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害怕尝试,社交恐惧,我终于找到了这种心态的解决方法

 灵姗 2021-09-15

和我一起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文|灵姗,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如果说哪种思维方式,人只要学会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改善,那么就是“成长心态”了。篇文章,灵姗童鞋来说关于成长心态的故事。

01
 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 
 

大学时,学校非常重视科技立项项目,基本上厉害的学生都会自己组小团队申请,我也很想参加。
 
大二的一天,导师突然跟我说,你来组织申请个项目吧,就绿色建筑方向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深入的点,今年咱们团队还没有项目。
 
我当时懵掉了,项目负责人一般都是大三的学生,我一个刚刚大二,专业课还没学的学生,怎么知道哪儿是哪儿。
 
做不出来了怎么办,做不好了怎么办,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下,我弱弱地向老师表明,还是找个学长学姐来负责的好。
 
后来的事情,你们可能猜到了,我的一个同班同学负责起了项目,他也什么都不懂,一点一点摸索,经常请教老师,最后做出了很不错的项目结题。
 
而我瞻前顾后的,最后什么都没做成。我这种轻言放弃,不敢尝试的心理,就是典型的“固定心态”,与之相对应的,是“成长心态”。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洛德维克的著作《心态:新的成功心理学》中提到,心态影响成功如果说哪种心态,人只要学会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改善,那么就是“成长心态”了。
 
“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最早是由知名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提出的,德威克教授认为,人面对困难时会有两种心态。
 
具有固定心态的人相信, 他们的品质与能力、 智商和天赋也是固定不变的, 总是用停滞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在人生余下的时间里, 他们只能在这些已有的天赋和能力范围内工作, 无法超越这些能力。这类人的思想是, 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无法超越的。
 
具有成长心态的人认为, 才能不是固定的, 即使开始是外行, 但是通过不懈努力, 最终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为内行。
 
他们喜欢不断学习,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不断拓展自己。

 

02
 没有谁天生聪明 


很多失败的人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有的人就是生来比别人聪明。
 
常有人私信询问我,自己学习状态不好或是学习不得方法该怎么办,现在复习是不是来不及了?这时,我会讲一些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给他。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常会有人这样回我,那是因为你比较聪明啊,我从小学习就不好,基础比较差,考试总是考不好。
 
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心态,觉得过去的自己做不好,未来的自己同样不会做好,所以一方面很想做,另一方面却十分害怕尝试。
 
虽说,人的智商确实与基因差异有关。但事实上,大脑功能足够强大,可以学会克服几乎所有与生俱来的劣势,更不要说是一次考试或者是工作中的挑战了。
 
其实,人的潜力就是会超乎自己的想象。
 
在德勤实习的时候,我本来以为实习很轻松,却发现经常被旱鸭子上架。还什么都不会,一脸懵逼的时候,就丢个项目的部分给你负责,还要直面客户。
 
刚开始,我觉得这太难了,我做不了。整个人很紧张,担心不能做好,搞砸了怎么办。
 
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查资料,看过去的项目,请教老员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竟然也应付下来了。
 
等到实习结束时回过头来看,自己做到了很多在之前从没想到过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03
 其实我们并不差 
 
造成固定心态泛滥的原因,其实跟我们的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以我为例,之所以面对实习的时候我会那么慌,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家里人意见的影响。
我从小学习成绩比较好,大概是因为不爱说话,一些亲戚在之前一直旁敲侧击的跟我妈妈说,这孩子就适合读书,以后工作中的事情,应付不了。
 
时间久了,我也受到影响,总觉得自己会做不好。

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小时候都会有,家长经常对我们训斥说,你看隔壁家的谁谁,考试考了多少多少分。你们俩是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你考不好呢?
 
在班上,班主任敲着黑板凶狠的告诉我们说,你们真是我带的最差的一届。这次考试考得太差了,退步很多,回去好好反思。
 
长大了这样的厄运也并没有逃脱,父母也会旁敲侧击地说,谁谁找了什么好工作,月薪多少,真是从小就优秀呀。谁谁找了个好丈夫,人家就是头脑清楚,会找婆家啊。
 
长久以往,我们对于自己的能力会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就是从小也不优秀,长大之后更是什么也做不好,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家教比较严的家庭,更为明显。
 
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天生把事情做好,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进行改善的。
 
如果说,我们把自己天生的东西当成是金科玉律,那么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走不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
 
这篇文章看到这里,你已经比很多人要强了。你比他们更有耐心,比他们更愿意学习,比他们更愿意改变。

04
 怎么培养成长心态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固定心态变为成长心态呢?
 
当然可以。美国作者西蒙·雷诺兹在《成功的要素:打破失败定式的16条法则》一书中提到,尽管改变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但只要意识到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存在, 就足以改变人们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正视自己的失败
 
对于固定心态的人来说,一旦失败,就会给自己寻找很多理由。玩玩而已嘛,我又没有认真去做,没什么大不了。
 
这样表面上看来坦然的态度恰恰是最在乎的态度,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在盯着自己,自己犯下的一点点错误,都会被别人注意到。
 
而实际上,大家都很忙,根本没多少人真的在意你。你所耿耿于怀的失败,对许多人来说根本就是小事一桩,而你却自我纠结,深陷其中。
 
正视自己的失败,多去思考:为什么我会失败?这个经历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训?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败?
 
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及时爬起来,这才是正确的成长心态的做法。
 
2.多向别人请教
 
我们总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改变的成本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愿意尝试。
 
对于成长心态的人来说,我们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没有什么比不断学习、 提高技能更能让这些人感到快乐了。
 
而促使我们学习和改变的发力点,就是“多向别人请教”。
 
请教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接触不同的思维,拓宽我们视野的过程,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道理。
 
3.制定成长计划
 
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 制订一些改变计划。问问自己:
 
我希望以哪种方式改善自己?
我希望怎样成长、 变化?
全新的自己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有何感受?会怎样为人处世?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这些问题会让人充满前进的动力和改变的信心,也就是说,通过不断明确这样的问题,给自己“赋能”。
 
虽然看起来简单, 但是反复问自己这些问题, 就能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生活就能不断改善,改善的成果又会激发我们的信心,让我们不断前进。

文|灵姗 图|插画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