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滨河公园

 唯我英才 2021-09-15

滨河公园 百姓休闲 市井繁华

专访保定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新莲池书院院长郑新芳

本刊记者 孟趁景 张天宇 摄影 邵静 实习生 焦飞越

一河护城,积淀出繁华万千;一园储秀,滋养着人生百态。

9月9日下午,短暂的阴霾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散步依护城河而建的滨河公园,但见游园者闲庭信步,健身者汗水淋漓,下棋的、遛娃的、咿呀悠扬唱歌的和唱戏的,众生百态,不仅倾诉着市井繁华,更充分展现着公园城市保定的勃勃生机,体现着品质生活之城保定的悠闲舒适。

滨河公园,位于保定市区中心,环旧城护城河而建。资料显示,其于1974年建园,时占地面积4.8公顷(73亩),分为西、北两部分。后于2000年进行了扩建改造,总面积增至约15公顷(219亩)。与保定其他城市公园与口袋公园相比,滨河公园的突出特点是充分融入城市骨血之中,已然成为百姓休闲的乐土,城市烟火的载体。

保定著名历史文化学者、新莲池书院院长郑新芳对滨河公园有成熟研究与深刻思考,2003年他就撰写了《休闲园林艺术评析赏谈》在《保定晚报》刊出,占了整整一个版面。今年他又撰写《滨河公园十景》10篇文章,一一介绍园林景观。他介绍说:“多年来,保定市非常重视园林文化的建设,市规划局约请中国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来保定实地勘察,园林设计大师端木山为项目负责人,亲自参与设计,从西关经北关再到东关,沿护城河内侧兴建滨河公园新景观。设计方案一出,2000年9月开始分段施工,到2002年3月大部分陆续建成。

公园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导,突出市民休闲和保定民俗的特点,形成滨河公园十景,既美化了城市,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诸多场所。特别应该提及的是,景观园林充分展示了当代新的审美情趣与传统园林美学结合的特点,堪称市民休闲园林艺术系列建筑的典范。”

新美学

图片

品质特点突出

改、扩建后的滨河公园,以植物为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适宜市民休息、娱乐,是一座开放型带状公园。穿梭其中,亭台相依,水桥相映,绿荫处处,小径幽深,独特的园林之美,让人流连。着眼百姓休闲,充分融入园林设计,滨河公园特点突出。针对此,郑新芳院长总结道:“滨河公园这组园林设计的突出特色是:第一,选址好。治理中的护城河,水越来越清,景越来越美;第二,定位好。既不是为少数人建造的私人园林,也不是为了开发旅游重点建设的大型公园,而是着眼百姓的休闲系列园林;第三,在传统园林建设基础上创新,融入新思维、新理念,体现新的美学思考。”

着眼民生,立足民乐,滨河公园可谓以新美学理念,提升了百姓休闲生活的新品质。在我市大力推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进程中,滨河公园承载的现实生活,已成鲜活而生动的例证。

新乐土

图片

便利百姓生活

9月9日下午,市井印象空竹园中,正在抖空竹的肖丽神采飞扬,动作流畅。斑斓飞舞的空竹轻盈潇洒,如同多彩悠扬的生活般欣欣向荣。已经六十多岁的肖丽是市空竹队的一员,已喜爱空竹十几年。她说,滨河公园离家近,空气好,专门为空竹爱好者开辟的空竹园,是方便锻炼的好场地。

空竹园,只是滨河公园身为“百姓乐土”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场所在滨河公园中随处可见。斋舍山墙北侧,是百姓练歌的专场;翠羽丹林中,遛鸟的、下棋的、跳舞的、健身的、遛娃的、生活气息浓郁;市井印象中,练武的、抖空竹的、大松树下拉二胡的,“人以群分”,已各自有了固定地点;侠骨松风,是武术爱好者的据点,练武术的、跳交谊舞的、斗狮子舞龙的、甩鞭子的,各得其乐;梨花伴乐,是戏曲爱好者的乐土,被称为“保定戏剧大舞台”;京门虎踞,令人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接受着历史文化的熏陶;布阵对弈,槐香棋韵其乐融融;消暑纳凉,幽谷涵香赢得游人青睐。

“园林景观,景为人设,造景要适合人的活动,位置、设施、环境、气氛都应体现人本思想,人的存在也丰富了景观的内涵。”郑新芳院长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滨河公园在突出园林设计元素的同时,亦充分表达着“百姓休闲生活”根本属性的特点。滨河公园,诚如设计专家所言:为恢复保定古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风貌,突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改善城区自然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必要的休闲活动空间。

新颜值

图片

“十景”集萃如珠

紧依被比喻为“古城项链”的护城河,滨河公园“十景如珠”,集萃起一路旖旎。

滨河公园,随处可歇可观。细细品味,景观均非泛泛,而是集保定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游园之趣、休闲之乐于一体,全面展现着保定深厚的底蕴与丰富的民俗。

郑新芳院长基于长久的研究与严谨的考量,延续设计者的意图和建设施工的改动,将滨河公园精华概括为诗韵荷风、翠羽丹林、市井印象、渡水寻芳、梨花伴乐、往事泉涌、侠骨松风、京门虎踞、槐香棋韵、幽谷涵香十景,统称“滨河公园十景”。听他娓娓道来,一幅隽永的生态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

滨河公园十景之一:

诗韵荷风

图片

□郑新芳

多年来,保定市非常重视园林文化的建设,市规划局约请中国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来保定实地勘察,园林设计大师端木山为项目负责人,亲自参与设计,从西关经北关再到东关,沿护城河内侧兴建滨河公园新景观。

