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洪水中,他们以背为船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1-09-15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洪水中,他们以背为船

    文|华静

       入伏后,室内若不开空调的话,即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会出汗。于是,周末的一天,关好窗子,开了空调,沏上一壶茶,然后,拆开朋友们最近出版的新作,准备一本本阅读。

       恰在这时,来了一个电话,显示是从江西打来的。

       我接通后,竟然被那并不熟悉的声音所撞击:我很好,梅娃子。你别记挂我。我已经被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喽。你在听吗?我是你妈妈。不用回来,你上你的班。我很好。

       那语气,和着方言穿越空间在我眼前幻化出一片温暖。

       肯定是打错电话了。但我该怎么回答?

       我忽然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我或许和这位妈妈女儿的手机号只有一个数码的区别,她却错拨给了我。

       定了定神儿,我说:大姐,您好。听到您安全了,我也很高兴。我们有缘分,让我听到了您的声音。您再重新拨一次号,就能听到您女儿的声音了。

       “好啊,我再拨一次。我是打错喽。” 给急切想知道妈妈是否安全的女儿回电,这位妈妈的心情,她女儿的牵挂,我都理解。

       电话没有再打来。想必母女两个已经联系上了。

       安全了。这就是好消息。这位妈妈的声音成了我删除不了的记忆。

       女儿在等妈妈平安的消息,那种焦急的心情无人能安慰。不在一地,母女两人的心却在一起。藏不住牵挂的心情,一句“安全了”,就回答了很多很多的问题。

       我开始关注抗洪抢险的消息。江西,安徽,湖南,重庆贵州等20多个省受灾,站在洪水前面的,是各行各业参与抗洪抢险的人们。那些平凡的人和事,那种金子般地真情,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在这个夏季里沸腾。

       来自抗洪一线的真实故事,不用任何描述,亮眼的情节就在眼前。只一念而已,重复的信息便拥挤着飞到了心里。

       7月11日抖音镜头里的一个画面:持续降雨导致洪水涌进江西吉安泰和县澄江镇黄岗村村民们的家中。在被洪水所困的情况下,消防员刘顺将一个小女孩用救生衣包裹好,背在自己身上。救援过程中,小女孩趴在刘顺肩膀上安心地睡着了……

       这个消息和画面被很多人转发了,记得有一个标题是这样写的:“致敬,洪水中温暖的力量”。

       “6月以来,全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防洪抢险工作迎来了最高峰。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救援队伍和受灾群众一起面对困难,他们以血肉之躯为堤,以宽厚脊背为舟,在汹涌洪水中,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所以,就有了那句温暖的表达:“有一种依靠,是载着我美梦的肩膀”,所以,才有了那个消息的另一个标题:“以背为船,安心入眠。”

       年轻的刘顺或许不知道,这一刻,他的肩头,就是小女孩甜蜜的梦乡。

       网友留言:“这画面太有爱了。”

“对战士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崇敬与爱戴。国家有你们,人民心安。”

       “希望洪水早日退去,你们都平安回家。感恩。“

       刘顺背着小女孩的同时,手里牵着一根绳子,与战友们前后左右相互作为依靠。靠着这根维系生命的绳子,他们在汹涌的洪水中穿行。救援,在特殊的环境里,有时仅仅靠着一双手,一个肩膀,一种责任就能完成。

        7月15日,救援部队在鄱阳县昌州乡陈高村搜救被困群众时,发现两位留守老人。他们搭好梯子想接老人到冲锋舟上。无奈水流湍急,水位又高,梯子不稳,老人不敢往下走。消防员蒋萌萌立刻上前用胳膊抱住门框,用脚勾住墙沿,用身体当了“船锚”,才使得两位老人放心地顺着梯子下到舟上。

       这个新闻的标题是:“以身固船,护你周全。”

       而让人记住不忘的,还有这消息后面的那句充满情感的话:谢谢你为江西拼过命。

       7月12日,江西鄱阳镇一名9个月大的幼儿突发疾病,年轻的消防员将孩子接出,途中却遇洪水堵路,消防员用脸盆作船,将孩子放在“小船”中,小心翼翼地蹚过齐腰深的洪水,将孩子和家人一路护送到安全区域交接给医务人员。

       所以,又有了一个消息的标题:“一只小船,载你脱险。”

       我依稀听到了消防员赋予这标题的另一个含义:“我爱着这尘世间的美好与疼痛。”正如抗洪一线士兵们发出的那一句“洪水有我们”一样,照亮了前面的路,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与洪水较量,比的是意志,拼的是韧劲。”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灾难面前,我们国家的医生、军人、警察、消防员、基层干部,始终都冲在一线,坚守在第一线。

       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相牵相联。“风雨无阻向前”。平民英雄,有着疫情无法击垮、洪水无法吞没的信念。

        2020年的一幕又一幕勇敢逆行的视频画面里,有那么多那么多年轻的身影。灾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保护着我们的家园。

     “防汛,已经进入战时状态。”几公里的河堤加固,他们义无反顾,彻夜抢险固堤,面向洪水吃着午饭,长时间站在水中运送沉重的沙袋、块石,几十趟、几百趟地拖到河堤溃决处。皮肤晒黑了晒红了,脱皮了起泡了,长时间站在洪水中,双脚已经被泡的“面目全非”。

       不忍直视那双在水中浸泡了20个小时的脚,心疼抗洪现场的战士们疲惫至倒头就睡的状态,他们太累,太累......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道生命安全的防线。

一个战士长期浸泡在洪水中的脚

       还记得1998年抗洪时的那个场面吗?当沙包沙袋跟不上的时候,年轻的士兵们毫不犹豫地跳入凶猛的洪水中站成一排,用身体连成墙,那种与堤坝共存亡的精神,是正直情怀的写照,传递着时代的感动;那种不平凡的坚持和勇毅就是伟大的壮举,他们让爱与奉献成为社会主旋律.......

