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胎

 大山里的蜻蜓 2021-09-15

鬼胎”,于《诸病源候论》《傅青主女科》论之甚详1951年曾治一“鬼胎”,患者姓马,年三十余,据其夫称素体尚健,无明显宿疾。闭经两年,初起似有妊娠反应,但早逾产期,不仅毫无临盆征象,反而日见消瘦,腹大如鼓,面色苍黄,肌肤甲错如鱼鳞,青筋暴露,四肢干枯,呼吸细弱,语声低微,饮食很少入,二便不行,眼看命在且タ。诊其脉细软欲绝,关尺重按尚有弦象,舌质紫暗,无苔少津,遂令饮以米汤,汤入即吐,吐清稀録水,乃断为“鬼胎”临危之症,已属胃肾两败,肝胆肆虐。欲补之,反助其邪上逆;欲下之,反伤其正下脱。思之再三,忆起一外治法,与病家商妥,姑试之


幼年时,叔父口授一方,外用治疗癥瘕积聚。考“鬼胎”

一病,与“鬼”无关,实乃七情郁结,气血郁阻,胎未成而秽恶已积胞宫之证,与癥瘕积聚之类同。此病人内服药物已难下咽,遂先以针刺百会、合谷、三阴交3穴。百会留针扶正,补合谷、泻三阴交以助胞气下行,使胞胎易下,并急用巴豆1粒,红娘子3个,急性子9g,同捣极烂,用生蜜少许调敷脐中,外衬厚纸,用热物熨其上,以温通行气,活血攻下。同时另邀一位西医协助,给予补液救护。当晚,“鬼胎”即下,尽是大量黑紫血块和秽恶之物,遂拟四物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调

理痊愈。

(黄河医话,19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