设计方案一出,2000年9月开始分段施工,到2002年3月大部分陆续建成。公园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导,突出市民休闲和保定民俗的特点,形成滨河公园十景,既美化了城市,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诸多场所。特别应该提及的是,景观园林充分展示了当代新的审美情趣与传统园林美学结合的特点,堪称市民休闲园林艺术系列建筑的典范。

大西门外,护城河水悠悠流过。河边现存几棵古槐,粗壮挺拔,枝繁叶茂,就像历史老人一样,是保定历经沧桑的见证。为了营造文化氛围,在它的北面,仿照全国闻名的莲池书院,东西各开了一面湖塘,东面的大,呈扇形,西面的小,呈方形,中有一石板小桥连通。湖塘种植莲藕,放入金鱼、鲤鱼。夏秋季节,岸柳婆娑,古槐摇曳,菱藕飘香,锦鳞潜游,是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湖塘之北精心点缀了一处建筑小品:斋舍山墙,可以观赏,令人体味保定深厚的文化积淀,发思古之幽情。斋舍山墙西侧绿地上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白玉石,上面刻有书法家崔泽书写的《斋舍墙碑》,文字如下:

此墙原立于保定火车站迆东建华南路东侧,今十方商贸城内。这里曾是明代灵雨寺十方院月潭院,清代乾隆行宫旧址。清末民初,在这里曾建畿辅大学堂、农务学堂、河北大学等。学子多爱国博才,桃李满天。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这里的学生。这里可谓全国著名学府胜地。此墙原为末代状元刘春霖题书的学生“斋舍”。今将原墙移至古城新园重修而立,以扬保定历史文化积淀。保定市园林局立。崔泽题书。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日。

图片

斋舍墙碑说明,斋舍是十方商贸城建造后仅存一处斋舍山墙,为了保存而移至此处。那里远在明代是兵部尚书郑洛的私园,后改为十方寺院,清代辟为皇帝行宫。晚清到民国,此地兴建过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农务学堂、河北大学等历史名校。此河北大学不是现在的河北大学。现在的河北大学是上世纪70年代由天津迁来的,其前身是天津工商学院、直沽大学堂。民国时期保定的河北大学则是本土畿辅大学堂等延续发展来的。

我于4月26日再次专程去采风参观。诗韵荷风景观地人很多,但独有一中年女性引起我的注意。她在斋舍山墙北侧栏台上放了一部音响,左手拿着话筒,右手执一柄粗大的毛笔,边唱歌边在水泥栏台上用清水漫不经心地写字。她唱歌用声不是很大,但浑厚悠扬,很多人坐在长廊木凳上专心聆听。也有些游人为歌声吸引,驻足围观,但没有人干扰她。

诗韵荷风景观占地6173平米,移建莲池书院,荷塘为主体,点缀了河北大学抑或畿辅大学堂的斋舍山墙建筑小品,突出了保定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景观品位很高。

离退休的老人们和业余时间带孩子游玩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诚如设计专家所言:为恢复保定古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风貌,突出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改善城区自然生态环境,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必要的休闲活动空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采风体验有感,吟得一首七律《诗韵荷风》:

大西门外水泠泠,曲池垂柳任晚风。 

上下怡然游锦鲤,高低错落挺芙蓉。 

睡莲有根浮塘面,青荇无声荡水中。 

斋舍夕阳添诗韵,棋盘落子两三声。

2021年05月29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二: 

翠羽丹林

图片

□郑新芳

翠羽丹林,从诗韵荷风以北,沿护城河景观至建民桥南,占地约6213平米。

保定民间历史上就流行养鸟的习俗,遛鸟、赏鸟哪条街上都不乏其人。翠羽丹林景观建设之前,这里河的对面是有名的鸟市,鸟儿可以在这里自由交易。后经整顿鸟市迁走了,其对面即此处原为平地,人工堆土起坡,时高时缓,连绵起伏。除沿河垂柳外有高大的白杨树、低矮的龙爪槐,有红枫、雪松,有山桃、木槿等。这里林木蓊郁,错落有致,碧草如茵,野径纵横。林木掩映中,四角攒顶之方亭翼然,亭子两侧游廊曲折,清幽安谧,更多的地方布有石凳、木椅供人休闲。几乎每一棵树上都高挂鸟笼,几乎每一个鸟笼前都有一位长者,站在那儿,背着手侧着脸与鸟交谈。玉鸟、翠鸟、画眉、百灵、蓝靛颏、鹦鹉,还有许多不知名字的鸟,歌喉清脆圆润,悦耳动人。

由翠羽丹林不由想起保定籍作家梁斌的《红旗谱》,其中用几十页篇幅写了“鸟儿的风波”,当然所写的是他家乡蠡县的事,可那也是保定府的辖地呀。按冀中时令,每年春天麦穗刚刚黄尖时,有蓝靛颏由南北归,每年秋天棉花掉朵时,有红靛颏由北往南去。春天时,朱老忠家的大贵、二贵,严志和家的运涛、江涛捉了一个蓝靛颏,穷人家的孩子一心想的是农事,他们说这鸟儿可以换头牛,也可以换辆车。他们插了鸟笼子,春兰姑娘做了绣花的笼罩子。他们拎着鸟笼来到锁井镇集市上,被地主冯兰池看上了,抢夺不行就出钱买。冯兰池与几个财主竞价,出到30吊,可兄弟几个就是不卖,他们巧妙周旋,夺回鸟笼跑回了家。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稍有疏忽,蓝靛颏被猫吃了,换头牛换辆车成了泡影。为了这鸟,大贵后来还被怀恨在心的冯兰池勾结官府抓了兵,引来一系列灾难。不说故事,就说这逮鸟、养鸟、遛鸟、卖鸟、买鸟,梁斌写得那么仔细真切,那么生动,保定人养鸟习俗可见一斑。

