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溪口的世外桃源——毛家田麻罗冲

 肖湘塘88 2021-09-15

  行走瑶乡,记录生活,宣传最爱的瑶乡,我们共同努力!   

  瑶人历史上的每一次迁徙,在瑶族史诗盘王歌中都有体现,瑶人的每一次主动或被动地迁徙始终伴随着伤感和辛酸,每一次都是从平坦的沃野走向遥远的山林,从肥沃的田园走向贫瘠的荒芜,走入边远的莽荒,长年累月中离中原文明愈来愈远。但他们不管是在被动或主动迁徙时,也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在追求着理想中的没有争斗与战争,没有喧嚣与烦挠的宁静致远,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长年累月的迁涉中,在民族的苦难中,养成了坚忍、自强、奋斗不息的精神。

      其实,在人类生存史中,每一次的迁徙都是为生存而迁,瑶人的祖先走遍了沅水流域,从青浪滩以上,各地的瑶人坟便是瑶人祖先不断迁徙的证明。他们在不断地迁徙,他们在不断地寻找着一处又一处的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向往宁静致远,与世隔绝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然而,历史的进程是必然的,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停下脚步的愿望落空,最终他们只能不断的向着沅水的上游迁徙,最终停留于远离闹市的辰溪东山(现罗子山)周围。

      瑶人中的一支麻罗冲陈姓,自十五世元彬公迁自毛家田,后与麻罗冲米姓交换住地迁于现址麻罗冲,又叫麻儿冲。关于其迁居麻罗冲还有这样的传说,因其祖先居毛家田,喜欢打猎,住麻罗冲的米姓先人喜欢下河捕鱼,下河打鱼的米姓先人常从毛家田陈姓门前过,上山打猎的陈姓先人上山打猎时要从麻罗冲的陈姓门前经过,两姓先人,为两家方便,便相互调换了居住地。所以如今的河边还存留有麻罗冲先祖留下的麻罗溜(为船只通行方便而用石头砌成的石坝),在清水塘电站修建后,麻罗溜也淹没于滔滔的沅水之中

     据族谱记载,麻罗冲陈姓属于八房,始迁祖元彬公生四子,三子帮银在麻罗冲守坟至今,发派已愈近五百人丁。如果联系起瑶人的迁徙史,麻罗冲三面环山,两溪绕行村中,左青龙,右白虎,后有水库守玄武,只留有正前方的一个小小的溪涧豁口遥望罗子山,进出此地只此一途。从瑶人一直追求宁静致远,与世隔绝的生活来讲,莽莽山林太险峻,一片沃野易被挠,而麻罗冲偏安一隅而又近邻集市,前有沅水天险,后有群山阻隔,这应算得上瑶人一路迁徙过程中最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说麻罗冲是瑶人最理想的世外桃源,是因为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对于迷恋风水的古人来说,这里作为避世之所是最佳选择。其实,这里早有毛家田的米姓和从周家冲迁来的周姓先人也先后居住过此地,至今麻罗冲还留有周姓先人们打造的周公井。只不过,周姓先人翻过高山,迁往了山背后的高古塘居住。

      瑶乡各姓氏的迁徙过程,有的是因为生活艰难,需外出谋生而迁徙;有的是因人口彭胀,需迁出一部分人开辟新的家园而迁出;更多的是因为古人信奉的风水之说,因为寻龙守坟而迁徙。瑶乡很多家族和姓氏的迁徙过程其实就是一部风水中的寻龙史,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寻龙而来,守坟而居,最终子孙繁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家族迁徙史。之所以这么多古人选择麻罗冲,是因为麻罗冲如果从风水方面来看的地话,绝对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后有玄武湖,这样的风水宝地夫复何求?

      麻罗冲左边青龙山脉侧看似一龙灯挥舞,修长而起伏,一节还比一节高,龙尾延伸至沅水河畔,龙头正对村后一似“龙含宝”之小山包,意为“青龙取宝”。中间两个山头,一个似网状,一个鱼篓形,就像正提网背篓准备下河打鱼的场景,意为“年年有余”。

  麻罗冲以这条溪水相隔,左边背靠龙灯形,倚守青龙地,前临溪水潺潺流,依山建房,层层叠叠,整齐划一,展望着门前一片绿野;右边院子依网形地而建房,恰似网格层叠,一格一屋,一格一家,专等鱼儿入网,捡鱼入篓,门前平整,远望沅水方向,一汪清水顺溪而下,专引鱼儿入网来。从这个风水局来说,龙灯鱼网需要人去操作,只要有个领头人,齐心协力,定会龙灯舞佳节,鱼网渔获丰。

  如今的麻罗冲,外出打工者众,家中老年人多,三五成群,话话家常,唠下趣事,下下“打三棋”,其乐无穷,笑传山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