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曲星才女王文、李明娟深情散文赏阅 红学家张兆生赏析

 醉索诃 2021-09-15
 

文曲星——发布正能量诗词歌赋。 以字契心,以词会神,以句沁魂。 随它世间沧桑, 我自吟歌狂啸。 揉碎时间空域, 九州笔墨皆友。 诗文岂有价, 道义值千金!关注我们吧 

个人简介

王文,安徽宿州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热爱生活,愿每一个途径我生命旅途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喜欢文字,享受阅读时文字击中心灵的震颤,希望用文字抒写人间真情。

我的2017

王文/竹窗花雨

      我乃一介草民,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与大多数人一样,生活普通平常,五天工作,两天休息,一个循环又一个循环,大部分时间,单位、家庭两点一线,似乎只是单调的重复,但每一天又都心存期待、心怀美好。每件事,都认真对待;每个人,都坦诚相见。不求轰轰烈烈,但愿无愧于心。 

       作为公职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当然是第一要务。我在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上班,第一身份是教师。上午八点前到学校,下午五点半回家,早出晚归,一门课程,每周九节。上课对我这样从业几十年的老教师而言,虽然轻车熟路,但从不敢掉以轻心。对三尺讲台我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这儿是一块灵魂的圣地,我是圣洁殿堂里虔诚的布道者。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影响,责任重大,不仅要把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尽管已竭尽所能,可能也只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第二身份是管理者,负责系部日常工作,系部工作较为规范,岗位清楚,职责明确,大部分教师比较年轻,积极上进,工作认真负责,管理较为轻松。总体上来说,2017年,尽职尽责,成绩尚可,很荣幸地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学校的工作快乐而满足。

       美中不足,学校食堂饭菜不合口味,品种虽多,但是难以下咽。鉴于此,八个同事就借了老同事的厨房(同事退休后去了上海,长期闲置不用)开起了小灶,搭伙做饭。每餐至少四菜一汤,当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也就这个水平。每到饭点大家都很自觉,没事的同志主动提前去做饭,菜买挖空心思给大家换花样,每个人又都把自己的拿手厨艺贡献出来,炒菜师傅、烧菜师傅、凉菜师傅轮流上阵,插不上手的几个就摆上牌桌掼蛋,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现在家庭人口少,孩子大都在外地上学或工作,一般饭桌上也就两个人,饭菜简单,老夫老妻,未免冷清。这儿就像一个大家庭,天南海北,畅所欲言,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我们的话题。有时候,下课晚了,精疲力竭,饥肠辘辘,不需动手就有美味的饭菜等着,说不出的温馨。因小食堂饭菜丰盛,气氛融洽,隔三差五就有人来蹭饭,自然是欢乐又增加几分。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院虽然不大,到很雅致。东边院墙处有一片竹子,西边院墙边有一个水池,里面有几株优雅的睡莲。一场春雨过后,春笋就会从土里钻出来,一夜就能窜出几十厘米,两三天就能贡献出一盘美味,或清炒,或做汤,嫩嫩的,脆脆的,异常鲜美,清爽可口。有时候,回家过个周末,两天不见,就半米多高,俨然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不用一个星期,就高过了院墙,墨绿的竹身,嫩绿的叶子,修长挺拔,玉树临风,赏心悦目。旁边的水池里几株睡莲,圆形的绿色的叶子托着或白或粉或红的花,暖暖的阳光洒下来,明艳水润,像极了出浴的美人。

       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这样清幽的环境里,人也多了几分雅韵。只可惜,这是学校最古老的一排平房,已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影响学校的整体布局和美观,计划下学期拆除,存在了三年的小食堂也将寿终正寝。伙虽然散了,但不散的是我们的情谊,它会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结伴生活也是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互相帮助,各尽所能,心有所依,儿女无挂。

       除了工作、生活,还必须安排好休闲时光。2017年,尝试了一种新的旅游模式——访友+旅游,争取在最近几年内把大学九十个同学走访一遍,既可以聊慰相思,也可以游山玩水,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宿州的几个同学结伴自驾游,没有旅途的寂寞,多了一路的欢歌。周末短途,假期长途。淮北、固镇、亳州、淮南、霍邱、六安、绩溪都已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见证了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

       两个月的暑假是一段轻松又自由的日子,过的充实而幸福。一场大学同学相识三十年聚会,又把我们带回到难忘的青春岁月,魂牵梦绕的校园、图书馆、操场、教室、食堂、荷花塘、赭山、镜湖……,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年龄,分不清白天黑夜,疯疯傻傻,依稀年少时光。聚会短暂而美好,分别相拥而无语。暑假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陪伴他老人家一段时间。老父亲辛苦一生,至今八十四岁了,虽多次劝说,仍独自生活,不愿打扰儿女。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尽一切可能让老人安享晚年,让父亲感觉到衰老并不可怕,他的小棉袄一直陪在身边,我就是他的拐杖他的眼。