当然现在许多鸟儿被国家列为保护对象,但养鸟的人在街头巷尾还是屡见不鲜。我不养鸟,但只要路过,总要习惯性地驻足观赏一阵子。

瞧,龙爪槐上悬挂着鸟笼,曲栏挂钩吊着鸟笼,剪平的黄杨树绿化带上放着鸟笼,草地树荫里排列着鸟笼……一鸟呼唤,开腔亮嗓,百鸟齐鸣,宛转悠扬。

在这里遛鸟的多是老者,他们对着自己的鸟笼子兀自站立,驼背侧头,久久地注视着自己的鸟儿,有时也吹吹口哨撩拨逗弄它们一下。他们或是忘却了当年战场上的硝烟,或是忘却了当年工厂的劳碌,或是忘却了职场的是非恩怨,时过境迁,什么都放下了,他们的心很静,我敢说他们的休闲是令人艳羡的长寿之道。

图片

这里也有下棋的、跳舞的、领小孩玩的。在游廊和敞轩地带,竹林书画社的一些老先生过去很多年在这里共赏书法,他们将书法作品挂在绳子上,像小型书法展,供游人欣赏。有位叫薄浪的老人,主动送我书法作品,我们成了朋友。有位叫苗笑寒的老先生,见我在他的书法前驻足欣赏,他说你喜欢就拿走,我说初次见面不能拿,你要钱我就拿。推脱了半天,他说那就给30吧,我说50吧,他说就30!我付了钱收藏了他一幅作品。他的书法简洁舒朗,有大家味道,至今我还存着。

休闲园林是在居住和游览的需要下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追求自然的野趣即为其中一种。翠羽丹林,仿效大自然又不拘泥于大自然,而是将自然艺术再现,更具独特魅力。

美在心中,情动于衷,写下《翠羽丹林》七律一首:

缓坡浅谷路弯弯,一夜青林谁染丹? 

蓝靛翎毛油亮翠,黄鹂歌喉玉声圆。 

翁妪侧耳凝情站,妇幼扦衣放任欢。 

百鸟齐鸣心愉悦,古城何处问休闲。

2021年06月05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三:

市井印象

图片

□郑新芳

市井印象景观,位于翠羽丹林景观以北,百花路建民桥至东风桥一段,建筑面积平米。这里花木扶疏,曲径弯弯。树木品种繁多,有冬夏常青的松树,有春绿秋红的五角枫树,有造型浑圆的黄杨,有随曲径延伸又修剪得平平的灌木丛,还有点缀期间繁盛的花草。行走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处造型独特的酱红色大理石建筑,上有书法家李璐庆书写的三个大字:古城图,刻有保定城建局老局长李松欣先生撰写的碑文。碑文如下:

此图系一九八一年春,保定市建设局李松欣、吕忠柱先生参酌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〇五年)北洋陆军学堂实测《保定府城图》的史料复制而成。全面标明了保定城沟、城门格局,衙署、军防、学校、园林、名胜、名居及有关公共设施等主要街道,胡同、河道的分布主要街道,胡同、河道走向、名称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保定古城的地名方位,是保定历史上第一张用近代科学的测绘方法实测而成的成图。现经保定市园林局参酌此图重新设计、构筑,并展示在翠羽丹林景区,以弘扬保定悠久的历史文化。

撰文李松欣。保定市园林局立。二〇〇二年。

这幅古城图,东边是大理石铺就接近方正的地面,长宽都有10几米,上面刻的是保定古城街市地图。四座城门和西大街、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定出了街市大体方位轮廓,然后按主要街道、胡同、古建衙署等等,细刻街道,重要之地刻上地名。地图的西南角却翻转翘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高高的“小山尖儿”。保定古城城墙东西角原本就突出一块,所以城图并非是方正的。有人看出保定城平面图像只靴子,有些夸张了,其实也不像。这古城图翘起的山尖儿,正是那多出的部分。所以山尖儿背面大理石上。成图周围有用水泥镶嵌石子做的河道、护城河方位与流经走向。

这是一幅立体的《保定古城图》老保定们到这里都要找一找,我在哪里居住过,我最熟悉哪里,我在哪儿上学,我在哪儿上班……哎呀,这时旧日的记忆和印象,一条条、一缕缕被牵出,让你回味无穷。我曾经几次来到这里,翻动脑海中的记忆。你看,老寿星们看图,磨叨清朝民国的事儿;老年人们回味打仗和经历的事儿;壮年人不禁忆起恋爱、成家、创业的事儿;青年人则说读书、高考、找工作的事儿。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没有那么多记忆,只知道脱光了鞋袜,爬上小山一样的“山顶”,然后一松手,打个出溜儿,摔了屁墩儿,却嘿嘿地笑,大人看了也很开心!由于孩子们天天打出溜儿,我想看碑文也看不清楚了。总是,这里使人们思往怀旧之地,到这里总是有挥之不去的乡愁。