       还记得那张照片吗?1998年抗洪结束,一名老将军在站台上送走了自己的士兵,他泪眼朦胧地望着那些年轻的士兵远去,情不自禁地举起胳膊给他们敬了一个礼......

       从1998年到2020年,时间虽已流逝,但英雄的本色没有变,祖国需要的时候,一声令下,责无旁贷。

       2020年抗洪救灾,多少人的大善大爱在洪水中无限拓展。暴雨中,坚守在抗洪一线,不分昼夜,轮班抢险......

       以背为船,以背为桥,以背遮山,以肩为梯,以肩为椅,甚至,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他们是战士,是中国军人,可也都是年轻的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宝啊。

       “泥水解乏,沙袋护家”。那些弯腰用浑浊的洪水洗澡的士兵们义薄云天,有着朴素的情怀。朴为专一,素为纯粹。2020年的这个夏天,不分兵种,他们统一的称号就是:人民子弟兵。

       “你今年多大?”

       “ 18岁”“20岁”“19岁”“22岁”......

       2020年的历史页面上,祖国和人民铭记住了他们闪耀着青春芳华的年龄。

       经历了大灾大难,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沉淀在他们身上的多重情感更加丰富,更加丰满。

        还有那些已经退伍的老兵们,他们请求参加防汛抢险的一封封请战书上写着:“若有战,召必回。” 随时准备归队。

        还有刚下考场就上“战场”的高考生,受父亲影响,成为了最年轻的“守堤人”。

       还有身在外地返乡抗洪的青年,“家乡需要我”,他们携带着大量防汛物资赶回家乡,24小时轮班加入抗洪抢险队伍中。

       “那真是瓢泼大雨,洪水来得急、来得猛,河水两天暴涨两米多,我长这么大,也经历过1998年的大洪水,但从未见过昌江涨这么大的水。”水位接近堤面,险情不断。62岁的老人仍心有余悸。

        “这个坝是我们父辈祖辈一担一担挑起来的。”有的地方,建子坝,成为唯一的生命线。多少人从五湖四海赶来,不畏艰险,守护生命,守护家园。

        .......

       这都是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大片的素材啊。

       若干年后,当所有的经历者回首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一定也将会被“影片”中还原出的那个自己曾经做出的平凡壮举所震撼。

       心中的希望,有时会在某一刻最真切。

       最近,一张远征军娃娃兵的黑白照片在网络流传:十一岁的娃娃兵面带笑容,他的背后是行进的队伍。

       一位83岁的老人看后,老泪纵横:“这就是我啊!”

        一张照片留住了老人曾经参加远征军的一段经历,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走过来的他,竟然是第一次看见年少时的自己。

       “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心中有光,晨光微露也是别致风景。

       所以,《洪水中 他们以背为船》还蕴含着另一层心意:对所有放弃个人所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人,我们都应心存感激。虽然,“以背为船”的人们并没有在每一条河前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唱给他们的那首歌,人民不会忘记。

(原载于2020年7月22日《新民晚报》新媒体客户端)



12



   李明新  

      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北京曹雪芹学会原秘书长。中国红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史学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教育厅特聘传统文化专家。出版作品:散文集《神会乾隆》、《再读秋天》;诗歌合集《七叶草》,发表报告文学、文化散文等百余万字。专业著作:《北京植物园志》、《曹雪芹纪念馆》、《北京植物园》、《卧佛寺 樱桃沟》

       华静唱了一首歌,爱的激流涤荡着读者的心灵。
       因为“爱着这尘世间的美好与疼痛”,华静把自己的心化作载舟的清溪:这舟是那些“以背为船,让灾区人民安心入眠”,关键时刻抢险救灾的千千万万人的脊梁,是灾难面前,始终都冲在一线,坚守在第一线的我们国家的医生、军人、警察、消防员、基层干部,也是华静美好的文心。她让我们在滔天的洪水中牢牢握住了那根维系生命和爱的绳子,她让这根绳子温暖着我们的身心。
       文心如水,水可载舟__华静为“舟”唱了一首歌。

华静

笔名丹琨、元琪。高级编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第三届中国产业报协会“十佳编辑”。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代表。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出版诗集《有梦在前头》《那只安抚我灵魂的手》《给相遇多一点时间》。出版随笔集《给心找个家》《送给自己的玫瑰花》《旧铁路上的寻觅》。出版报告文学集《梦里梧桐》。
出版《华静文丛》三卷:《挂满情怀的生命树》《那一片诗情牧场》。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香格里拉的从容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愿灯一盏    照亮迪老西行路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我在祖国的大地上走去走来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每一次回头都是思念






周末散文有约





   李培禹| 我和迪兄的约定 

   李晓青|嘉宾有言

2020·7·31(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西河渡

   李培禹  著

   红旗出版社

      山水游记散文集《西河渡》,是红旗出版社2020年新年伊始推出的“散文名家名作集锦”丛书之一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