       今年最大的意外与惊喜就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尽管始终无缘相见,已感觉相识很久,彼此不能离开。诗词散文群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一个心灵的家园,这里有乐于奉献的老师,有才华横溢的文友,有精彩纷呈的作品,有敞开心胸的交流探讨。在这个温暖的家里,我第一次感觉不再孤独,第一次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第一次觉得离作者这么近,倾听他们的心跳,感受他们的欣喜和忧伤,从一行行文字里体味人间冷暖,读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感悟着真情与美好。

       九月,成了我2017年的拐点,也是我人生的拐点。恶性肿瘤竟与我不期而遇,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恐惧、绝望、无助、悲伤,曾一度左右着我的思维和情绪,寻医问药、手术养病成了我下半年的生活重心。这一学期,只是偶尔去单位,大部分时间在家休息、锻炼、看书,不过倒是难得的一段娴静时光,身心完全放松。穿行于大自然中,吸收日月精华;徜徉于文字间,任思绪翱翔;灵感来时,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欣喜或悲伤。因这场疾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10:30上床休息,绝不熬夜。每天坚持锻炼,步行8000—10000步,增强体质;看书,喜欢读红楼和唐诗宋词,欣赏诗词群中朋友们的佳作。受张兆生老师的影响重读《红楼梦》,听台湾著名学者蒋勋老师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解读红楼独特的人文内涵。从前读红楼的时候,只追求故事情节,好多重要的地方都错过,用网漏吞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现在重读,才真正发觉不朽名著的精彩之处,再加上蒋勋老师磁石般的嗓音,透彻清晰的讲解,居然深深地迷上了红楼,经常会因为曹雪芹的巧妙构思和精彩用词而会心一笑。品味唐诗宋词之美,似登高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生病的日子,朋友、同事前来看望或电话问候,似寒冬里的阳光,如荒野上盛开的鲜花,充满了温暖,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特别是一些学生通过短信送来炙热的话语:“老师,身体恢复好了吗,我们能帮您做些什么?”,“老师,我们以前很不懂事,有些事您强调多少遍我们都不听,老是惹您生气,尽管我们不听,可是都知道您为我们好。感觉您像妈妈一样,苦口婆心。”“老师,我们想你了”……这就是对老师的最高奖赏,付出多少都值得,希望以后的任何时候,只要学生们回想起他们的大学时光,感觉都是暖暖的。

        2017年,还有一件锥心之痛,又一个大学同学离开了我们(94人走了4个),为此大学群里多少天都没有更新,大家一直沉浸在失去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中,再次领悟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2017年,看是平淡,日复一日,可也有悲有喜,有聚有散,在聚散悲喜中,一次次收获真情和温暖,我会将它们珍藏心底,带着这份感动前行;在聚散悲喜中,一次次升华对生命的认知,时光一去不复返,所有的经历都是唯一,学会珍惜,学会放下,抓住快乐,努力拥抱阳光和自己。希望在深深浅浅的脚印刻满来路时,芳香满径,将平常的日子过得柔和而细腻,温暖而幸福。

木子

作者简介

木子,原名李明娟,甘肃省张掖市作协会员,用文字撷取生活的美,用心灵感知自然的恩赐,用笔抒写小女子情怀。

我的 2017年

李明娟/木子(甘肃)

         2017年进入倒计时,元旦的祝福满网络翩翩飞舞,把一颗心从淡然怂恿到激动。

       各种庆元旦活动在朋友门圈酷炫,两位同学所在的学校庆元旦活动更是让人羡慕嫉妒。走着T台身着旗袍的梅,时装秀惊艳我等一般四十奔几的大哥大姐。“46岁之际,又一个人生第一次姗姗来迟,感喟过去虚掷了多少美好年华。”在另一个庆元旦T台上英子女王范十足“跟着小年轻们冷高炫酷了一把”。看着朋友们的各种迎春炫,我这心里掀起了波澜,2017年,在所剩的几十个小时里,我能有什么办法,以什么心情来炫,来酷,来秀呢?百般滋味在心头。

        到晚上友人慧赠两本书,一本《河西走廊的佳人》,一本《大地的呼吸》,沉甸甸捧在手中的是别人的收获。同时想起早晨学校接受督导检查时,检查的老师问我今年有什么教学科研成果时,羞惭之心瞬间击溃了刚上完课后的那一点自信。语焉不详,羞愧难当,因为真的“一穷二白”。