图片

我寻访时,还发现市井印象这一景观区有三部人群常集聚。一是练武的,我去了几次都在下午,没能看到他们的雄武风采,只是一个“练武场”牌子挂在松树上,大概是我去的时间不对。二是“空竹园”,在一片树林子里铺着绿色尼龙地毯,三三两两的中老年人摇臂翻身做着种种花样,空竹嗡嗡作响,飞来飞去。有个青年女子,身材姣好,花样繁多,动作利索,赢得阵阵掌声。还见一棵大松树有围树的座椅,几位老者围坐树下,是拉二胡的。几把二胡,宛转悠扬,时不时地大家停下来,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他们的活动都有固定的地点,有大致固定的人员,兴趣一致,又能说得来,真是“人以群分”了。

图片

不知为什么,我每每到这里总爱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日本侵略者当年就从这儿用大炮将城墙轰开个口子,进入城内的。往事不堪回首。日本侵略者入城,登上城墙,挥动枪支,耀武扬威;进入城内兽性大发,奸淫烧杀,打砸抢掠,捣毁古迹。真正是:罄南山之竹,书恶无穷;决东海之波,流罪难尽。现在人们总说“岁月静好”,这岁月是怎么来的呢?没有针锋相对的斗争,没有流血牺牲,能静好吗?我觉得在幸福祥和的日子里,居安思危更为重要。

我多次到景观处查看、拍照,一字一字落实碑文文字。深感此处景观与“翠羽丹林”有别,将这一景从“翠羽丹林”独立出来,命名为“市井印象”,并撰七律一首:

河水叮咚岸柳摇,沿途风景倍妖娆。

林木接天遮日月,花枝漫地竟风骚。

图碑市井浮世象。百姓情怀涌心潮。

美景牵肠留脚步,东风路望锁烟桥。

2021年05月

滨河公园十景之四: 

渡水寻芳

图片

□郑新芳

渡水寻芳景观,西起环西桥,东至青年桥,占地16582平方米。护城河过东风桥转弯东折,于东风桥一带通衢大道东北一角放置了大大小小9个巨石雕成的白色圆球,球面花纹漏雕,球体中空。白天是大石球,晚上则有彩灯照射,光焰四射,美轮美奂。

图片

人们不禁要问:雕出漂亮的装饰花纹尚可理解,那直径一两米高的大球“中空”又是怎么雕的呢?从花纹空隙将球心掏空,谈何容易!实在是巧夺天工,令人赞绝。由此,沿河遍植垂柳,内侧是连绵花木植被,平处是草,隆起的是大叶黄杨和紫叶小檗两种灌木相间栽植,形成模纹,又剪得平平,弯弯曲曲似波浪涌动。最夺人眼目的是,护城河上凌空架起了一座大跨度圆拱白玉石桥——寻芳桥。桥贯通南北,河南岸是滨河公园,北岸是居民住宅区。昔日一水相隔,今日有桥相连。桥南头左侧树一碑石,碑文如下:

渡水寻芳

景区内遍植观花植物。春夏时节花团锦簇,芳香馥郁。河面横跨一玉带桥,游人至此渡水入园,寻芳观景。临河而建的弧形花架廊,是游人休憩、赏景、纳凉的理想场所。

沈理题。保定市园林局立。公元二〇〇二年四月。

文字简短,对渡水寻芳景观的内涵做了概括介绍。

图片

河南岸园林区桥西侧的花木之中用扁平体不锈钢材做了几头梅花鹿造型,鹿头上两只鹿角是两束分开枝杈的白色玻璃灯造型,日间银光闪闪,晚上灯光闪烁。小鹿造型更为活泼可爱,为游人平添情趣。桥东一带土坡上,幽草连绵,奇石散缀,林木葱茏。有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如白杨、泡桐;也有低矮的山桃、丁香、龙柏等观赏植物。小路隐于其中,可谓曲径通幽;也有凸显出来的,如曲折的游廊,攀援的花木。如果你站在桥上看东西两边,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图案都会令你神思遐想,如果你徜徉在渡水寻芳景区,无论在何处都会陶醉其中。

此景观的核心在于桥,是桥将景与人联系起来,使人走进了审美客体,使景有了审美的主人,更显得有灵气。桥造得好,景造得美。

那天我拍摄到这样一个镜头,在大树花丛一侧两个人坐在公园固定的座椅上,一人手执京胡,另一人手执月琴,他们前面端立一位年龄相仿的人,有滋有味地唱着京剧。看上去他们都是60岁左右的男人,旁若无人地演唱《四郎探母》,已全心进入角色。也许是刚刚退休,尚未融入滨河公园那票友众多、观众队伍庞大的大舞台,抑或是喜欢清静,陶醉于自我欣赏的小众人群,他们的专注与投入显露出内心的愉悦。

关于桥,《说文解字》解释“水之梁也”。中国关于桥的故事记载可追溯到神话传说中的周穆王,也就是那个出游驾八骏马,由造父赶车西巡天下去会见西王母的穆天子,伐楚以鼋鼍为梁。但这只是传说而已。据文献典籍记载,秦朝时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其无理,他要求返回。秦王欲在送行的桥上害死他,那时的桥什么样我们无从知道。太子该当活命,遇险无虞,所以才有以后在保定建“广养城”,养马抗秦以及荆轲刺秦的故事。

古代写桥的诗词名句很多,诸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故乡的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孤独的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荒凉的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繁华的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这是荒废的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伤心的桥。

为渡水寻芳景观,我也写了一首关于桥的诗,尽扫苦难与悲凉,歌咏保定人今天的幸福感受与美好憧憬,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所致。

悠扬婉转护城河,嘉木香花一水隔。 

积年绿水无渡口,今日白虹卧清波。 

银河不见隔牛女,游侣欣闻踏青歌。 

鸥鹭翻飞明年景,橹声欸乃任吟哦。

2021年07月03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五:

