梨花雪作肌。

红顶山雀探花痴,寻芳自是少闲时。

       初开始解读这首诗,吓了我一跳,怕引起误会,就去查看了一下作者,原来是一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这位老师平时喜欢拍摄关于鸟类的照片,我这才放下心来。照片上一枝梨花胜雪,踏枝的雀儿娇憨可爱。题目是梨花,但却从桃花入手,打算做下陪衬。但是花朵都是衬托,写山雀才是诗人的主旨。

       桃花薄相点燕脂,输于梨花雪作肌。忽然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她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所以作者写了这样两句诗,是无意而为?是暗有所指?但也许是全然无心的吧!杜甫曾写:“轻薄桃花逐水流”,所以作者说桃花是一幅轻薄相,点着胭脂,输给了梨花的清纯。但是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作者有一种分别心在里面。当我们能够领悟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说的,就会感受到,分别心会让人进入阴阳二的斗争之中,只有执中守一,才能让内心停止动荡,回归到幸福平静快乐之中。那时候再写诗,就会回到《诗经》中的上古清纯与质朴淳厚之中。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学诗词也要学国学,功夫在诗外即是也。

       红顶山雀探花痴,寻芳自是少闲时。写了一只探花成痴的山雀,从此之后,天天寻芳这是什么形象呢?俨然公子哥呀!当然我们的诗人只是无心而写的,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误解呢?因为山雀的本职是捉虫,但是诗人赋予它“寻芳”的任务,感到有几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了。这样一首诗的思想价值就会降低。改为:

梨花  (修改稿)

桃花簇簇费胭脂,冰雪清颜论此枝。

山雀飞来惊绝色,不知心已共花痴。


采桑子  

作者   倪骏

轻舟一叶凌波去,旧恨随风。

当爱成空,漫道今生誓不逢。何事意丛丛。

欲将流岁描春色,又见桃红。

花下纤秾,回首空瞳湿瘦容。不忍望归鸿。

      轻舟一叶凌波去,旧恨随风。这两句写得有古味而清畅。说明作者古诗词的功底很不错。既言轻舟,必非峨舸,凌波而去,何等逸兴!如此快意之中,消尽块垒烦闷,所谓旧恨,必也随风而去了。

      当爱成空,漫道今生誓不逢点出“旧恨”,原来为此般。漫道,是莫说,不要讲的意思。当爱成空,不要说这辈子永远都不要再见你了。如此赌气负气的样子,也真是可爱。看来旧恨随风,只是说说而已,此刻又卷土重来了。

     何事意丛丛。这一句比前几句逊色。意,意念,意识,反问自己。轻舟句见情景,当爱句见胸臆,但这一句却形同虚设,好像有些懊恼。只是力量轻。不如用写景的方式,把感情融入景中。改为:回首万山丛。

       欲将流岁描春色,又见桃红。这下半阙作者似乎要写自己的意中人。但是不甚明了,如果要写女性的话,就应该用一些女性特征明显的词,比如眉黛,裙钗之类。这下半阙实在不好分辨作者是要写自己还是写对方。只有“空瞳”和“瘦容”两个词,“花下纤秾”,纤秾一词的意思是纤细和丰腴,通俗的形容,即瘦与胖。应该是说在盛美的花下,花肥人瘦,应该还是写女性。“望归鸿”也应该指盼望作为意中人的自己能够回去。所以问题出在“欲将流岁”这一句上,要给人明确的表述,即,这下半阙要开始写“我”心中的她啦!这一句改为:欲将苏绣描春色,又见桃红。改动一个词就够了。这样下半阙就特别精致!呼之欲出,写得真好!很见水准。

采桑子  (修改稿)

作者   倪骏

轻舟一叶凌波去,旧恨随风。

当爱成空,漫道今生誓不逢。回首万山丛。

欲将苏绣描春色,又见桃红。

花下纤秾,回首空瞳湿瘦容。不忍望归鸿。

十六字令  松 (新韵)