        夜深人静时,滚滚思绪从2017春天涌来。春天,希望的田野上葱翠一片,在料峭的春风里展望。我的,儿子的,我们家的,希望小火苗一样扑扑地燃烧。我的目光,我的心,我的所有的梦,寄托在六月。在春光明媚里,在春风浩荡里,在春雨绵绵里,我满眼对这个世界的爱。每一天,都是绽放阳光的花朵,一首诗的心情,一份绿的生机,一股激越的清泉。春末五月还去了一趟山海关。在那个悠然飘散着历史芬芳和大海雄关歌声的小城,度过了一周的难忘时光。除了学习,于晨昏徜徉在小城老城的大街小巷,感历史云烟氤氲,看天下长城第一雄关的巍巍其危,听山风呼啸,大海喧嚣。每一天,山城粉色白色黄色的蔷薇映着暮春明艳的阳光,舒展着阿娜身姿,热烈拥抱初夏。在流连山水,在纵情并不久远的几百年前清军入关,吴三桂倒戈,山海关铁马冰河的历史和陈圆圆的女子传奇中,品悼关城沧桑。也激动于海上日出之瑰丽,也慨叹于关城夜色之宁静,也震撼于东黛河碣石的传说,也陶醉于大海深蓝的动荡。春天在美丽的关城画上了休止符――

        初夏,我种在阳台上的莱,幻想中蓬蓬勃勃兴兴向荣的芹菜油麦菜,娇羞可人的小辣椒,在星星般的点绿给人以希望后,迅速夭折了,我不是好的农民,不是农民的好女儿,我播种了春天,却没有一个绚烂的夏天。那一园一园的牡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园”。甘州的夏天,第一次这样惨淡黯然,我生命里的夏天,第一次没有芳艳。笔底下抑不住泪眼长叹,掩不住心海茫然。一次次尝试着去看夏之绚烂,一次次败给了一颗爱慕虚荣的心。惆怅悲叹失望焦虑,涂满了晴朗的天空。在辗转不眠中,在夜阑星残时,反问自己,扣问苍天,控诉命运。一次次琴隔山水遥迢拭去心泪,送万分安慰。多少长叹也挽不住芳华流逝,夏天终于过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来喜欢刘禹锡此诗豁达豪迈乐观之精神。“万类霜天竞自由”,吟诵毛泽东写秋的诗词,再没有骨气的人也生出几份豪情,再悲观的人也产生慷慨激昂之气魄。“层林尽染”“深红浅黄”,生命以另一种姿态更加有力地在大地奔跑挥洒书写。我相逢了未知的自己。所有的忧愁所有的哀叹被清峻的秋风吹散。第一次荣任最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教坛二十载春秋,机缘巧合,不曾体味过班主任之酸甜苦辣。闺蜜今秋光荣从班主任岗位退下,真有“功成身退”之美滋滋,撰文抒欣然之情,说自己将开始认真好好爱自己,过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同样四十有几的我却从零开始,去挑这么一副不太轻松的担子。友人们戏称“老骥伏枥”,我自谑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生就这样不期然有一个拐点出现。没有经验,但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伤淡泊名利的从容,有一点不计得失的傻,有几份尚存的天真,于是“老班”工作开启人生新旅。忙着,累着,但也收获着,感动着,成长着。

         《秋色满园关不住》,河西学院的秋色是送给2017年秋天的礼物。那些俯拾皆是的所谓“诗歌”是工作、生活之外栖在灵魂芳草地的精灵,夜夜安慰疲惫夜归的心。

        冬天没有雪,我的北方是一个暖冬。在渐渐熟悉了工作之后,思想一点一滴像散落在地的珠子需要收拾,给冬天一份答卷。曾经随波逐流,斜眼看人间三千繁华,冷眼看那些蝇营狗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漠然面对流言与蜚语,恬然淡然接受冷眼与排挤,让他去争,让他去抢,又能比我争到什么,抢到什么。我抱一份冬的沉默与宽容,笑吟雪花,慕那雪夜起行访友的东晋风流,我自在一片心之芳草地怡然自乐。毁亦如何?誉亦如何?

       可终还是没有修练得道。年终工作以一堂希沃展示课和一个精品团队汇报给自己一份交代。原来我还是在意别人的眼光与称赞。人性的弱点,即使读了几十遍卡耐基也枉然。但,我相逢了未知的自己,虽然不是最美的相逢,但这是冬天雪的期盼,期盼另一个春天。

        这一年,微信点点滴滴留下或温馨或美好或悲伤或惨痛的记忆。时光老去,吾心也老去,记忆淡去,爱恨也淡去,唯有微信记载的心情让即将逝去的2017留下一些倩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17年逝水东流,剩下二十几个小时,我将打点心情,打扫卫生,迎接2018年的钟声。

张兆生

文曲星文学社刊物委员会主任张兆生《我的2017》王文、李明娟散文点评

     每年总是感觉很快就过去了,甚至很多事都没来得及思考,以至于总结一年的事情无从下手,也无啥可写。无论上学、工作,每到年终总结就发愁,写啥?没去抢险救灾,没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就官话、套话连篇,成绩吹嘘一通,不足轻笔一抹而过。说实话我在单位也写了部门总结十几年,就像写格律诗,实的对虚的,虚的对实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只有业务数字是无法骗人的!