 梨花伴乐

图片

□郑新芳

保定滨河公园梨花伴乐景观西边与渡水寻芳毗邻,景观西起永华北大街,东至莲池大街,占地15869平米。沿河植毛白杨,再向南植乔木、灌木和花坪、草地等,有喷泉小广场,还有两段长长的藤萝架,藤萝架前面遍植梨树。

早春季节,滨河公园绿柳垂绦,梨花似雪,蜂蝶翻飞,一派春和景象。李白曾有“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的诗句,苏东坡也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描绘,他们都写柳树与梨花,穷尽了春天来临的诗情画意,用来描绘滨河公园梨花伴乐景观再合适不过了。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爱好戏曲的人众多,流行在北方的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在保定都很盛行,特别是保定独有的老调、哈哈腔等戏种,高亢刚劲激越,深受市民欢迎。街巷百姓能哼唱上几段的比比皆是,钟情戏曲有一定功力的票友也不在少数。梨花伴乐景观区就有几处票友集聚地,他们自带乐队,锣鼓、檀板、京胡、板胡、二胡、月琴、笙等等,演唱的有男有女,以离退休的老人为多,其中也不乏当年的专业演员。他们演唱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叫好连天。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酷暑严冬,这里都有票友和爱好者集聚。

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唐玄宗在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将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有云:“诸家散乐,呼天子为崖公”。梨园弟子称唐玄宗为 “崖公”,也就是院长吧。梨花伴乐,梨花和伴乐均取“梨园”之意,保定戏剧票友在此设大本营是有道理的。

保定在历史上就是戏剧之乡。我们常说文化瑰宝有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发祥地在哪儿?在保定。元曲的领袖和集大成者是关汉卿,是安国人。另一个元曲大家是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是定兴人,还有个写《张羽煮海》的大家李好古是保定人。元明清三朝,保定是燕南大都会,戏剧舞台到处有。现在的梨花伴乐票友们的活动只是一个小小的剪影而已,演唱地还很多。

保定是文化名城,代代名人挺出,卓冠于世,极大地丰富了戏曲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有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负荆请罪》《将相和》,秦朝有《荆轲刺秦》,三国时期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宋代有赵匡胤《陈桥兵变》《千里送京娘》,有镇守保州威震三关的《杨家将》,元代有关汉卿撰写的《窦娥冤》《望江亭》,还有王实甫、李好古等撰写的千古名剧,明清时期戏更多,到民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定被誉为红色之城,红色小说有《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等,很多已改编成戏曲,名段流传。

图片

梨花伴乐,美丽四季。每当春天到来,河岸春树亭亭玉立,满树梨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雪。夏天来临,座座游廊似接非接,曲折蜿蜒,紫藤参差披拂,遮天蔽日,人们在座廊上消暑纳凉、下棋玩牌、会友谈情,凉爽惬意。林木略有空缺处则叠石成山,或喷泉四溢,水中游鱼怡然。最是傍晚,踢花毽的、跳舞的、唱歌的,热闹非凡。仅唱戏的就有四五处之多,京剧、梆子、评剧、豫剧、老调应有尽有,除戏剧爱好者外,名角也偶有光临,人山人海。有个自发组织每周两次来这里演唱,演唱伴奏的,运送电器、乐器、板凳的义工有多名,就是在冬季也有票友和观众坚守,人称这里是保定戏剧大舞台。

园林景观,景为人设,造景要适合人的活动,位置、设施、环境、气氛都应体现人本思想,人的存在也丰富了景观的内涵。梨花伴乐景观之所以游人多、戏迷多,道理正在这里。

为此我撰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以赞美梨花伴乐这一景观:

临风玉树挺河边,幽径闲亭露隐间。 

嘉木发花廊掩阁,池山泻水瀑流泉。 

藤萝吊紫闲蝶舞,梨树挂白劲燕穿。 

票友丝竹锣鼓响,皮黄梆子两陶然。

2021年07月10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六: 

往事泉涌

图片

□郑新芳

保定地区在古代和近代水源曾很丰富,城外泉水众多,城内河流纵横,水系交贯,航运发达。近年来虽水源枯竭,但在许多保定人的心目中,泉水、小舟、河流、码头以及莲花菱藕已成为永远的记忆。因此,在环城公园大润发商场北口东侧建起了以泉水为主题的喷泉广场,取名往事泉涌。

这一景观西起莲池大街,东到北关大街,占地35774平米。其地面为绿树环绕的休闲广场,广场中央凹陷下去,似盆地,底部以大型喷泉为中心配以数组小喷泉。西面南面登五级台阶上到广场平地,北面和东面是花岗岩镶嵌的墙壁,北面刻有书法家楼杳的“往事泉涌”4个隶书大字,东面的碑文写的保定历史大事记,从唐尧写到上世纪50年代建立西郊八大厂。撰文李松欣、尤文远等,由竹林书画社马同骏书写。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立,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设计,安荣杰、刘同保镌刻,时间为2003年9月。

保定一亩泉河上游的泉水有很多,最为有名的叫一亩泉,在一亩地的范围,泉水四溢,像盛开的雪莲。泉水汇集成河流入保定城,所以这条河被命名一亩泉河。明代完县(今顺平县)知县王溥有一首诗《题一亩泉》:

千古廉泉与惠泉,一茶风味世争传。 

何如一亩涵天泽,灌足花封万顷田。

他是说江西赣州的廉泉、江苏无锡惠泉天下有名,是因为水质好,适宜沏茶,哪如保定的一亩泉,惠及天下,能灌溉万亩良田。除一亩泉外,有名的还有鸡距泉,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满城知县的贾永宗本是山西大同人,但对保定很有感情,写过一首诗《鸡距泉》:

数窦分流鸡距同,命名深服昔人工。 

秋来灌得如云稻,长使吾民庆屡丰。

第一句的“窦”指出水口。前二句说有几个出水口流出的水像鸡爪子一样,最后汇集到一处,鸡距泉的名字取得太形象了。后二句歌颂泉水灌溉无边的稻田,让老百姓年年庆丰收,全是它的功劳。

鸡距泉水也汇入了一亩泉河,所以一亩泉河也叫鸡水河。再有就是申泉。一亩泉河流到奇村,越北石桥有红花泉注入,再向南至贾家庄西,又有几股泉水在响闸一带注入。乾隆十七年直隶总督方观承疏浚此泉水河流,该年为壬申年,故名“申泉”。乾隆年间作满城知县的湖南人皮献唐有一首诗《游申泉作》:

凿破胚浑境,泉源一通收。 

桥通冰洁水,亭距矩方洲。 

翼翼嘉禾茂,嘻嘻野老游。 

戒童休濯足,珍重此清流。

往事泉涌景观,就是在保定一亩泉河水源地诸多泉眼水流成河的地理环境加以艺术想象而成。由此泉涌联想到保定历史文化诸多峥嵘岁月,何尝不是往事泉涌呢?

图片

这一景观的整体为圆型建筑,四周高,中间低,底部中间是一个巨型口径喷泉,象征一亩泉。其周围又设三层环绕的喷泉,第一层为9个小口径喷泉,第二层为9个大口径喷泉,第三层是18个小口径喷泉。这样,除了当中的巨型喷泉外,三层环绕中有大小36个喷泉,象征鸡距泉、申泉、红花泉等众多泉水。喷泉面上是由不锈钢打造,由电子设备控制,水柱粗细不同、高低不同、时间间隔不同,泉下有各色彩灯变幻照射,形成美丽壮观的喷泉景观。

喷泉开放时,人们可以在看台欣赏水柱喷涌的美景;喷泉停止时,人们可以在岸边散步、乘凉,也可以站在“盆地”底部,欣赏东面大理石壁上镌刻的“往事泉涌”石刻。回首历史,人世沧桑,社会巨变,更让人感慨良多。

诗情画意又富含哲理,往事泉涌景观在酷暑难捱的盛夏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兴之所致,吟得《往事泉涌》诗一首:

古城往事旧河山,凹土如盆涌壮泉。 

牧马燕丹存旧迹,击壤帝尧尚流传。 

思乡宋祖州升矣,虑远张柔善大焉。 

最是明清言保府,都南屏翰忆当年。

2021年07月17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七: 

侠骨松风

图片

□郑新芳

滨河公园从北关外东行至前卫路一段景观为侠骨松风。这里为丘陵地势,高低起伏,满坡遍植松林,间有绒花树、海棠等观赏树种。松林中有一块巨石,上有不知哪位书法家题写的行楷大字“侠骨松风”。再往东,临东风路显眼处,有一座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汉白玉雕像。祖逖身着武士戎装,手执宝剑,一腿抬起,侧身剑指前方,孔武有力,气宇轩昂。除小型广场外,北面坡下沿河植有一排垂柳。小径弯弯,松间柳下练拳舞剑之人英姿飒爽,或翻江倒海,或海晏河清,保定尚武之风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关于祖逖,《晋书·祖逖传》有记载,《资治通鉴》有如下记载: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2000余人而后进。

这段是说祖逖是保定涿州定兴一带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文书一类的官,二人在同一个房间睡觉,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鸡鸣不讨厌,是在催我们早起,于是二人起床练剑,这就是闻鸡起舞成语的来历。练剑习武为什么?为的是有个好身体,报效国家。当时保定这一带被戎狄之人占领,老百姓盼着晋朝军队北伐,解救他们脱离苦难。祖逖积极主张北伐,后来左丞相司马睿同意让他带兵北伐,他的愿望得以实现。他敲着船帮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消灭中原敌人,就像这长江之水,一去不回头!

保定历史上就有尚武的风气,古语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正是尚武精神的印证。本人喜欢武术,曾有幸采访过武术一代宗师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大师。她谢世后我曾在报上撰文《武林英杰——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孙剑云》,文未尽意,文末吟诗一首:

天生丽质气如虹,剑指云霄猎猎风。 

德艺精纯真美玉,武林百代续英风。

我还采访过孙剑云的弟子戴建英先生,撰文《虎贲龙翔,落华留实——记孙禄堂武术院院长戴建英》,记载了他与孙剑云先生间的师生交往和武艺传承,以及他培养弟子创建保定孙禄堂武术院的事迹,以弘扬孙氏武学的博大与精深。孙剑云大师的大作《孙氏太极拳·剑》和戴建英的专著《太极之用——孙氏太极拳推手与技击》均题词相赠,让我得以收藏。保定武学很多门派各自传承有序,武艺高超,功底深厚,并代有名家挺出。

图片

如今,这个景区也有跳交谊舞的,有斗狮子舞龙的,还有甩鞭子的等等,各得其乐。

城里居住的人渴望自然。侠骨松风这一景观,无论土坡洼地还是松林野草,均任其自然,有的地方即使没有石桌木椅,散置松间的石块也可供人对坐,切磋武艺或闲谈小憩,颇见野趣。