作者  圆新梦

松,傲雪迎风峻岭中。常青树,苍劲世人恭。

       这首诗写出了松树的风貌,松树的精神,松树的气概。特别是“傲雪迎风峻岭中”仿佛看到风雪弥漫中千山万岭,苍松傲立,给人精神上奋发振作的力量。可见作者胸襟宽广,有一种峻拔岸然的气势,眼界辽阔,不同凡响。美中不足的是,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上变化不够。“长青树”是一种叙述的口吻,不如改“长青翠”,有一种清新的描述在里面,相比之下,更能给人洗眼睛。不管“常青树”还是“长青翠”,后面就要有有画面感的句子补充了。“苍劲”,前面句子中已经隐隐包含了这个意思。“世人恭”,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的。如果说敬,还是可以的,但是“恭”,无论从音调还是字形,都让人有一种要低下头,毕恭毕敬的肃穆,庄严感。对一棵松树就无需行此大礼了。而且前面“傲雪迎风峻岭中”这一句是广阔视野的角度,“常青树”的后面,就需要走近前来的特写视角,才能让松树的形象在一首诗里面丰满形象起来。所以最后一句改为:千尺破苍穹。

十六字令  松 (新韵)

松,傲雪迎风峻岭中。长青翠,千尺破苍穹。

一七令  枫 (新韵)

作者   悠然


炫彩,嫣红。

霞绮染,馥香盈。

霜浸纹骨,风透叶茎。

千山飘赤舞,百岭荡金琼。

浩宇火烽一景,枫舟水载千程。

华丽谢幕嗟苍野,锦绣化泥蕴春蓬。

     染,馥香霞绮是彩霞色的罗绮,无法给枫林染色的。如果说绮霞染,就对了。馥香盈,枫叶也有花朵一样馥郁的香气吗?这我不太清楚。这句改为“霞色染,淡香盈”,“霞彩染,浅香盈”,“木香盈”等。

      霜浸纹骨,风透叶茎。查了一些图片,有的树干上生着苔藓,改为:“霜浸苔骨”“霜浸玉骨”,“霜浸清骨”等,换一些和“骨”组合后会产生美感的字。照片中可见,枫叶的叶茎颜色与叶子相同。所以可以改为“风透朱茎”,“风抚赤径”,“风摆纤茎”等。

      千山飘赤舞,百岭荡金琼。“赤舞”和“金琼”是不对仗的,改为,“飘赤练”“曳金琼”。

       浩宇火烽一景,枫舟水载千程。用其意,改写一个句子:“”天地一炉焰火,徜徉似我彤庭。

一七令  枫 (新韵)

炫彩,嫣红。

霞色染,木香盈。

霜浸苔骨,风透朱茎。

千山飘赤练,百岭曳金琼。

天地一炉焰火,徜徉似我彤庭。

华丽谢幕嗟苍野,日落崦嵫蕴新荣。

惊蛰无雷

作者  寒木

半春烟景锁芳菲,惊蛰无雷草木催。

伤物不缘花事晚,逐时唯恐柳绵飞。

九头鸟护两江碧,六臂神彰三楚威。

浮白安能千日醉,楼台送目思依依。

      关于惊蛰和雨水,谷雨和清明在汉朝时被颠倒的事实,几乎成了我的老生常谈,但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错讹,并非是几个人攘臂而呼能起效果的事,还需要国家机器的运转才能成为普世的观念。黄帝有一学说叫刑名学。在《黄帝四经》中讲到了:“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二十四节气对应着人体二十四节脊椎骨,节气名称的人为擅改,造成两千多年的错时乱日,给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惊蛰本是雨水,是否有雷,却不一定了。这是关于节气方面多说几句。

      半春烟景锁芳菲,惊蛰无雷草木催。半春烟景锁芳菲,写得很精彩的句子啊!今年天气较往年寒冷,江南三月,本应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然而日日凄风苦雨,轻阴半锁,总觉得冬天还没有过完。

