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导致2.16亿人大迁移!地球,到底怎么了?【拯救地球系列】

 百万庄通讯社 2021-09-15



编者按:近年来,人类所面对的气候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变化”层面,而是已经演变成为“危机”。特别是今年,此起彼伏的极涝、极旱……整个地球,整个人类,似乎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巨大危难。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物种可以幸免于难。地球怎么了?只是2021年的个例,还是将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

围绕近来全球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等现象,小百通采访到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外交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对这场“危机”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讨论。今天为您带来本次系列专访的第一篇,详细分析,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了?


暴雨洪涝、山林火灾,本应该被冰川覆盖的南极持续“绿化”,原本干旱的沙漠竟发起了大水……


△ 从左至右分别为美国西部极端干旱、澳大利亚山火、欧洲洪水、中国郑州暴雨、希腊大火、朝鲜暴雨。

9月13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更新版风潮(Groundswell)报告发现,气候变化日益成为移民的强大驱动因素。2050年之前,可能迫使全球六大地区2.16亿人在本国国内迁移。报告称,这种国内气候移民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2030年,2050年之前持续扩大并加剧。

报告指出,到205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内气候移民有可能达到8600万,东亚太平洋地区4900万人,南亚地区4000万人,北非地区1900万人,拉丁美洲地区1700万人,东欧中亚地区500万人。

天啊,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咋就“乱套”了呢?!

1

对于近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中国气候变化风险与综合减灾领域专家孔锋博士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

“就像我们用锅烧开水一样,当水是凉的的时候,水面是纹丝不动的——这个时候的气候状态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当水煮沸或者是水温度偏高的时候,水面上就会出现波澜——这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综合效应。而这也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总体特征。”

这个分析很有画面感。

说到底,极端天气的出现,其实是“全球变暖”的“锅”。


“在农业社会,我们说的是气候变率,不是气候变化;现在这种变化已经上升为一场危机。事实上,早在2017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任后就已经用到'气候危机’这个词了。全球气候的总体趋势是变暖的,而极端气候在强度、频次和破坏性上也是趋于增强的。”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更典型的特征——从社会和经济叠加等效应分析,中国东南地区人口密集,同时也恰恰是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和影响较大的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这一带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峻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这种趋势下,极端暴雨事件可能还会发生,甚至强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而极端干旱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孔锋分析。

2

整个世界休戚相关。

今年,欧洲、美国、亚洲……很多大洲,很多国家都遭受了暴雨灾害的侵袭。最不能忘记的是,7月下旬,发生在中国河南的极端暴雨。

孔锋表示,今年郑州的这场暴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所发生的。而这种气候变化,本质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影响导致的。

碳排放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幕后真凶”。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行为,使在大自然中存储上亿年的碳元素,在短短几百年之中“瞬间”释放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会受到长期历史排放的累计影响。因此,在判断责任的时候,要放在时空的概念下进行。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利用能源原料,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而在当时,我们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被他们侵略或者是被他们奴役的一个状态,还没有进行现代化建设。”

孔锋表示,以中国为例,使用化石燃料等,仅仅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这是一个高峰期。但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算起,中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总量,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 中国和主要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1971-2019年)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图片制作:世界资源研究所】
尽管如此,中国目前还是做出了同发达国家平均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大致相当的“减碳”承诺,这其实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完全不平等的发展时机下,所作出的非常具有领导力的、有责任的承诺,给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作出的表率。

3

“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来说,全世界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它是破坏性的极端事件。但是对于气候变暖平均状态来说,可能有些国家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甚至他们看不到效应,就会产生一些分歧。这是当前的状态。”

“总体而言,全世界已经有近半数的国家开始在碳中和这条路上摸索,并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进行了一些具体的碳中和实践,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也有了具体的规则或者正在研究。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国家,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问题的掣肘,还没有开始意识到,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个问题。”孔锋强调。


△ 山东荣成北部海湾附近,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发电。

孔锋表示,现在来说,极端天气只是在一些局部地区和领域开始出现,还没有呈现出系统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这种现象正在相互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坍塌”的阈值正在逼近。
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因此,全球必须通力协作,采取措施,尽快控制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从未来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预估来看,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在考虑所有排放情景下,至少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升高。

报告认为,除非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否则21世纪将超过1.5℃和2℃。预计全球持续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水循环,包括其变率、全球季风降水以及干湿事件的强度。

4

“如果我们采取现阶段的防控措施,最早也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把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如果我们不能把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那么未来的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

“在高纬度地区,俄罗斯已经出现过石油管道和基地塌陷的现象。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比如存储在冰冻层的细菌病毒释放等问题;对在永久冻土层上建设高铁、公路等项目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将对在高山深谷地区建立的水电站项目产生很大影响。此外,对于海洋岛屿国家来说,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危害则是致命的。”孔锋分析道。

“这是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当然气候变化也有有利的影响,这也是全球达不成共识的原因所在。”孔锋分析,“有些地区的气候原来不适宜种植庄稼,但是气候变暖之后就适宜种植庄稼了。所以,一些国家在一些具体的议题上是不签字的,不同意当前控制'碳排放’的措施。”
气候变化有利有弊,但总体来看,是弊大于利的,这也是需要全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变化,或许将让整个人类社会,全世界当前的生产模式、发展模式、全人类的活动方式,重新“洗牌”;甚至需要产生一套新的规则、新的方式、新的范式,去适应新的气候状态。
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极端天气,

我们该如何防范?

气候领域,

能否成为中美两个大国携手的“绿洲”?

……

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小百通先卖个关子,

我们将在后续的拯救地球系列中,

为您一一破解!

- END -
受访专家 孔锋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采访、撰文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