这里是武术爱好者流连的好地方,为此我赋诗一首:

护城一水自悠然,土阜高低曲径弯。 

票友登台锣鼓响,戏迷热烈叫翻天。 

闻鸡起舞千年在,飞脚打拳每日欢。 

瑟瑟北风呼啸过,松风侠骨静如山。

2021年07月31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八:

京门虎踞

图片

□郑新芳

保定护城河从西向东流,又沿东城墙拐弯,由北向南流,在它像弯曲臂肘的内侧,现有一座台式建筑,这就是京门虎踞园。

京门虎踞园坐向东北,面朝西南,面对的是连通京广的107国道与横贯古城东西的东风路交叉口。穿过这座建筑的小广场,迎面有一块由12方汉白玉石磨缝拼成的大型刻石,雕有二龙戏珠图案,刻工精湛,栩栩如生。石刻两侧是通往高台的阶梯,高台入口有两尊气势宏伟的铜狮子。高台上由西南向东北有两道金水河,说是河,其实是很小的水沟,由水泥和鹅卵石铺成,每条河上有两座木桥,供游人穿越。台的东北一侧高高矗立着两扇金属制成的金色大门,高约4米,每面门扇由24个金钉铆就,上有著名书法家熊任望书写的“都南屏翰,冀北干城”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整个建筑高耸挺拔,气势恢弘,寓意保定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

登台临风,极目四望,清爽开阔。台体南侧、西侧镶嵌着一方一方的汉白玉石刻。南面台阶东侧红色大理石墙上是书法家佐舟先生书写的“京门虎踞”4个大字,大墨淋漓,浑厚磅礴,这是仿保定本土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的书体写的。佐舟是张先生的弟子,此名号也是张先生送的。此处东边是汉白玉石刻,从东往西依序是保定古城图选→保定古城历代城址变迁图→府署图→郡境图→郡城图→清苑县治图→直隶总督署图→郡学宫图→府学宫图→古莲池全景图等重要历史图文资料,每一幅图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或一个景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我的学生或熟悉的年轻人常常问及这些图文资料,我也曾应他们之邀到这里做实地讲解。每次与他们一起来这里,我也要做做功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机会。例如,我与学生讲城门城墙,查阅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保定城墙之始建无考。金贞祐初,隳城,屠居民殆尽,丘墟者十七年。元大将张柔自满城移镇,始复其城,在一亩泉(河)之阳,周围计十二里三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下阔三丈五尺。濠阔五丈,深三丈。明建文四年,都督孟善蝵四门,修女墙。旧制南门三,今存一,东西两门故址犹存。”这里写了城墙的历史及建制,其中南城墙有三个城门,故保定有六座城门。古老旧志云:“旧六门,今并为四。东曰瀛海,南曰蠡吾,西曰华山,北曰拱极。门楼四,铺四十九,敌台八十一。四关:东关长半里,南关长一里,西关长二里,北关长三里。”如果没有与学生的交流,我不会去查阅这些资料,可证“教学相长”之理。

台阶以西,红色大理石墙上是书法家于学荣书写的景观介绍文字,其中有云:“此景区为一台地。广场台上建有两扇铜门,前置一对铜狮,寓意京师门户。铜门上书:'都南屏翰,冀北干城。’意为保定是京南之主要屏障,冀北军事要地。古……”省略号包括的是看不到的文字,因为缺了一块大理石,抹上了水泥,只是从留下的图章上看得出是于学荣所书。之后,由南往北几方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的是“上谷八景”图、诗和文字。此处图文是按书法创作格式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书写方式由右往左竖写的,但在墙壁上每方汉白玉石刻却是由左向右排列的,让人不便通读,但上谷八景和图案还是能看出的,是“市阁凌霄”“奎楼应宿”“横翠朝晖”“郎峰耸秀”“鸡水环清”“莲漪夏艳”“东皋春雨”“西刹秋涛”。

京门虎踞的图文资料极其珍贵,约略可见保定历史的概貌,在十景中文化含量是最丰富的。墙体的文献资料都有李松欣先生撰写的说明文字。

中国园林建筑汉代已有,汉武帝崇尚神仙,所建蓬莱、方丈、瀛洲对后世园林建筑有较大影响。魏晋南北朝崇尚野趣。唐宋及后世则把文人的思想、文学、绘画理念融入建筑,追求诗情画意。京门虎踞把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融入园林建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同时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也是件快乐的事。为此我赋诗一首:

京门虎踞气恢弘,国道通衢一望中。 

冀北干城铜铁铸,都南屏翰壮士横。 

古燕广养留遗迹,大宋元明丽古城。 

傍晚花灯人如海,情侣徜徉醉春风。

2021年08月07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九: 

槐香棋韵

图片

□郑新芳

京门虎踞往南与东风路一路之隔为槐香棋韵,这里就到保定城东了。应该说明的是,这和另一景观幽谷含香实际上均已属东关公园管理了。为了行文方便,我依然将其列入了滨河公园系列,此“滨河公园”指的是地理范围,不是管理权限。

槐香棋韵景观因广植刺槐而得名。刺槐是从国外引进的树种,也称洋槐。洋槐原产北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涿县志》《高阳县志》都有引进的记载,因其木材坚硬、适应性强、生长快、易繁殖、用途广而受欢迎。洋槐树为落叶乔木,高10-20米,是非常优良的建筑木材,在保定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和乡村庭院栽种的树种。每到开花季节,绿叶白花相间,素雅芬芳,其叶富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槐花洗净,撒上白面,可做成“苦累”,香甜可口,是保定人爱吃的美食。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更受消费者欢迎。