      扯远了,无论如何,一年下来还是有许多感人故事值得收藏。读王文女士和李明娟女士的同题散文《我的2017》,才知道原来总结也可以这样写,那我几十年的总结岂不都是绣花枕头?两位女士虽未同谋,但其心相通。二人又都是教师出身,肩负教化育人的责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师德,专心教学育人,不屑于俗事之争,守着自己那片寸心净土。

      王文女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击,痛苦、焦虑甚而崩溃。但她迅速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将病魔赶走,对她来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即使平时她也是保持善良平和心态,能迅速从状态不佳走出来,都是平时涵养积累的结果!“学会珍惜,学会放下,抓住快乐,努力拥抱阳光和自己。”

       李明娟女士,淡然面对生活的不公种种。“曾经随波逐流,斜眼看人间三千繁华,冷眼看那些蝇营狗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漠然面对流言与蜚语,恬然淡然接受冷眼与排挤,让他去争,让他去抢,又能比我争到什么,抢到什么。我抱一份冬的沉默与宽容,笑吟雪花,慕那雪夜起行访友的东晋风流,我自在一片心之芳草地怡然自乐。毁亦如何?誉亦如何?”挥手自兹去,何须论短长,这是怎样的胸襟?

      二位女士文笔流畅,语言朴实,结构严谨,衔接自然。一年总结,燃情四季,暖暖情愫,文采斐然。倾亲情友情于笔端,寓生活点滴于哲理;剪断三千烦恼丝,唯留一颗平常心;让烦恼消弭于无形,献绝佳之心灵鸡汤。

冬至又至

李明娟/木子(甘肃)

         时光荏苒,一岁匆匆去。冬至各种饺子秀和祝福在一个虚拟又真实的空间炫着。

         诸葛亮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今日冬至,竟然有点坦然淡然漠然,意兴阑珊。难道真的“遂成枯落”。

        夜来诌了几首诗,聊以敷衍这个节日。但终又有所不忍,心中怔怔。翻着微信,各种微友的冬至问候与祝福,即使大同小异但总是一份心意。我只回简短的原创问候祝福:阖家辜福安康!

        散漫中,想起了去年冬至。那一天,二十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相逢,云子,那个有着“游侠儿”豪气的同学,从新疆回老家在张掖下车看我。二十五年不见,但一见的瞬间,二十五年似乎没有距离。同窗之情,就这样毫无嫌隙。短暂的只有一顿早餐时间,但时光倒流,青春往事涌上心头。在青葱岁月,云子是很坏的学生,但是让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坏学生。关于他的传奇太多。闺蜜说青春剧《匆匆那年》感觉就是写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脚本。云子的剧,如演出来,何尝不是匆匆那年。一本诗集和新疆特产,是云子送的浪漫。

         冬至除了吃饺子的习俗,还有冬至饭。冬至饭以各种形状的小面丁为料,汇以红豆等。去年冬至,与几位文友相聚文雨静心女士家,二十多年张掖媳妇却第一次过很民俗的冬至。彩色面做的菱角、豆丁,雀舌,小元宝。当我们把最平凡的生活过成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人生也就没什么怨忧遗憾了。

        冬至开始就入九了,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北方尤为明显。九九八十一天,整整三个月,从冬走向春。从头九二九冻破碴口,到九九加一九犁铧遍地走,正如“山重水复疑无,柳暗花明又一村”,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以前不知,小时候家里条件差,也许故乡没有吃饺子习俗。但冬至还是会有肉饭。有些人家已杀了年猪,最美不过酸莱猪肉炒粉条。小孩不管风还是俗,也没有什么满天飞来飞去的祝福,也不知敷洐出的故事,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享受一顿肉饭,快乐和幸福就那么简单。

        再后来,生活越来越好,科技发达,从手机短信到qq到微信,文字的传播,对传统节日中所寓的传统文化传播广泛而又有点粗滥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在网络世界一波诗文潮流。我亦其中扔几块石子听一微响看一点小涟漪。并没想着文化这么大的事,只是个人一点点小情绪,让一个冠了名字的日子有一份温情而己。

        冬至又至,与闺蜜相约去浪一下,忙忙碌碌,庸庸俗俗,浑浑噩噩日子成一种定势,怕就这样让自己沉在社会这只大酱缸里而不知。即使不能优雅地老去,也别被生活日子弄得蓬头垢面烟火十足。偶然跳出来,今天去喝一杯咖啡。

         冬至,一个普通的日子,你要过成节日就是节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