      惊蛰无雷草木催。惊蛰天气并不打雷,草木催,草木在催促打雷吗?接得比较生硬了。“无雷”是写天气,那么有什么?不如接着写“细雨微”,这样就衔接自然,一个句子里的气也贯通。

     伤物不缘花事晚,逐时唯恐柳绵飞。这句子写得很有杜甫的味道,看来学老杜功夫没少下的。说''伤物“有些扯远,诗里面好像并没有伤怀于什么物,只能说伤情,可以用“伤酒”,“伤绪”,“伤逝”,唯独“伤物’感觉不是很恰当。是否可以改为:”伤酒不缘花事晚“,”伤绪不缘花事晚“。

        逐时唯恐柳绵飞。这一句似乎和上文的逻辑衔接不紧凑。因为”锁芳菲”,“春事晚”,所以应该盼望柳绵早飞,或者疑惑为何不见柳绵飞。但是唯恐柳绵飞起,就和“逐时”不相符了。所以改为:“逐时未见柳绵飞”,因为比较关注时节,物候,所以才会想到为什么没有看见柳绵飞呢?

     九头鸟护两江碧,六臂神彰三楚威。1982年,有人在神农架目击九头鸟,历史典籍也多处记载九头鸟出现。就像龙的显现一样,在中国历代正史中有数百次记载,国家正史,不是开玩笑的。所以不论是龙也好,凤也好,九头鸟也好,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龙,它可隐可显,隐身到高维空间去,人们的科技水平有限,探测不到,并不是说它不存在。“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有这样一句话。武汉的两江交汇为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所以这一句是神来之笔啊!估计作者有可能是湖北人氏吧?了解这么清楚。只是“两”出律,改成“双”。

      六臂神彰三楚威。这六臂神,笔者想了半天忽然领悟到,是不是指三头六臂的白衣战士们啊!这作者笔力真有哪吒旋乾转坤之力了!不由哑然失笑,却又由衷敬佩,油然而生。这副对,对得多么工整,又多么传神!特别是六臂神,唯有高手能独创得这般奇巧,真是福至心灵,花灿笔尖!

      浮白安能千日醉,楼台送目思依依。作者寒木老师看来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诗词作者,用语如此典雅,蕴藉,优美,实属少见。因为这些诗词作者几乎都是我并无了解,刚刚添加的,只能从诗文的字里行间认识他们,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写得这样好,连着用两个关于酒的典故,而天衣无缝,妙不可言。浮白,百度这样解释: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看来前面如果改:“伤酒”,似乎可以留一道草灰蛇线。千日醉,传说古代中山人狄希能够酿造一种“千日醉”酒,正在酿的过程中被刘玄石喝了一小口。刘玄石回到家里就一醉不醒,家人以为他死了,就把他埋葬。三年后,狄希去刘家看刘玄石酒醒了没有,一起开棺验看,刘玄石刚刚酒醒。

       楼台送目思依依。按照作者的水平来看,这个结尾只用到了三成功力。很多人喜欢写个人的思绪,这其实很无聊的,让人感觉离不开自己打转转,毛主席说:“风物还宜放眼量”,尤其最后一句,最好写一句能突出全诗主旨的景色,因为第一句写“锁芳菲”,所以我给改一句:“台街巷闭门扉”。照应开头。

惊蛰无雷(修改稿)

作者  寒木

半春烟景锁芳菲,惊蛰无雷细雨微。

伤酒不缘花事晚,逐时未见柳绵飞。

九头鸟护双江碧,六臂神彰三楚威。

浮白安能千日醉,楼台送目思依依。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大连人,现居台州。十四岁写第一首作品《古园夜赋》,从此开始了文学与书画之路。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人或知之,称吾为真文人,半古人。以诗明道,道济中华。

    作者微信号  cangxueqz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