这里因栽种洋槐而成景观,特别是5月开花期,小白花一串串挂在鲜绿的树叶之间,半城馥郁。花间蜜蜂嗡嗡振翅,又为景观平添情趣。树下,半璧型的台子上建有两个硕大的围棋盘,零星布有棋子,直径可达20厘米。半璧圆心位置放着两枚黑白棋子,直径足有一米。一个油亮的墨玉棋子上刻有“槐香棋韵”4个大字,另一个棋子上刻有如下文字:

景区辟有围棋、象棋两个棋盘,广场以此展现保定民间棋风昌盛的文化特色,广场内植刺槐林,晚春时节,游人于此布阵对弈,其乐融融。

保定市园林局立 

二〇〇二年四月佐舟书

图片

南面草坪花圃中的小广场也有象棋棋盘,硕大的“将”和“车”“马 ”“炮”等棋子做装饰,直径也有80厘米。花前树下有石板桌凳,桌面设棋盘,休闲的人们可在此对弈。这里特别受老年人青睐,也有小朋友,站上棋子“将”之上,高举双臂大呼:“我是大将军!”引得喝彩。

据史料记载,围棋起源于保定。相传上古时期,尧帝出生伊祁山,封地在唐,称古唐侯国。尧教化百姓,发展农耕,子民安居乐业,但有一件事让他发愁,妻子散宜氏所生长子丹朱长到十几岁还十分贪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且屡教不改。尧为引导其向善,使其收心,稳其性,娱其情,再改变他的禀赋,于是发明了围棋,设计制作棋盘,用黑白石作棋子。丹朱专心学棋,以致痴迷,后又周游各地推广棋艺,主动改造对弈技法,一时传为美谈。中国围棋的棋盘纵横17道、合289道、黑白棋子各150枚的规制延续了几千年,于是有了战国时期《世本·作篇》“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

围棋流传数千年,体现了中华文脉的太极思想。“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围棋的黑子与白子象征着宇宙间最基本的二元素——阴和阳。围棋和《易经》同根所生,围棋比易经更早更原始,更加接近宇宙的本源。黑白是和谐,但黑白不是对等,进退攻守,声东击西,最后都是以保存自己的发展优势为目的,这就是围棋之道,亦是围棋哲学。

后来,这里沿护城河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每天早晚都有健身的游客光顾。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将围棋和中国象棋引入园林建筑之中,堪称休闲园林的杰作。为此我赋诗一首:

春天谢幕夏方临,万物慵慵意态曛。 

团团素云高树挂,甜香馥郁低空侵。 

少年车马狂征讨,老者白黑暗进军。 

度假休闲绝佳处,槐林棋韵砺真人。

2021年08月14日

滨河公园十景之十:

幽谷涵香

图片

□郑新芳

东关公园大门口以南为幽谷涵香景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是露天游泳池,中小学生也到这里游泳。时过境迁,游泳池废弃了,园林建筑者独具匠心,利用原来的游泳池废址延伸扩展成长二三百米、深五六米的峡谷。从东关公园门前广场南侧下几十级台阶到北端谷底,东西各有路径,曲折蜿蜒直达南端。谷底当中和土坡上遍植珍奇花木,多数为乔木密林,荫天蔽日。东西两岸坡地上多处设有曲栏或石阶,拾级而上,可达谷岸。谷中除座椅石凳外还建有两座造型别致的石亭,有攀援植物缠绕,若隐若现。这里的景观给人的印象是天然、野趣、幽静、荫凉,人们常在夏日酷暑难捱的夜晚到这里消暑纳凉,走走或坐坐,仿佛换了一个世界,用“幽谷”命名恰到好处。

这里的岸边和谷中还植有很多花木,草香花香随着晚风浮动。置身于幽谷的人们,不但享受着凉爽的惬意,也享受着青草和鲜花的芬芳,加之黄蓝绿各色彩灯的照射,如同进入仙境,亦真亦幻。消暑纳凉的游人、情侣,或匆匆行走,或缓缓徜徉,大家都不讲话,唯恐惊破那童话世界的迷离倘恍。

每到幽谷涵香,我就不禁想起南北朝作家吴均的一篇文章,其中这样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谷底向两岸看,好像就是写的这里。“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在这样的情景中,你又会做何感想呢?是不是真的也会“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呢?这大概就是移情和陶醉吧。

这里是安静的。我见过在石凳上并肩而坐喁喁私语的情侣恋人,也见过在凉亭里盘腿而坐默诵经文的女子,其他的大都是散步的流动人群。

这一景观充分利用地形,设计别具心裁,契合了城市居民的心理趋向,身居喧闹繁华的市井生活久了,期盼追求天然、幽静和野趣。幽谷涵香堪称滨河一带独一无二的园林景观,自然能赢得游人青睐。难怪盛夏之夜,这里几乎成了保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近10多年里我没少去过,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难寻盛夏晚风凉,幽谷森森好地方。 

浅草连绵铺绿毯,嘉林错落覆平冈。 

矮亭静倚观星座,曲径徜徉话故乡。 

溢彩流光花映月,怡情去暑夜来香。 

2021年08月14日

       感谢滨河公园的范欢主任,为我成文提供了不少支持,更应该感谢的是园林设计者和建设者。 

——郑新芳


总监制:王元敏

监   制:夏红星
编   审:赵琳   孟趁景
编   辑:张天宇
实习生:焦飞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